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城乡联校行动 推进教育共同体发展

2009-02-03 07:51金孜红
中小学管理 2009年6期

金孜红

摘要教育共同体发展不是“平均”发展,不是“划一”发展,不是“速成”发展。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是教育共同体发展的重点,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是教育共同体发展的关键,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共同体发展的基础。要努力做好联校研训、名师带徒、师生交流、资源共享、科研对接五篇文章。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共同体;城乡联校行动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384(2009)06-0018-03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教育理想、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2003年,在浙江义乌市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局金延风局长即提出义乌教育发展的目标——均衡、协调、优质、高效。2007年5月,义乌市教育局又颁发文件,决定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联校行动,建立“不同法人单位,联校协同管理”的政策机制。

我校是义乌市小学中的龙头学校,在城乡联校行动中被确定为基地校之一。按照教育局的安排,我校与农村地区的吴店小学、西山下小学、官塘小学、溪华小学共同组成了实验小学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实小共同体)。两年来,我们以一种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倾己所有,做实文章,着力打造城乡教育发展联盟,力争为全市教育均衡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在5所学校的共同努力下,实小共同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正确理解教育共同体发展的内涵

在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逐步得以改善的背景下,教育共同体发展的着力点应放在“软实力”的提升方面,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教育共同体发展不是“平均”发展

教育共同体发展不是“削高就低”,搞平均主义,而是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实现分类发展。一方面,基地学校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全力帮助共同体学校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要发挥共同体中农村学校的后发优势,增强其自我发展的能力。

2、教育共同体发展不是“划一”发展

追求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不仅是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城乡教育实现高位均衡的迫切需求。因此,教育共同体发展不能整齐划一,而要百花齐放。我们鼓励各校创造性地探索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最终在共同体内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

3、教育共同体发展不是“速成”发展

教育共同体中各校间差别的形成有着长期而深刻的历史原因,要使它们趋向均衡发展,需要相对漫长的过程,这恰恰要求我们正确理解教育共同体发展的内涵,理性选择教育共同体发展的策略。

二、理性选择教育共同体发展的策略

1、实现教师专业成长是教育共同体发展的重点

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学校均衡,学校均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均衡。要解决共同体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问题,就必须把促进农村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

2、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是教育共同体发展的关键

我们说,“一个校长的文化决定一个学校的文化”,“一套好的制度造就一所好的学校”。相对来说,农村学校领导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少,再加上文化背景的差异,这就直接影响到农村共同体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因此,基地学校应通过组建共同管理委员会等措施,把先进的学校管理理念、管理经验注入农村学校,推动其发展。

3、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是教育共同体发展的基础

教育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推动教育资源的互通与共享,打破学校之间的界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地学校的辐射功能,促进教育共同体发展。

三、有效推动教育共同体发展的实践

实小教育共同体成立之初,学校全体中层以上干部利用两天的时间,连续走访了4所共同体学校,就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学校特色培育、教学质量保障等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沟通。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共同体工作计划,联校行动开展得扎扎实实、确有成效。

1、明确行动目标

实小共同体成立后,我们多次召开班子成员会,认真学习各地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明确了共同体的行动目标:通过集聚共同体内各方优势,充分利用基地学校——实验小学的平台,建立共同体内合理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共同体内实施相对统一的教育教学管理,探索教师流动、考核评价的新机制,实现理念共享、资源共享、成果共享。争取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本共同体成为“学习共同体、互助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成为体现义乌教育均衡发展的示范共同体。

2、健全管理机制

首先,成立了共同体管理委员会。由实验小学校长任管理委员会主任,其他4所农村小学校长任副主任。管理委员会主任每月至少一次深入到共同体内的农村学校,开展调查研究。管理委员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对共同体内的重要事项、难点问题进行研究和决策,形成统一的意见。

其次,实验小学委派4位中层干部分别担任4所农村小学的校长助理。他们成为共同体内联络、协调各项工作的桥梁和纽带。我们要求每位校长助理经常深入到相应的农村学校,参与教育教学管理;每月至少两次参加相应农村学校的行政会议,将学校管理工作现状以书面形式进行记录;每学期末就相应农村学校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指导、文化建设、学校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写一份富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书,经实验小学校长审定后,送交相应农村学校校长参考。

第三,将共同体内农村学校校长列为实验小学行政会议成员,这些校长每学期至少两次参加实验小学的行政会议,参与实验小学重要工作的研究与讨论,共同体内农村学校每学年安排本校一至两名中层以上管理骨干到实验小学参与学校管理两个月。

另外,我们还成立了由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首席教师组成的共同体教育教学工作指导小组,这一强大的学术指导团队的建立,有效地促进了共同体内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3、做好五篇文章

(1)联校研训

我们把实验小学长期积累的校本研训的成功经验用于联校行动中,开展了内容丰富的联校研训。

请上来

由实验小学牵头制订共同体“体本”研训计划,每月至少举行一次“体本”研训活动,每次以某一学科为重点。共同体内的农村学校主动安排教师参加实验小学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沙龙等研讨活动。如数学学科邀请了浙江省著名数学特级教师朱国荣老师前来参加“生成性学习材料的反馈策略”研讨,开展了“同备一节课”活动语文学科邀请了浙江省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卢雁红老师前来参加“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主题教研活动,邀请特级教师马逸芳老师做“谈谈小学作文教学”的专题讲座等。

