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世界出发 开展真实的课堂交往

2009-03-03 10:01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张老师品德师生

胥 倩

交往是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途径,师生交往、生生交往也是我们采取的主要教学方式。因此,只有交往的品德教学才具有生命力,才能真正为学生今后的人生服务,才能帮助学生拥有能力而不只是学会知识。由此可见,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与师生交往须臾不可分离。

一、“生活世界”的界定

哈贝马斯说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由“诸多背景观念构成的,这些背景观念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但永远不会存在什么疑难。这样一种生活世界背景是明确参与者设定其处境的源泉”。

交往中的师生不可能脱离生活世界的领域,生活世界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交往者相遇的场所。在这里,他们相遇并交互地向对方提出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努力使学生的诉求和表达与世界相协调。需要说明的是,“生活世界”和“世界”是有区别的。“世界”可以理解为学生生活的各种外在环境因素的总和,包括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经济地位、学校环境、社区环境等。而“生活世界”我们理解为师生进行创造性交往活动的场所和背景,它是师生得以相互理解、达成共识的可能总和,是交往行为产生的源泉,是学生的世界中对交往行为和活动具有资料和背景价值的那个部分。可以说,“生活世界”源于“世界”,但又不同于“世界”,是对“世界”的浓缩。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对品德教学的意义

我们和学生在生活世界中怎样交往和生活,他们就将在世界中那样交往和生活。他们在生活世界里的相关经历,将直接影响着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表现。因此,教育者应该通过交往,把那些对学生未来人生最有价值的认识、经验等介绍给学生,这样,当他们在自己的世界中面临类似的选择和机会时,他们可以将这些最有价值的东西与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运用在自己的世界里,成为自己世界中的强者和主人。品德课堂中关注和模拟学生的“生活世界”的意义就在于把课堂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把对学生而言陌生的外部世界与其生活世界实现对接,建立起人与世界的活泼生动、富于意义的联系,充实学生的生活世界。

三、品德课堂实践中对“生活世界”的模拟

很多老师注意到了模拟学生真实生活的“生活世界”的积极作用,并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积极的尝试。

(一)过程实录

请看《品德与社会》(江苏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有多少人为了我》的部分教学过程的实录。本案例是笔者录自江苏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优秀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执教者:蒋晓飞

访问你身边的人。

活动一:发散思维,各抒己见

师: 刚才我们同学提到了采访,你想采访谁呢?大家说说看?

生1:我想采访发电厂的工作人员。

生2:我想采访造纸厂的工人。

生3:我想采访警察叔叔。

生4:我想采访消防员叔叔。

生5:我想采访老师、软件工程师。

活动二:采访学校的清洁工——朱师傅

师:同学们想要采访的对象可真多。昨天,老师来到学校时,有一个镜头令我十分感动,当我经过校门口传达室旁的治安办公室时,看见一个师傅在爬上爬下的擦窗户,我走过去,得知这位师傅姓朱,是咱们学校的清洁工。今天,我把他请到了现场,我们一起采访他,好吗?

生:好!

师:有请朱师傅!你好,朱师傅。同学们,就要采访了,我们怎么样去采访朱叔叔呢?采访他什么呢?大家讨论讨论吧!

(学生讨论。请一位学生上台采访。)

生:叔叔,你觉得做这个工作辛苦吗?

叔:不辛苦啊。

生:叔叔,您能介绍您的工作吗?您一天在学校都做些什么呢?

叔(略带腼腆地):我早晨六点半起床,先给学校的花圃浇浇水,然后,一个上午都在打扫校园内的卫生,还要打扫校长室和会议室。中午,先给在校吃饭的孩子打好饭菜,我自己十二点左右吃饭,吃完饭后,把学生吃剩的饭菜倒干净。下午四点二十学生放学后,我要把全校所有的垃圾桶倒干净。晚上,还要到学校的治安办公室值班。就这么多,谢谢!

