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之我见

2009-02-13 05:31王菊花
甘肃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讲评练习观察

王菊花

〔关键词〕 小学生;作文;指导;阅读;观察;练习;讲评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1(A)—0043—01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并会写一些简单的应用文。小学作文教学一般从三年级开始,由于受年龄、知识、思考能力、动手动脑能力、观察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小学生很难写出一篇好的文章,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学生去观察、分析周围的人、物、事,并结合教学实际,及时、适当地渗透一些新知识。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一、指导学生阅读,积累语言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大量阅读一些优秀的书籍,一方面可以积累更多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通过阅读可以借鉴一些优秀文章的语言技巧。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读赏结合,读写结合。但一本语文书,课文仅有数十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阅读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广泛地阅读一些优秀的课外书籍。如,童话故事、神话故事、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经典名著等。这类文章或歌颂美好,鞭挞丑恶或表达一个人生哲理,语言流畅,情节动人,学生都很喜欢阅读。随着阅读量的增多,接触到大量优美的语句,学生自然而然地模仿优秀作品的语言并加以创造,语言自然通顺流畅,其作文水平肯定会有显著提高。

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

许多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观察,不善于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教师就必须耐心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把感人的情景用优美的文字记录下来。在提醒学生观察的同时,教师还要要求学生多动脑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如,让学生观察日出日落、月缺月圆、花开花谢、山峦小溪、秋收春种、烧水做饭等。让学生从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有所发现,使身边的生活小事成为写作的素材。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捕捉到的事物越来越多,头脑里就会建立起“素材仓库”,作文时自然就会“文思如泉涌,下笔如有神”。

三、指导学生练笔,提高写作能力

要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发展,仅靠有限的几次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必须鼓励和指导学生多练笔, 不仅要求有一定的练习次数, 还要要求每次练习有一定的质量。写日记是练笔的一种较好的形式。学生写日记选材自由,凡是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他们觉得有意思的就记下来,一句两句也可以, 几百字也可以。在训练时,可“由扶到放”,先采取教师提纲学生作文或教师命题学生作文的方式,逐步过渡到学生自主作文。只要学生持之以恒,就会逐步养成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四、巧用作文讲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评改批语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每次作文之后,都希望能够得到教师的认可。所以教师作文批阅要及时,在写批语的时候应始终本着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尊重学生个人见解,即使是批评也以委婉、学生容易接受的语气来写。如,这里语言不够简洁,是不是可以……对学生的文章,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不同的评语,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哪怕只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点滴的成功, 都会使学生兴奋, 激起喜悦之情。总之,只有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增强他们作文的自信心,才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讲评练习观察
浅析数学试卷讲评的有效性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构建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