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的尴尬处境

2009-03-03 10:01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西路科学课科技馆

郭 桢

以实践与实验为主且生动有趣的小学科学课,至今难改照本宣科的教学现状,有专家力图改变……

核心提示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感受科学魅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而形成可能影响学生一生的能力。这门课程需要大量的实验教学,需要学生的亲身参与和实践,更需要老师具备较高的科学素养。然而记者在走访了我市部分小学后发现,科学课教学中照本宣科的现象很普遍,科学课在我市的小学教学中仍然难改以往“副课”的形象。不过在采访中一些专家和机构的探索却又让这种教学现状有了些许希望……

科学课合格教师难觅

据记者了解,在呼和浩特市很多小学里没有专职的科学课教师,教授科学课的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由专职教授语、数、外等课程的老师兼职,这些老师属于“科学”领域的“新手”,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教学方法只能按过去自己所担任的那些课程的教学方法来套用,结果科学课很容易成为一门死板的课程。

回民区海西路小学校长杨四格向记者介绍,现在小学的科学课是由原来的自然课改的,原来像语数外这些课程被称为主课,自然、体育、美术、音乐被称为“副课”,后来才改称语数外为基础学科,称科学、体育、美术、音乐为综合学科。虽然只是一门科学课,却对师资要求非常高,因为小学科学课包含了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学科知识,专业性非常强。目前我市很多小学因为科学课的教师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课授课训练,没有经验,他们在学科知识、专业基本功和教学方法上与一名合格的科学课教师有着不小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科学课被上成“念书课”、“理论课”也就不足为奇了。即使一些老师也在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课仍会被上成表面活泼但缺乏科学内涵的活动课、展示课,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海西路小学的樊校长向记者讲述了一个不久前发生的真实场景,一次市教育局组织学校教学开放日,11门小学课程全部开放,各个学校的老师自己选择课程去学习听讲,听讲前每个老师要在自己选择的课程的标识牌后排队,在排队现场,语数外的每个牌子后排了几十位老师,而在科学课的牌子后仅仅只站着三四位老师,在语数外牌子后排队的不乏兼职教科学课的老师,但是他们仍然会选择自己的主课,而放弃他们自己也认为是“副课”的科学课的观摩学习。

科学课被边缘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素养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们国家实力的强弱和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而科学素养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小学便成为科学素养培养的起点,小学生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小学阶段是培养儿童对科学的兴趣、体验科学实验神奇的重要时期。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然而如此一门有益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课程如今却处境尴尬,很大的原因还在于目前的升学制度。在我市很多家长形成了固有的惯性思维,认为孩子要想上大学,先要考上好的中学,而为了踏进好中学的校门,中考升学率成为了各个学校争相竞争的终极目标,而为初中输送学生的小学也自然将学生的升学率作为重点,对于科学课这种对升学毫无影响的学科,自然就要被语数外等课程挤占,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科学课已经被严重地边缘化了。

目前大多数学校都存在实验器具缺乏的局面,对于注重实验的科学课,常因此而无法进行实验教学。另外现在的小学班容量急剧膨胀,也导致实验教学不易操作,甚至完全不能操作。记者了解到像新城区苏虎街实验小学的班容量已经达到60至70个学生,相对较少的回民区海西路小学的班容量也达到50多个学生,如此庞大的班容量,科学课中让每位学生能有亲自动手实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且还存在给主科让位造成课时上不够的情况,以致在很多师生心中形成了“这门课的成绩无关紧要,考试成绩好与不好也没太多人关注”的印象。

有专家尝试改变现状

鉴于这种既尴尬又无奈的状况,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我市有一些专家和机构已着手努力尝试改变,虽然只是迈出了一小步,并不能很快改变大部分小学不重视科学课和少儿科学启蒙的状况,但至少让我们看到了些许希望。如内蒙古科技馆于2007年开展了“科技馆活动进校园”的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今年又成立了由15名科技、教育界知名人士组成的专家团队,通过对内蒙古科技馆现有资源状况的深入分析,在项目规划与社会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宝贵意见。针对目前呼市的小学科学课缺乏专业、专职的科学课老师,授课照本宣科,科学实践与实验严重缺乏的现状,内蒙古科技馆与教育部门进一步建立了相互沟通合作的有效机制,首先把“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纳入到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教育局科技教育工作计划中,并将这项工作作为创建“科技特色学校”的考核内容。在回民区教育局的支持及学校的积极配合下,按照2008年度“科技馆活动进校园”工作计划内容,把项目活动与学校科学课程相结合,具体实施方案是将回民区海拉尔西路小学作为试点小学,由内蒙古科技馆聘请科学专家作为科技导师走进学校,为学校的科学课程进行指导,结合教材的内容,将单调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有趣的科学项目,探究“学校一线教师、教育界专家与科技界专家”三结合的有效途径。

