意外生成铸精彩 破茧化蝶翩翩飞

2009-01-18 09:31陆美莲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09年11期
关键词:翠鸟预设课文

陆美莲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无论教师预设得多么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课堂生成包括“意料生成”和“意外生成”,两者彼此交叉呈现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只有在借助精简的预设、开放的空间,催生“意料生成”之中,依赖灵活的教学机智,邂逅“意外生成”,才能共同演绎丰富精彩的课堂教学。

当课堂教学出现“意外”时,教师是马上制止、扼杀其于摇篮之中,还是任其发展、“脚踩话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抑或顺势引导、收获意外背后的精彩呢?一堂语文课上的意外收获让我重新审视课堂上的“意外生成”,重新思考“意外”铸就的美丽……

缘起:意外生成铸精彩

教学《翠鸟》一课,为了让学生体会翠鸟的美丽,体会翠鸟机灵地飞行、敏捷地捕食,体会人类应该与翠鸟和谐相处,课前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翠鸟那么美,那么灵活,我真想捉一只来饲养,你们说行吗?”话音刚落,同学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老师,我觉得不能捉,因为课文中的老渔翁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我们怎么可能抓到它呢?”有的说:“我们从图上看出石壁很陡,人们是爬不上那峭壁的。”还有的说:“文中老翁说,翠鸟是来和我们交朋友的,所以不能捉。”……

嘿!与翠鸟和谐相处,这正是我的醉翁之意,正当我洋洋得意之时,班长×××慢慢地举起了手。这小子就是聪明,平时很多好答案都是他概括出来的,莫非他又想出精彩的总结句了?我迫不及待地请他发言。“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能把这些又漂亮又可爱的翠鸟抓住。我们事先准备一张大网,等翠鸟站在苇秆上时,我们把大网‘哗的撒开,准能成功!”他兴致勃勃地说着。天哪,他想的是什么好办法,这与正确答案完全相反!我真想批评他一顿,再让他仔细读读老翁说的那段话。不过我还是强忍着,笑着请他坐下。

看着他那失望的眼神,我心里思考着:如果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有价值吗?但如果就这样不了了之,又会挫伤他学习的积极性,该怎么办?……何不将计就计!于是,我笑着问:“你的方法确实不错。不过,假如我们真的把器鸟抓住了,你高兴吗?”

“高兴!”

“那你觉得翠鸟会快乐吗?”

“我想它也会很快乐的,因为我……会天天疼它,爱它,买鱼给它吃,下午放学陪它玩。”他兴致勃勃地说。

“其他同学,有相同或不同的看法吗?”我的话刚说完,很多同学便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不对,我觉得翠鸟活得不快乐。因为我们白天上学,晚上得做作业,哪有很多时间陪它玩呀!”有的说:“翠鸟虽然有鱼吃,有你陪,但也不一定感到快乐。天天被关在笼子里,像坐牢一样一点自由也没有,迟早会郁闷而死。”还有的说:“翠鸟生活在大自然中才是最快乐的!”……这时,我发现×××低着头,一声不响。我见时机已到,就笑着对他说:“你还有不同的意见吗?”×××红着脸,轻轻地说“大家说得有道理。我小时候就养过一只鸟,不过没几天就死了。现在想想,觉得真的不能捉翠鸟了。但是……老师,我觉得翠鸟太美丽,太可爱了,我很想再看看它……”好,太好了,课前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一步呢!这才是课文中真正要体现的那种喜欢翠鸟而又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情。我迫不及待地说:“行!那就用此时的心情,读读最后一段。相信你能看到更美丽更可爱的翠鸟。”“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他读得多认真、多投入哪!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追求:破茧化蝶翩翩飞

有勇气破茧才能幻化成最美丽的蝴蝶。同样,我们的课堂有勇气承载意外,用智慧转变意外,才能走出困境,收获满园芬芳。虽然热烈而持久的掌声为这堂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但留给我的思考却刚刚开始。我很庆幸自己当时没有用教师的权威来压制班长“捉鸟的兴致”,更庆幸自己能随机应变,转尴尬为精彩,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那么如何让这些精彩的火花常常开放,让“意外”的生成铸就精彩,让语文课堂经历破茧化蝶后,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呢?

一、平时博学多思,打好“变意外为收获”的基础

出现“意外”的课堂要求教师不仅应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良好素养。正如著名的特级教师张光璎所说:“优秀教师精彩的课堂背后,隐藏着的是‘广读博览+辛勤耕耘+独立思考+汗水泪水,是多年的‘厚积换来上课时的‘薄发。课堂的生成常常始料不及,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应变能力看似外功,其实基础取决于内功的深厚,这正应了一句‘长期积累,偶尔用之;没有长期积累,偶尔要用,上哪儿拿呢?”

教学是一门精湛的艺术,教学也是一门常新的艺术,因为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意识的个体。作为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才能做好应对各种课堂生成的准备,在课堂出现各种“意外”生成时,不至于手忙脚乱,才能沉着应对,巧妙利用各种资源,化意外为精彩。

二、课前精心预设,把好“变意外为收获”的关口

有句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也是提高变课堂“意外”为收获的重要手段。当然,我这里所说的充分备课,应是留给教学足够的空间,让突发性和偶发性包含着丰富生成性的预设。如上述片段中,正因为我课前经过深钻细研,才挖掘出课文不仅从字里行间体现出翠鸟的美丽、灵活飞翔、机敏捕鱼的特点,还体现人们要爱护翠鸟、与翠鸟和谐相处的思想意蕴。就因为以这种思想意蕴为基调,才使课中的我对学生提出的意外“总结”作出了正确判断,从而当机立断,将计就计地引导学生走向文本所体现的主题,乃至后来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1预设学情,定准起点

