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楚国的不解之缘

2009-02-17 07:11
长江文艺 2009年2期
关键词:孙叔敖楚国湖北

邵 丽

我并不怎么喜欢历史,让我跟历史扯上了联系的,是中青社出版一套丛书,让十几个作家写十几个城市,我也名列其中。推脱不了,只好硬着头皮应承下来。在查阅这个我曾居住和生活过多年的城市的历史资料时,突然发现很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就发生在我的周围。

首先发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召陵之盟”,离这个城市竟不足五公里。那是发生在两千多前年的事情。春秋初年,楚国从一个蕞尔小帮,经过数年的筚路蓝缕惨淡经营,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后来欲问鼎中原,与齐抗衡。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齐、宋、陈、卫、鲁、郑、许、曹等八国军队以天子之命攻溃楚的盟国蔡国,陈兵楚境,以楚不向王室朝贡而兴师问罪。楚国在大军压境的情况下,为避免发生战争,派大夫屈完与齐讲和。经过一番交涉,齐也看到楚国的强大,感觉到无隙可乘,即与楚在召陵订立盟约,史称“召陵之盟”。这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又一次胜利,其霸主地位更加巩固。想象着单枪匹马的屈完与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的管仲站在齐国的战车上,巡视着早已排兵布阵、军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的八国联军,不卑不亢,唇枪舌剑,崇敬的心情真是无以复加。那时候,管仲一边捋着随风飘扬的胡须,一边居高临下地说:“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屈完临危不惧,大义凛然。一方面动之以情:“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一方面晓之以理:“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一个区区的楚国大夫,面对数倍于自己的强敌,竟有如此的气魄和胸襟,想后来楚国在短时间内称霸,应在情理之中。

其实就当时而言,在离召陵不远处,就是楚国的地界。而当楚国终于成为一代霸主,称霸中原的时候,它的疆域已经非常大了,东边到达吴越、齐鲁之境;北至陈、卫、郑、宋等中原腹地;西至秦邦;南及粤桂,横跨江淮,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大国。如此说来,我的生活在豫东的祖先,也曾经是楚国人。所以我在湖北省安排的接待宴会上,曾戏言自己是“回国”了。

其次与楚国有关的,是我的先生。他曾经任信阳的市委领导,并兼任近二百万人之众的河南省第一大县固始县的县委书记。而信阳和固始,却是“三年治楚而楚国霸”的楚国一代名相孙叔敖的家乡和主要活动区域。孙叔敖的父亲曾任楚国司马,战功显赫,后为楚将斗越椒残杀。楚庄王时任孙叔敖为令尹,即宰相。司马迁称他“三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他任宰相期间,编修《仆区》(楚国刑书名),法制大振。又“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孙叔敖善于用兵,也善于治水,被毛泽东称为“水利专家”。他任令尹前,曾在固始县的泉河、石槽河上游修建蓄水陂塘,形成长藤结瓜式的期思陂,既防下游水涝,又供上游灌溉,使固始成为“百里不求天”的鱼米之乡,也使信阳成为楚国逐鹿中原时的粮仓。他修建的这些水利工程,是我国最早见于记载的大型灌溉工程,其遗址今又成为梅山、鲇鱼山灌区的组成部分,几千年后还成为泽被百姓的德政工程。作为宰相,他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楚国的兴衰具有很大的决定权和影响力。但是,名相孙叔敖作为一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在楚国霸业初绽、他离开经世济民的舞台时,却没有购置棺木的钱。这个故事现在读来依然让我们扼腕长叹,凄婉而悲壮。

第一次到湖北武汉,已经是改革开放之后了。那时候武汉三镇经贸兴盛,尤其是声名远播的汉正街,更是吸引我的地方。每每到武汉,大约都要待上三五天。除了汉正街,一般都要去归元寺、黄鹤楼、古琴台、东湖饱览一番。在武汉能待下来的理由,除了旅游购物,主要还是它的小吃太诱人了,尤其是在我住的璇宫饭店附近,集中了湖北的各种名小吃,不管是白天晚上,街市上总是人头攒动,叫卖声不绝于耳。那时住璇宫饭店也是一个武汉的朋友推荐,说它的武昌鱼做得好。璇宫始建于1928年,是湖北省历史最悠久的欧洲古典建筑风格的饭店,享有湖北省最具文化内涵饭店的美誊。餐厅因“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而享誉全国的名菜“清蒸武昌鱼”而名声大噪。但在饭店里吃武昌鱼,却远远没有在地摊上感觉爽。除了武昌鱼,老通城的豆皮、谈炎记的水饺、荆州的皮条鳝鱼、石首的鸡茸鱼肚和鱼糕丸子、公安的三鲜头菜、钟祥的蟠龙菜、江陵的散烩八宝、沔阳三蒸等,都是著名的地方风味,想起来就让人流口水。说起吃,想起李安执导的电影《饮食男女》来,从头到尾都是吃。其实我觉得,一个城市给人最深的记忆就是吃,如果能吃出文化来,那更是找到了这个城市的血脉,尤其像武汉这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