2008年3月初,内蒙古科技馆聘请呼和浩特园林科研所秦永生工程师为海西路小学“教学种植”基地进行了设计规划。在专家的指导及学校师生的参与下,历时一个月的时间,将海西路小学校园内的废弃土地进行了平整、植土、施肥、修整和硬化改造,并把其作为“科技馆活动进校园”项目的科普种植基地,海西路小学将其名为“红领巾种植园”。

4月15日下午,海西路小学四年级三班50名学生及3名科学课教师在植物园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课,由市园林科研所的石雅琴工程师授课,石工程师特别准备了一个丁香幼苗盆栽和很多张美丽的丁香花图片,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市花丁香实物和图片的观察,学生们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后,由此又引出了丁香种子的结构以及种子如何长成一株丁香幼苗的知识,同时将知识引申到了其他的植物。通过专家生动的讲解,学生们对种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有些还学生提出想在植物园买些种子回家进行培育,观摩它的生长过程。学生们对这种直观的授课方式很欢迎。

4月29日,由植物园专家指导,科技馆出资购买了苗木,在海西路小学“红领巾种植园”内又为该校的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综合实践课程——丁香、云杉、火炬、龙爪槐等20余种苗木的种植栽培,100余名学生亲手栽种了各类植物。专家又为学生现场演示和讲授了不同种类的丁香在砧木上的嫁接,学生们觉得非常有趣,很认真地记录下了每一棵嫁接的苗木情况,以便日后完整、准确地完成观察日记和实验活动报告。采访中,亲自为海西路小学的学生们授课的石雅琴工程师特别有感触地告诉记者,科学课实际就是一门科学实践课,对于孩子们来说,把一个他们从来没见过、没接触过的东西用语言来讲解,这样的方法是苍白无力的,比如种子是什么、植物幼苗什么样、人工嫁接是怎么回事,即使你准备了再多的语言来解释,对于孩子来说仍然是一堆抽象不可理解的词汇,然而当把一个个实物摆在孩子们面前或者老师带着孩子亲自做一回人工嫁接,不用太多的语言,孩子们马上就领悟了,而且这样的记忆是深刻的,不需要死记硬背。

之后,根据不同的季节,在内蒙古科技馆的组织下,园林科研所的专家不时来到海西路小学指导学生或者将学生们领到植物园观察植物的物候,即从植物发芽、开花、结果、落叶的现象中观察植物一年的生长变化,并指导孩子们做植物的物候记录。每次孩子们来到植物园,石雅琴工程师发现孩子们都非常兴奋,在孩子们的眼里,这样的科学课像是一次玩耍的经历,园子里还有喜鹊、麻雀、虫子等各种动物,石雅琴就同时向孩子们讲动物、植物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这样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孩子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热爱自然、爱护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还培养了孩子们亲手操作、亲自观察、独立培育植物、完成观察日记的能力。学校方面感到此种活动形式与学校枯燥古板的授课效果截然不同,表示要将这些内容逐步完善,制作一套完整的关于丁香的栽培、生长的小学科学课教案,并纳入到学校科学课的校本教材。

当务之急是培训科学课老师

2006年国务院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其中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而要想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没有好的教师只能是纸上谈兵。

全程参与海西路小学科学实践课程的市园林科研所的秦永生工程师认为,小学阶段是孩子的启蒙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孩子们好习惯的重要阶段,一是培养孩子正确读书的习贯,二是培养孩子生活为人的好习惯,三是培养孩子的求知欲,而科学课则是孩子掌握正确学习方法、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阵地。记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学校因为科学课无法带来升学率这个“短期效益”就忽视这门课的发展,这对孩子的持续发展可能带来“致命伤”。尤其是现在科学课和以前的自然课有了很大的不同,书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很多结论都必须靠教师带着学生做实验才能得出。然而即使只是小学的科学课,很多学校却没有合格的科学课老师,

秦永生工程师和石雅琴工程师同时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加大对各个小学的科学课教师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因为专家不可能代替科学课老师去全程授课,这不现实。要改变科学课目前面临的尴尬局面,首先需要改变的就是人们的观念,要各方面一起努力,培养一支合格的科学课师资队伍。

猜你喜欢
西路科学课科技馆
科技馆一日游
西路站里油味浓
梦里东方——CoCo都可白塔西路店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广州市荔湾区环市西路小学作品集
我在四川科技馆
灾难来临,我不怕——科技馆一日游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参观诚毅科技馆
科学课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