教学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我们解读文本,不仅要关注教材本身,还要关注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备好了学生这一关,才能让教学更有序地展开。

在教学《黄山奇石》这篇课文时,考虑到班里的学生大多没到过黄山,就需要一定的辅助材料,如课件、图片等等。再如教学《荷花》,考虑到班级里很多学生都亲眼看过满池荷花的艳丽身姿,这便成了教学的第一手资料,教学从这样的起点展开,才能事半功倍。

预设了学生,了解了学生,课堂生成才能更加精彩,面对课堂中出现的意外,教师才能从容应对,变“意外”为收获。

2预设问题,把握重点

课前进行精心预设,需要教师深入研读文本,预设课堂教学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和情况,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紧扣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深入探讨。

例如我在教学《七颗钻石》时,认为学生对“焦渴”的理解是课文的重点

之一。在深入研讨文本后,我预设了四个层次:首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渴”的感觉;第二层次是让学生明白“焦渴”又是怎样的感觉;第三层次是让学生明白渴得很厉害是怎样的、仿佛看到了什么;第四层次是让学生体会水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对焦渴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的,能从“焦渴”看到嘴唇干裂,既而想到不喝水人就要死去,加上教师的及时点拨,真正体会到了水的重要性。这部分教学的成功,跟课前预设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课前做足功课,这是抓住课堂生成的源头,在课堂调控中才能做到紧扣目标、游刃有余。

三、课中筛选点化。开好“变意外为收获”的渠道

在我们的课堂中,学生随时会生成一些信息,教师应及时捕捉、筛选课堂上的动态生成资源,将有价值的生成资源点击并放大,让个别的创造成为全体的创造,使整个课堂充满“生成”的智慧火花。教师要敢于让“意外”的生成打破计划,巧妙地、艺术地处理,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和情趣,充满创新和挑战,呈现出精彩的画面,得到意外的收获。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各种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筛选点化,使“意外”的生成创造精彩的课堂。

1委婉拒绝,搁置“意外”

如我在引导学生讨论“翠鸟那么美,那么灵活,我真想捉一只来饲养,你们说行吗”这句话时,有个学生冷不丁插话:“老师,我想知道翠鸟的窝处在多高地方,这窝又是什么样?”对这个问题是置之不理,还是就此展开讨论?我想这两者都不可取。思量之后,我决定把这问题当做课外作业,这样既能解决问题,又保护了提问学生的积极性。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窝?”,然后说:“你很会动脑筋,善于发现问题,我也很想了解这个问题呢!下课我们一起去查找资料,好吗?现在我们继续研究‘我真想捉一只来饲养,你们说行吗?”……临下课时,我作了总结拓展:“同学们,翠鸟还有很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课余请大家搜集有关翠鸟的资料,研究自己心中的问号。”新课程追求的是有效的课堂,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它的时间有限而教学内容一定。因此,生成性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要适度,必须集中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及时地摒弃或转化“生成”,使之不致演变成教学“垃圾”。从这一层面上说,生成有时需要搁置,需要委婉拒绝。

2巧借错误,转化“意外”

课堂是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利用好“错误”所带来的契机,让它成为一种教学资源,赋予特有的价值,为我所用。如上面课例中,出现了这样的意外:“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能把这又漂亮又可爱的翠鸟捉住。”多么天真的孩子呀!与其说他不知道要保护鸟,倒不如说他实在是太喜欢这美丽的鸟儿了!我明白这时候他最需要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得到老师的点拨,使他能自主地发现、自主地研究、自主地获得成功。“那你觉得翠鸟会快乐吗?”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同时我也肯定知道聪明的孩子在“纷纷讨论”中否定了自己当初的想法,决定用另一种更好的方式去喜欢翠鸟了。因此,教师要善于抓住孩子们这样的热情,善于对变化有准备,从孩子们内心感悟出发,才能使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兴趣。

3迂回突破,缩小“意外”

所谓缩小“意外”,就是对不利于目标达成的生成进行有价值的控制和调整,避轻就重,从大处着想,巧妙迂回突破,提高学习效率。如我上《荷花》一课时,有个学生说:“我能摘一朵花吗?”我下意识地问:“为什么要摘花?”“因为这花太美了!”她回答。“你能从课文中找出句子,说说它是怎么美吗?”于是我引导学生去寻找美,欣赏美,品读美。那么是不是把这位学生的问题给忘了呢?不,当学生充分感受这“美”以后,我话题一转,问:“这么美的花,你舍得摘下它吗?”这样引导,学生打心眼里更喜欢荷花。这种缩小,会使学生的收获更大。

四、课后潜心反思,提升“变意外为收获”的智慧

巧妙处理好“意外”的课堂教学是一门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艺术。要把握好这门艺术,教师需要提升教学智慧,需要教学实践的蘑练,更需要对教学实践经常进行深刻反思。只有不断地反思,才能使自己逐渐变得灵活起来。同时,又在不断反思中积累经验、提高智慧,才能以较高的教学艺术来把握和处理多变的教学情境和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真正意义上的优质提高,让课堂真正焕发新的生命活力。

生成的课堂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便教师做了充分预设,其间必然还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情况发生。教师只有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真正融入于互动的课堂中,才能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才能用我们的智慧转化“意外”。

总之,“意外”给语文课堂开辟了一片美丽的新天地,但这新天地需要教师用心去培育,用心去装点,做一个有心的“裁剪者”,使我们的学生个性得到飞扬但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但不胡思乱想,让“意外”的生成铸就课堂的精彩,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破茧化蝶翩翩飞”

猜你喜欢
翠鸟预设课文
笑翠鸟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常常想起人间的美好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端午节的来历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背课文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