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科夫和他的实验教学论体系

2009-03-03 10:01铁皮鼓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科夫智力原则

铁皮鼓

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领导苏联教育学潮流的是凯洛夫的教学论体系,这种体系强调要抓好“双基”,大面积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就是这种体系所取得的成果的突出反映。然而随之到来的科技革命以及“知识爆炸”却对这种注重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论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许多有识见的教育家都指出,凯洛夫只注重教师教的一面,忽略了研究儿童学的一面,只研究知、能、巧的传授艺术,而没有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一面,是一种没有儿童的教育学。在这种情况下,迫切地需要一种新的与科技发展形势相适应的教学论的出现。

赞科夫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登上了教育学的舞台。

在赞科夫看来,传统的教学把教材编写得太容易,教学进度过慢,反复重复;理论知识贫乏肤浅,服从于技巧训练;轻参观和直接观察,重口头和文字教学;主要负担放在记忆上而忽视思考,教学活动单一化,学生跟着教师亦步亦趋,限制了儿童个性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他提出,教学必须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在赞科夫之前,大多数人常常把发展理解为发展智力,认为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技能技巧。而赞科夫则把一般发展放在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他看来,一般发展应该指发展学生个性的所有方面,包括道德感、观察力、思维、记忆、言语、意志等。换言之,是包括智力在内的整个身心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为此,他从1957年起,开始进行教学与发展问题研究,经过近二十年时间的实践与总结,终于形成了他的实验教学论体系,也称为小学教学新体系或小学实验教学体系。

根据实验成果,赞科夫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论基本原则:

首先是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这是赞科夫教学论原则的核心。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曾经把儿童在教学中的智力发展分为两种水平,一是原来发展水平,一是“最近发展区”。前者表现为儿童现在就能够独立完成智力任务,后者表现为儿童虽然还不能完成某一水平的智力任务,但是在教师的指导和集体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完成。传统的教学强调可接受性原则,要求教学从儿童已有水平出发,而赞科夫则主张教学应该建立在“最近发展区”之上,激发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前后冲突。形成内部学习诱因,逐渐把“最近发展区”变成原来发展水平。很明显,赞科夫所说的高难度绝对不是无限地拔高教学难度,而是有一定分寸的。达不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过易)和越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过难),都会使学生产生轻视或者畏难的情绪,不利于激发求知欲。

其次是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在传统的教学中,从可接受原则出发,总是过多地强调小学教学应该把直观感性的表象、初步的概括和简单的联系放在首位。而赞科夫则认为:“在抽象和概括方面的进步,首先是小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特点。”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注重传授经验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倾向,将教学的重心转移到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上来,以简驭繁,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

再次是学习大纲教材时的高速度前进的原则。高速度原则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进度慢、重复多的严重弊端提出来的,目的是解决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质量三者之间的矛盾。但又不是简单的“开快车”,而是从减少重复中加快教学的速度,从加快速度中扩大知识的广度,从扩大知识的广度中增强理论的深度,从而促使学生快速深刻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除此之外,他还提出了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和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前者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后者则强调让所有学生都在自己的水平上得到快速提高并避免两极分化。

赞科夫在他的实验学校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用普通教师将小学的学制缩短了一年。然而从一开始,他的实验教学论体系就遭到了许多批判,到今天,高难度与高速度的原则更是遭到了普遍的质疑。尽管如此,赞科夫的实验教学体系里所包含的许多科学的积极的因素依然不可忽视,而且事实上已经成为教学论领域一笔巨大的财富。

摘自《应试时代的教师责任》

猜你喜欢
科夫智力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智力闯关
科夫·皇后镇:漂洋过海的离开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欢乐智力谷
苏尔科夫与俄罗斯主流意识形态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雾在做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