在这次随着“中部作家看湖北”采风团来到武汉之前,已经有很多年没来过了。而且过去来,也仅仅限于武汉三镇,很少这样全面深入地体味荆楚大地。在中部崛起的大潮中,湖北因为具有“九省通衢”的交通优势和资源、教育、科技人才等诸多优势,因此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她丰富的文化底蕴,使她的发展自始至终都循着一条独特的路径前行。在中国的文化构成中,楚文化占有很重要的一席之地。楚人立国之初,偏僻狭小,但它们不满足于偏安一隅,终于通过“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历程而成为泱泱大国。楚人之所以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其根本原因也在于其积极开拓、永不言败的进取精神。楚人不以处蛮地而自卑,敢于在逐鹿中原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展露自己的锋芒,这也是最值得称道的。

在武汉期间我们随一好友去了一趟“百步亭”,这个拥有六万多人的住宅小区精美得让人惊叹。据说,中央领导每到湖北,百步亭是必看之地。小区俨然是一个功能齐全的小城,学校、医院、俱乐部、超市应有尽有。偌大的小区管理得井然有序,居民一派安定祥和,做得最好的当数绿化,在里面走一个多小时,越走越迷离,恍惚是进了苏州的园林。除了扑面而来的花红柳绿,更兼有浓浓的文化气息。一个提示牌,一幅廊柱上居民自撰的楹联,一张孩子画的漫画,无不生趣盎然。

湖北的山水名胜与文物古迹之丰富,也令人叹为观止。她河网水道密集,湖泊众多,素称“千湖之省”,又与山地、峡谷相结合,故多山水风光,尤以雄伟的长江三峡驰名世界。当我们踏上这座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时,那种激动和喜悦的心情,简直用语言无法形容。大坝的坝顶面积相当于80多个篮球场。走完整个大坝,需要近一个小时。我站在大坝上,思绪翩飞,峡谷的风从远处吹来,让人仿佛回到了五十多年前。弹指一挥间,一代伟人毛泽东“高峡出平湖”的设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作为道教圣地的武当山,群峰山岭环绕,松林翠柏幽深,环境优雅,气候宜人,看起来雄奇俊秀,美轮美奂。武当山不仅拥有奇特绚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尤其是它的古建筑群,集中体现了中国元、明、清三代世俗和宗教建筑的建筑学和艺术成就。古建筑群坐落在沟壑纵横、风景如画的湖北省武当山麓,远远看去,恍若海市蜃楼。据说这些建筑代表了近千年的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此言不虚。可以说,武当山无与伦比的美,是自然美与人文美高度和谐的统一,因此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也绝不为过。

到湖北来,最绕不过去的就是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这里不仅珍稀动物众多,而且“野人之谜”更令人关注。但过去我们更多的是沉迷于各种传说中,真的走入这里,却是另外一番景象。这里古木参天,风静林幽。虽然已经开发了旅游,但依然有原汁原味的古朴。大大小小的树上都爬满了青苔,像有生命一样在雾霭里滴着水,满山到处是叫不出名字来的红果子,走到山上,一望无际的草甸子不知要把你引领到什么地方去,好像那就是天的尽头。陡峭峻险的河谷,深沉高亢的群山,葱郁无边的森林……这些几乎让人致命的大美,在不言不语中独自坚守。

与同行的作家们交流,大家更多的是喜爱上了这里的人。我们到武汉的第一餐饭是省委书记罗清泉宴请,罗书记和蔼得好似个邻家大哥,谈笑风生,妙语连珠。宣传部长李春明一直陪同我们到第二天的仪式结束,睿智精彩的演讲博得作家们阵阵的欢笑和掌声。此次参加湖北行的作家只十来个人,却受到如此高的礼遇,真的是由心而外地感动着,一个省份重视文化的程度或许正是体现在这些小事情上,有这样重视文化的领导,才能产生湖北这样的文化大省强省。湖北作协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大多面目古朴,沉静悠然,和善得让人心动,仿佛是另一个世界的人。也许,这才是真正的湖北:善良、内敛而又无比的坚韧。

责任编辑易 山

猜你喜欢
孙叔敖楚国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驰援湖北
小燕子
孙叔敖砸蛇
湖北武汉卷
孙叔敖勇斗两头蛇
论楚国乐律的自成体系及其乐学实践
孙叔敖识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