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价值和运用

2009-03-08 01:47王学梅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激趣自主合作

王学梅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该从生命的视角去观察、理解和阐发新课程教学活动,课堂上的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学习者为本。教师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地去获得知识、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处在真正自主的状态中,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天性得到发展。

关键词:激趣:自主:合作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转换角色,从“知识的神坛”上走下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地放飞。

一、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语文教学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和疑问,其思维才会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从而产生研究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对课文作出较为深刻甚至是独到的评判。

善于在学生不易产生疑问处设疑,启发动脑思考。如引导分析《皇帝的新装》时,设计了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一个涉世未深的无知少年没有受骗,反而皇帝、老大臣、官员及老百姓均一一被骗,为什么?”问题一提出,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思维异常活跃,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收到了预期效果。

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的探索,帮助学生克服思维惰性,帮助学生摆脱尽信书、尽信教师的思维桎梏。引导学生不仅从常规上去生疑,也从特殊变式上去生疑,教会学生思。并通过与人交流激活思维。解开思维的“死结”,进发创造的火花,发展创新能力。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促进“研究性学习”向纵深发展。教师真正做到“精讲”,学生已理解的坚决不讲,不是教学重点的不讲或少讲。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全面开花,也不能不动脑筋地把教参上的东西和盘端给学生。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他们各自的个体上,也体现在他们的群体上。我们应当鼓励学生间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主动积极获取知识。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学习,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

二、实现与学生平等对话,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语文学科有很强的人文性,应该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有所感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那些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多角度思考的问题。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了压抑。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教师就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抑制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为学生服务的。

改革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回归主体,发展主体”。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尊重学生的参与地位,留给学生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任何教的效果都要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为落脚点。只有尊重学生的参与。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他们才会产生新奇的喜悦和不易忘怀的情感。要改变课堂教学沉寂局面。使课堂成为学生自主、主动发展的场地,成为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乐园”。教师必须要以无微不至的教学态度,热爱、尊重、关心学生,以情育情,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高涨的学习热情,乐于学习,主动学习。

所以,尊重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十分关键。具体地说,教师在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微笑教育,把和蔼的微笑洒向全体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创造出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用激励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使他们在课堂中获得表现自我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如果教师绷着脸孔,不苟言笑。则教室的气氛必会趋向紧张、严肃,而师生之间易产生一种压迫感,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创造性思维便无从产生。因此。民主教学能使学生在课上如坐春风、如浴细雨,学生创造的花朵也能自由绽放。

三、用学生自主学习促提高教学效果

一切为了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自由开放地独立自主地学习,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会感悟、体味生活,在与知识的“相遇”中,把感悟作为学习的基础。必须让学生对知识和精神获得一种整体状态,否则就是“赤裸裸的教育假象”,虽然是严肃认真的却是徒劳的努力。

要使学生这一“主体”主动地探索、发现和体验,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中要努力组织激励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刺激学生的发现欲,从而让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论会不会答,都应给予热情的表扬和鼓励,表扬他们勤于思考的可贵精神,鼓励他们敢于在别人未发现问题的地方大胆质疑的勇气。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一切教学改革得以成功的根本条件,也是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根本区别。我们提倡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不是为了追求花样,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教师用心去关爱学生,用心去研究教学,用心去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就一定能够探索出一条既促进学生发展又利于自己提高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精心设计,努力优化教学思想、优化课堂组织过程:启发引导,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求知欲。拨动他们思考的琴弦。搭建探究平台,问题让学生自主发现,知识让学生自主生成,规律让学生自主归纳,最后通过旧知衍生出新知,激发学生探究真知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真正提高能力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8年第5、6、7、8期),陕西师大出版社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中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1-8期首都师大出版社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猜你喜欢
激趣自主合作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