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

2009-02-13 05:31
甘肃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帝君守岁财神

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除夕守岁的习俗。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的寿命。

作为一种民俗,除夕守岁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晋人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欢,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隋唐时期,守岁之风极为盛行,唐太宗李世民也道:“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苏东坡更有诗云:“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一个“强”字,真是把孩童对守岁的企盼与迷恋表现得尽致淋漓。

压 岁 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都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这是因为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的原因。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成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则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将钱包裹分给孩子。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就可以用这些钱去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清人吴曼云的《压岁钱》中也提到:“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由此看来,压岁钱还牵系着一颗颗的童心呢。

接财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了。 关于财神,民间有着诸多传说:

宋朝蔡京非常富有,民间传说他是富神降生,他也恰生于正月初五,所以民间都把他当作财神来祭祀。后来蔡京被贬,民间便另换财神。当时宋朝的国姓为赵,玄字又为“胤”字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人们便给财神起了一个赵玄坛的名字加以敬拜。直到现在许多商店、住宅都还供奉着他的木版印刷神像:面似锅底,手执钢鞭,身骑黑虎,极其威武。

除了赵玄坛被尊为“正财神”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和“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

五显财神的信仰流行于江西德兴婺源一带。因有兄弟五人封号首字皆为“显”,他们生前劫富济贫,死后仍惩恶扬善,保佑穷苦百姓,故称“五显财神”。北京安定门外现在还存有一五显财神庙。

“文财神”财帛星君,也称“增福财神”。他的绘像经常与“福”、“禄”、“寿”三星和喜神列在一起,合起来为福、禄、寿、财、喜。财帛星君脸白发长,手捧一个宝盆,“招财进宝”四字由此而来。一般人家在春节时必悬挂此图于正厅,以求财运和福运。

“武财神”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传说关云长管过兵马站,长于算数,发明日清薄,而且讲信用、重义气,故为商家所崇祀。一般商家视关公为他们的守护神,关公也同时被视为招财进宝的财神爷。 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都要为关公供上牲畜,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以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猜你喜欢
帝君守岁财神
南极仙翁、财神送宝
魏晋南北朝:饮酒,放炮,“守岁”
财神到
象鼻财神
两难
守 岁
守岁人
帝君教子记
帝君求子记
《帝君求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