两年来,像这样的大型的共同体的研训活动我们共开展了40余次。

送下去

实验小学每月派教师到共同体内的农村学校上公开课、示范课,开展主题研讨活动,交流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实验小学特级教师方敏带领青年教师分别到4所农村学校送教,青年教师上课后,由方老师进行现场点评,并结合教师授课情况做有关小学阅读教学的专题讲座。

两年来,实验小学教师到共同体学校送教已愈80人次。

(2)名师带徒

我们从2007年下学期开始,充分利用共同体内的优秀师资,开展跨校名师带徒活动(现共有37对师徒)。师傅是共同体内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或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徒弟是教龄未满3年的青年教师。在这方面,我们开展的比较有特色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两项。

师傅带徒弟外出听课学习

2007年11月20日,实小教育共同体的10对数学师徒赴杭州参加了“2007中国杭州名师名校长论坛”活动,观摩了俞正强、林良富、刘永宽、邱向理等著名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学反思。2007年11月28日,9对语文师徒赴杭州参加了全国首届“班级读书会”专题研讨会,观摩了台北国语实验小学李玉贵硕士等的班级读书课展示,聆听了王林、冰波、滕春友、沈大安等名师的精彩讲座。

每次听完课,师徒之间都进行深入的交流,这种“二次学习”使青年教师确有所获。正如一位徒弟所言:“先听专家的课,后听师傅的评,这样的学习方式从来没有过,它让我们受益匪浅。”

如果农村学校教师参加这样的外出学习经费有困难,则由我校承担相应的费用。

师徒同课异构

我校于2008年上学期开始采用师徒同课异构的形式到各农村学校开展教研活动。师徒共上一堂课,课后互动评课,寻找差距,寻求改进策略。我们要求师徒之间,每月师傅上一堂示范课,徒弟上一堂汇报课。

(3)师生交流

我们积极开展共同体内的教师交流活动。实验小学教师需晋升高一级职称的,必须到共同体内的农村学校支教一年,实验小学每学年都为每所共同体内的农村学校派1名~2名骨干教师到校任教一年,同时,农村学校也选派同学科、同数量的教师到实小交流任教;共同体内的农村学校安排教育局推荐到本校就业的新教师到实验小学见习一年,见习期满,由实验小学对其进行考核。

两年来,实验小学共派出8名骨干教师到共同体内的农村学校交流任教,他们当中有金华市、义乌市教坛新秀,有义乌市优质课获得者。教师派出后,我们不是“一派了之”,而是对他们进行跟踪,了解他们在农村学校的工作、学习、生活情况,同时要求他们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官塘小学金校长说:“有了共同体,我们受益很多。在官塘小学教师眼中,基地校的刘艳霞老师带来了一股‘清新的风:课堂效率高,放学后从不留学生补课,而且还把教室里闲置已久的电视机利用起来,开展多媒体教学。她每周四的课是开放课,每到这一天,教室后面总是挤满了听课的教师。”

此外,我们还积极开展面向所有共同体学校师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并鼓励共同体学校适度开展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使学生相互感受不同的生活和教育环境,丰富学习体验。

(4)资源共享

首先,共享教学资源。共同体内的学校全面开放本校教学资源库,逐步形成共同体教学资源库。每校指定专人对共同体库内资源进行定期维护,建立资源共建共享的长效机制。每学期由实验小学牵头,对教学资源进行一次梳理汇总,形成以实物、电子、网络等多种形式存在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库。我们还建立了教学资源FTP系统,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无缝链接和传递。如实验小学在推进个性化电子备课改革中,将备课资源通过实时上网等方式提供给共同体学校共享。此外,实验小学将每学期末教育教学质量监测的相关材料和资源等,也都提供给4校共享交流。

其次,共享培训资源。如实验小学去年承办了全国第二届小学语文“班级读书会”,会议邀请到许多高层次的专家。为了让农村教师共享这种难得的机会,我们免费安排共同体学校的全体语文教师参会。再如:每学年的语文、数学教师基本功比武,共同体内的所有学校也可交叉共享有关资料。

(5)科研对接

实验小学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科研优势,积极带动共同体学校科研工作的同步开展,以科研对接的形式,接纳其他学校教师参与教科研活动。

科研对接活动包括项目展示、自由选择、联合组队、共同研究等环节,建立现场对接和网络对接两个通道。实验小学利用展板,展示学校在研的多项课题,同时还在学校论坛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共同体学校结合本校实际,选择最符合自身需要的课题,成立共同研究小组。

同时,实验小学的科研成果也向共同体学校推广。如经典诗文诵读是实验小学一个比较成熟的课题,现在,我们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以及课题研究中总结出来的一些策略、方法等,都已经在共同体内的各个学校得到广泛应用。2009年3月,实小共同体在官塘小学举行了经典诗文诵读课题引领下的快乐阅读专题教研活动。来自教科所的领导、专家与实小共同体的5所学校的校长、语文教师齐聚一堂,享受了一份充实的教科研大餐。

经过两年的努力,实小共同体的发展势头良好,各校均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初步形成了多赢共进的局面。

编辑沙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