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语”教学中母语学习出现弱化倾向的原因分析

2009-02-13 05:31王建平
甘肃教育 2009年1期
关键词:双语教学母语双语

王建平

〔关键词〕 双语教学;母语;弱化倾向;

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01(A)—0010—01

在专业从教的十几年里,笔者发现,在当地“双语类”(汉语和藏语)学校里,普遍存在着一个问题,这就是许多藏族学生不喜欢或不愿意学习藏语文,对这门课程总是避而远之,尤其是离县城越近、了解外界信息越多的藏族学生,他们更不愿意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笔者通过分析研究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教材建设滞后。我们一直沿用五省区协作教材,虽然教材在不断改进,但是现行教材中有60%以上的内容,是翻译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汉语文教材,这种翻译最明显的弊端是重复了学生在汉语文中学过的内容,给学生心理上形成一种藏语文就是翻译汉语文的错觉,因此很难引起初学者的好奇心和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再好的翻译也比不过原文词句的精妙,特别是对唐诗宋词的刻意翻译,其效果更显得平淡无味。

国家在没有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以前,小学藏语文教材比汉语文教材的定价偏高,有些教材定价甚至为八元,再加辅助教材,书费比普通班的贵了许多。这给一些经济相对拮据的藏族群众造成一定的困难,一些农村“小农意识”强的家长就认为,让孩子上普通班比上“双语”加授英语的班级,在经济上较实惠。

第二,当地群众居住分散,因此极大地限制了个体的活动范围和群体间的交流。各辖区的人们都使用方言,这种方言与标准安多藏语相差甚远。所以,学生们上学后实际上要学三种语言,即:汉语、英语、标准藏语。加上其他课程,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课业负担确实很重,孩子们整天埋头于读、写、背、算,一刻不得清闲。这就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

第三,从发展和就业看,学生学习藏语文有以下几种心态:一是纯粹放弃学习藏语文,这种选择是为将来的择校、就业而考虑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无可厚非。二是家长竭力支持孩子从小学习藏语文,并希望能深造于某所民族院校,但此类家长为数不多。三是父母在茶余饭后,经常给孩子灌输将来回归农村的重要性。所以,无论教师在学校里如何强调学习民族语言的重要性,也无法引起他们的共鸣。四是家长最初让孩子学习藏语文,但后来在孩子择校的时候,因为普通类学校的可选择空间大,于是一部分人就放弃学藏语。这样的选择在社会上进一步加深了学习藏语文无用论的氛围,对该学科顺利开展产生不利因素。五是根据学习成绩再作打算。换句话说,就是家长如果看到孩子藏语文成绩好,就让其继续学习,如果不好,就会选择上普通班。六是民族教育基础薄弱、起点低,普通群众对藏语文的认识水平低。一些人认为,藏语文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甚微,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上更发挥不了任何作用,所以学与不学都是一个样。七是纵观省内外招生的各大中专院校,录取藏语文考生的专业少,就业面窄。

第四,学科资源缺乏。由于“双语”加授英语教学本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给教学增加了难度。藏语文没有必需的教学大纲和辅助材料,教师手中除了教科书外,就是一本内容陈旧的参考书,根本无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相提并论。

实际生活中简单低效的生产方式对农家子弟来说,基本口语跟随父辈从小便可掌握,无需经过专门训练。如果学一点基本知识,很难在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再者,当地没有像普通话那样的语言环境,学生很难在这种特殊环境中很快适应标准安多藏语。从而制约着课堂教学,造成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难的现状。为适应现状,教师在教学中首先选用汉语或当地方言来教学。小学阶段藏语文成绩的优劣全凭记忆力,枯燥的单词和语法,弄得师生都要花费比其他学科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成绩往往不如其他学科好,这样就会挫伤师生的积极性。

猜你喜欢
双语教学母语双语
母语
母语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母语写作的宿命——《圣天门口》未完的话
双语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