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激活习作的主渠道

2009-02-13 05:31徐忠英
甘肃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拓展积累生活

徐忠英

〔关键词〕 积累;生活;搜集;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33.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1(A)—0041—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由此可见,积累对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教师应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呢?

一、让学生学会生活

1. 观察积累

鲁迅先生说:“对于任何事物,必定要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有意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并让学生养成仔细观察事物,认真分析事物的好习惯。如观察自然的风云雨雪,花鸟山水,名胜古迹,田野的蔬菜瓜果,观察家中新添置的装置,观察家人、邻居、朋友的生活表现……当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去看、去听、去感受、去思考时,他们就会从这些熟视无睹的材料中有所发现,这些新发现就为写作奠定了基础。

2. 亲身经历,情感体验

丰富的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教师要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如组织学生游览风景区,参观工厂、医院、商店等,也可组织拔河、跳绳、讲故事等,鼓励学生向长辈学习一些简单的农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生经过亲身经历,就会感到生活的多姿多彩,写起作文来就会游刃有余。

二、让学生在课前搜集信息来积累

语文学习涉及面广,知识容量大,内容可谓包罗万象,如果仅凭教师课堂上的介绍,必定事倍功半。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进行搜集、铺垫,才能使他们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聊聊春节》时,我先给几天时间让学生搜集资料,如春节的来历,各种习俗(包括为什么贴“福”字、贴对联、放炮……)等。学生搜集的资料很多,很充分,连贴的门神是“秦叔宝”和“尉迟恭”都了解到了,还有“年”的传说,“福”倒贴的由来等等。上课时,学生抢着说自己了解到的知识,滔滔不绝,一节课下来,学生还不尽兴,最后就写下来,题目就是《过春节》。学生写的内容很丰富,有的学生写神话传说,有的学生写自己的想象……可见,学习的自主权要充分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搜集、积累资料。同时,教师要相信学生,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这种自觉、主动的积累,学生会终生难忘。

三、课堂上抓住契机来帮助学生积累

课堂是语文学习的主阵地,课堂上随处都是学生积累的有效空间,因为学生在阅读、练习、交流中,随时都传递着思想。所以,教师要多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积累。

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识字6》时,我让学生介绍各种动物,学生介绍得很详细,如有个学生介绍老虎说:“老虎是森林之王,很凶猛,老虎的屁股你千万不能摸,它会咬死你。”我借机引出歇后语:“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还有个学生介绍大象说:“大象很高大,鼻子长,耳朵大,尾巴细长。”我借机引出成语:“盲人摸象。”并让了解大象的学生来讲故事。通过讲故事,学生不但基本掌握了大象的特点,还积累了可以在习作中运用的成语和歇后语。

四、让学生在课后拓展来积累

一节语文课结束后,很多教师会问:“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学生大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没有。”这是一个误区,一节语文课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一节好的语文课应当是学生另一个学习的起点。学生应当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生活,继续去探索、去发现问题。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拓展性积累。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完《开天辟地》一文后,学生被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深深地吸引,他们互相讲述自己所知道的神话故事。我抓住时机,让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写下来,学生的习作《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等都写得很棒。

猜你喜欢
拓展积累生活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