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和《祝福》的比较阅读

2009-02-13 05:31张晓天
甘肃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祝福女性

张晓天

〔关键词〕 《红楼梦》;《祝福》;比较阅读;女性;悲剧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1(A)—0060—01

《祝福》和《红楼梦》放在一起同时阅读,可以使我们更完整、更深刻、更透彻地认识到封建社会的黑暗、封建思想的罪恶及其对中国所有女性的迫害。

在短篇小说《祝福》中,鲁迅揭开了很少为世人所知晓的生活一角——农村妇女创伤累累而又麻木愚钝的心灵世界,向读者提供了祥林嫂这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与摧残的中国底层妇女的悲剧形象。

祥林嫂是一个勤劳、质朴的贫苦农村妇女,她平生最大的愿望就是用自己诚实、勤恳的劳动,换取一种最起码的“人”的生活。为此,她尽其所能,做了最大限度的挣扎。然而,就是这样具有强烈的活的愿望、旺盛的生命力的人,最终被封建思想迫害致死了。

祥林嫂的悲剧,既有社会的根源,即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民众的愚昧、麻木、自私、冷漠、无情,又有她自身的因素,即封建思想对她的严重毒害。对于毁灭她的封建思想,她没有丝毫的觉悟,反而用卫老婆子所说的“真出格”、“实在闹得利害”等行为拼死维护这一吃人的秩序,用她不吃不用攒下来的两年的工钱去捐门槛。所以,祥林嫂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封建思想对底层妇女的迫害,既毒害了她们的思想精神,又毁灭了她们的肉体。

再看曹雪芹的《红楼梦》,它从另一个角度深刻揭示了封建思想、封建统治对青春少女在精神、思想乃至生命方面的摧残。《红楼梦》中的女性,几乎都是封建女性中的姣姣者,尤其是生活在大观园中的贵族少女,既有出众的美貌,又有过人的才华。在“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中过着锦衣玉食、貌似幸福的生活,但在封建思想的毒害下,在封建势力的摧残下,却和祥林嫂一样都有一个极为悲惨的命运。

贵为皇妃的贾元春,在深宫之中,过着“不得见人”的生活,内心隐藏着难以抑制的凄楚,后来又成了宫廷斗争的牺牲品。《红楼梦》通过这个为家族取得社会特殊尊荣但却因此带来更多眼泪的少女,把批判的笔锋指向了封建统治的最高层。

再看作为封建阶级叛逆形象的林黛玉,同样也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她和宝玉的爱情,始终得不到封建家长的认可。就在宝玉娶宝钗的那个时辰,黛玉“香魂一缕随风散”。而作为封建思想的忠诚信奉者的薛宝钗,她不但具有封建道德所称赞的“德、言、工、貌”,而且还有过人的“才”。最后虽然和贾宝玉结成夫妇,有了遗腹之子,但并没有获得爱情的幸福,很快就落入了在那一社会里可以说是凄凉的“守活寡”的命运。

贵族小姐的命运尚且如此悲惨,就更不用说晴雯、鸳鸯、金钏等一批“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丫环们了。将“祥林嫂”与大观园中的贵族少女作比较,就可发现,她们悲剧命运的外在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造成悲剧命运的根源与内在的实质,却殊途同归,如出一辙。

将《红楼梦》与《祝福》同时阅读,就可以发现,上至身份高贵、才华绝代、玉肌冰骨的封建叛逆者林黛玉、封建思想的忠实信奉者薛宝钗,下至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村劳动妇女祥林嫂,她们都被封建思想剥夺了自由与幸福。两篇小说互为补充,能更完整、更深刻、更透彻地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思想的罪恶。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祝福女性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从女性独立人格缺失出发,解读《祝福》的悲剧
论女性的可持续发展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