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尝试

2009-02-13 05:31罗雪林
甘肃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好奇心尊重保护

罗雪林

〔关键词〕 尊重;学生;保护;好奇心;

鼓励;质疑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1(A)-0015-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义务教育阶段教学的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重视。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和谐民主的创造氛围

陶行知先生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如果要充分开发人的创造力,只有民主才能办得到,只有民主才能解放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并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这就是说民主和谐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为此教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个体差异、主体精神以及民主权力。1.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注意教育学生的艺术。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须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或一个无意识的动作而令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尤其在批评学生时,不能为泻自己的一时之愤而做出有损学生人格、伤害其自尊的行为,坚决不能对学生进行讽刺、斥责、辱骂、体罚。2.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就要在教学中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比较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3.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就要做到:尊重学生学习的要求;尊重学生学习的兴趣;尊重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愿望。4.学生的民主权至少包括提问权和评价权。要允许学生提出不同于教师的意见,教师与学生的意见产生分歧时,要平等地交换看法,还要虚心请学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多提意见和建议,虚心向学生学习。

第二,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学生的好奇往往是表现在对一些新鲜事物、自己不懂的东西有一种突如其来的感觉,他们总爱问个为什么或者异想天开,教师要鼓励学生爱问、敢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寻求答案,同时还要为学生创造情景和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三,鼓励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思维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对“司空见惯”的质疑、对教材的质疑等。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想质疑,敢质疑,还能疑到点子上。如,让学生从课题质疑,从文章结尾质疑,从选词造句质疑,从标点符号质疑等。

二、教给学生创造技巧

传统教育重视知识传授,轻视技能训练,重视结论,轻视过程,这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创造技巧,让他们利用“技巧”这把钥匙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

第一,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问,善于发问的好习惯。首先要有时间保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发问;其次要鼓励学生多问,不能因学生问的问题质量不高就不让问,不能因学生问的问题古怪就批评他们,只有让他们多问,才能提高问的质量;最后要教会学生会问,能问到点子上,教师要加以指导,做好示范,引导分析,提高问的质量。

第二,教会学生联想、想象的方法。1. 夸张法:就是通过夸张,把一个事物的某一特点加以放大,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如,学生熟知的大头儿子就是夸大了他的脑袋来突出他的聪明才智,许多漫画和动画片都是采用夸张的手法制作的。2. 拟人法:通过想象,把动物、植物及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变得和人一样,具有会说话、会思考问题等特征,如,童话故事中的“大树爷爷”等。3. 假设法:是假定一种未知或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发生了,然后思考会出现什么情况和后果,以及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等。如,《未来的房屋》《变形人》等。

猜你喜欢
好奇心尊重保护
谈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席成金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