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叹息

2009-03-03 10:01张云鹏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仲尼弹奏出慧心

张云鹏

孔子设立私学后,曾说凡是自愿送我十条以上肉干的人,我没有不收他做学生加以教诲的。因此,门徒云集,贤人众多。颜回,仁爱;子路,勇猛;曾参,孝道;子贡,口才颇佳;子张,有军事才能……孔子对弟子的论断和评价一向是恰当的,可偶然也有失察的时候。

宰予,口齿伶俐,能言善辩。敢于挑战当时的礼教,对孔子坚守“三年之丧”的主张表示怀疑,遭到老师严词批驳。尔后,又因“昼寝”引发孔子大为不满,据此认定他是“朽木”,难以成才。然而,宰予不顾老师的贬斥和全盘否定,励志、奋勉、进取,最后做到临菑大夫。后来,孔子知其所为,感叹说:“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一句话,看走眼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澹台灭明,字子羽,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才薄。既以受业,而退修行……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看来,子羽不仅不是帅哥,相反丑陋不堪,初入孔门时,连孔子也不大看重他,“以为才薄”。哪知,子羽奋发有为,敦品励学,声名远播。面对事实,孔子不得不喟叹:“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照自己,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是不是也有类似的误区:以分数取人、以容貌取人、以性格取人、以智商取人、以家境取人、甚至以地域取人……凭其一点就否认全面,断定无所作为。或许二十年后,他可能写出文采飞扬的作品,他是知名作家;他可能弹奏出令人陶醉的乐曲,他是钢琴大师;他可能在手术台上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它是一名医生……那时,恐怕我们才相信教鞭下有瓦特,冷眼中有牛顿,讥笑中有爱迪生。

由此,独具慧心、保持信心、修炼耐心、磨砺苦心、坚守真心、去掉歧视性偏见,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成才。

猜你喜欢
仲尼弹奏出慧心
“仲尼”还是“仲泥”?
咏杏
悦 读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