师:我们朱叔叔的话语非常朴实,可深深的打动着我们。有请摄像师给我们的朱叔叔和小记者合影留念。同学们,对于刚刚这位小记者的采访,你有什么建议吗?

生1:我觉得她的声音太小了。

生2:我觉得她采访得棒极了。可是好像有一点点紧张,声音也有点小了。

师:这位同学可真了不起,一分为二地评价,真不错!其实,今天是我们这位小记者的第一次采访,采访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老师相信你以后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专业记者的,大家一起鼓励鼓励她。

活动三:采访班主任张老师。

师:刚才,我们有同学说要采访老师。我昨天了解了一下,同学们和我们的语文张老师非常地亲,今天我们就来采访张老师,好吗?

生(齐):好!

师:你们能帮老师推荐一名小记者吗?

生:我推荐我自己。

师:好。真自信,就请这名同学上台采访。

生:张老师,你选择这个工作后悔过吗?

张:没有后悔过。因为我小的时候就特别崇拜老师,觉得老师特别的了不起,懂得那么多的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无私的奉献给自己的学生,所以我至今都没有为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而后悔过。谢谢你的采访。

生:老师,您最近刚做了妈妈,我想问您,您是更喜欢我们,还是更喜欢你的孩子?

张:你的问题提得可真有水平。(众人笑)我想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就是母爱,这是我这几个月做妈妈的切身体会。你们的妈妈把你们交到我的手上,我感到肩上的重任。我一定会像爱我的孩子一样去爱你们。谢谢!

师:张老师的一番话,让我们非常感动,同学们想不想给张老师送一份小礼物啊?同学们一定会想我们没有准备啊,没关系,我已经为大家准备好了。(拿出鲜花)请我们的小记者为老师送花,表达我们的心意。多感人的画面啊,师生紧紧拥抱在一起.谢谢张老师,谢谢小记者。

师总结:同学们,普通的职业有普通的故事,平凡的人也有不平凡的经历。活动进行到这里,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生:感谢关心我们的人!感谢那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

师:是啊,同学们,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为“我”服务。有句话说得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有多少人为了我……有同学提出,我又该怎样为他们?让我们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体验每一位普普通通的劳动者(的甘苦)吧!让我把最真挚的祝福送给在座的各位老师和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

(二)课后反思

执教这节课的老师不仅不教这个班的学生,甚至不是这所学校的教师,用教育界的行话讲,她是“借班上课”。尽管如此,她却以一个德育工作者的敏锐眼光,找到了《有多少人为了我……》一课与学生生活的契合点——这所学校的校工,他虽然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却是广大师生员工和偌大的校园须臾不可缺的人,只是他的这种作用学生未必意识得到。

学生们显然也没有想到,老师会把这位天天在学校里打扫卫生的师傅请进课堂,但孩子的心灵是纯洁的,他们非常自然而又得体地采访了这位师傅。而学生对班主任老师的采访过程,既让我们看到这个班的孩子与老师的深厚感情,也看到了孩子敏锐善感的内心世界。在10年、20年之后,今天的一幕会为学生平等待人、尊重各行各业的人们提供一个范例吗?相信孩子们会给出一个令人欣慰的答案,因为今天在课堂里他们看到了老师对别人的尊重,自己学会了尊重,也学会了把这种尊重——对班主任老师和校工——用恰当的语言和行为表达出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真实,人与人相处更加亲密,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和谐相处。而这不正是我们品德课教学的终极目标吗?

说服班主任老师接受学生的采访应该不是一件难事,但我不知道这位老师在课前是如何说服腼腆的校工在大庭广众面前侃侃而谈的。我只能说,她——德育课堂的管理者,以她的慧眼和温情促成了这次交往的实现;而学生——品德课堂教学的又一股力量,则以他们的热情和真挚,促成了这次交往的成功。

猜你喜欢
张老师品德师生
张老师喝茶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麻辣师生
品德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论茶的君子品德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