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历史类蒙学读物对当今历史教育的启示

2009-02-13 05:31陈晓锋
甘肃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发展阶段启示特点

陈晓锋

〔关键词〕 历史类蒙学读物;发展阶段;特点;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1;G623.4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1(A)—0024—01

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史学的优良传统,其最重要表现之一就是对蒙学历史教育和蒙学历史读物编写的重视。在我国传统的蒙学读物中,历史类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古代就是通过这些蒙学读物,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观点传播到全社会,从而形成了我国传统社会浓厚的史学氛围和全民的历史意识。

一、我国传统历史类蒙学读物的发展阶段

我国传统历史类蒙学读物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先秦至隋唐为第一阶段,从北宋至清中叶为第二阶段,从清中叶至民国初年为第三阶段。

唐以前的蒙学教育以识字为主,其教材多为综合性读物;至唐代,出现了用于教学的专门历史读物,如胡曾的《咏史诗》和李翰的《蒙求》。它们的出现,为历史类蒙学读物开创了两种体裁。不过它们尚不具备史学的意识,仍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课本。至宋,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蒙学教学内容也随之丰富,历史类蒙学读物的种类和体裁也日趋增多。宋代历史类蒙学作品约有30多种,其中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有王令的《十七史蒙求》、黄继善的《史学提要》等。宋代的历史类蒙学读物,不论是从书名上,还是从目录分类上,抑或从思想和体裁上,都体现出强烈的史学意识,是历史类蒙学读物在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其后明清的历史类蒙学读物基本上都是在唐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直到清代中叶,才有较大的改变。

二、传统历史类蒙学读物的特点

传统历史类蒙学读物形式多样。从内容上看,可分为典故类、讲史类、综合类;从体裁上看,有咏史诗体、千字文体、蒙求体、歌诀体等。但它们都具有几个共同特点:1. 句式简短整齐,文字精炼,富于故事性和趣味性;2. 语言讲究押韵对仗,富于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记诵;3. 既传授历史知识,又强调伦理道德教育。前两个特点与古人研习史学讲究博闻强记有关,同时也更多地考虑到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记忆特点。爱听故事,爱看图画,爱大声朗读,记忆能力强于理解能力,这是儿童学习的特点。古人认为,学习历史,“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朱子语类》卷七)”。当然,在实际的历史启蒙教学中,不可能只是单纯地传授历史知识,实际上,无论是书本,还是教授者的讲解,都带有明显的历史观,且蒙学读物中所反映的历史观,往往是占主导地位、能为全社会所接受的观点。传统历史类蒙学读物秉持“道德至上”的教育理念,封建伦理道德教育是其中的核心,其是通过历史教育,即对历史人物嘉言善行的概括总结和对历史事件是非曲直的评判建立起来的。

三、传统历史类蒙学读物对当今历史教育的启示

我国传统历史类蒙学读物计有300余种,其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这在当时,对于普及历史知识,增进人们对历史的兴趣,促成传统史学的发展和全民族的历史意识,曾经起过重大的作用。其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当前的历史教育和教学,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1. 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兴趣爱好,采取灵活多样的编写形式。传统历史类蒙学读物的编写,极大地考虑到了儿童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采用了简短易读的语句,注意用韵,增加了故事性和趣味性,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使教师和儿童有了可供选择的余地。

2. 寓品德教育于历史教育之中。历史教育与人格培养密切结合,是我国的优良传统。而现行的历史教育过于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对提高个人文化素质的作用。传统历史类蒙学读物这种德智结合,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比单纯的理论说教更值得我们提倡。其有助于学习者从古代优秀的文化传统中汲取营养,培养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 加强对历史教材和读物编写的重视。传统历史类蒙学读物的编写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一方面历代政府强调在蒙学教育中要进行历史教育;另一方面,许多著名学者,如朱熹、章学诚、全祖望、章太炎等也非常重视蒙学历史读物的编写,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历史类蒙学读物的质量,使得一些读物能够经久不衰。

4. 促进大众历史文化的传播。由于历史类蒙学读物具有言简意赅、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等优点,易为识字不多,文化程度较低的一般民众所接受,因而成为“市井百姓借以粗知历史文化知识的读本”,这极大地促进了历史文化的传播。

当然,传统历史类蒙学读物中也存在着许多不足甚至糟粕。如普遍存在的“华夷”观念、正统思想,以及在编写主旨上大力宣扬的三纲五常、男尊女卑等封建伦理思想等,另外其中的某些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甚至历史记述,也很有问题。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借鉴时加以认真甄别的。

猜你喜欢
发展阶段启示特点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角色转换探析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