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渗透

2009-03-08 01:47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朱 琳

摘要:职业中专学校的学生。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批学生心理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这对于职校任课教师来说,在工作上存在着很大的难度。所以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他们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尤其是要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心理健康教育;中职生

健康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之一。是每个人所渴望的。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时期,随着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的转变,以及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面临职业竞争日益激烈和就业压力日益加大的环境变化,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和知识,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中职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进了心理健康教育。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时,学生中发生的一些现象时常让我产生困惑:部分学生穿奇装异服上课;课堂上一些学生随意走动换座位,甚至接打手机;上课时有些学生说话的声音比老师的还要大……总之,学习气氛相当淡薄。

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职教生的共性特征,即心理疲劳、精神空虚。他们生活在一种得过且过的氛围中,既没有憧憬的目标,对社会、学校、家庭也缺乏应有的责任感。针对上述这种现象,要改变学生的不良心理素质,教师必须放下师道尊严。真诚面对学生。教师首先必须由过去那种居高临下、以长者自居的思想转变为与学生相处的新型平等师生关系,以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自身人格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对学生具有吸引作用,可以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可以使学生乐意和教师接近,愿意和教师交流思想,为学生搭建一座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把教师当做值得信赖的朋友。他们就会开怀畅谈,与教师推心置腹地谈自己的心事。

二、利用思想政治学科本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学科本身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我充分发掘这门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讲授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这节内容时,我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在教学中打破传统教学顺序,结合模范人物“蓝领专家”孔祥瑞的先进事迹和曾子杀猪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即爱岗敬业的要求,使学生在体验模范人物的同时自然地认识到什么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怎样做才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运用反面事例导出不爱岗就会下岗、不敬业就会失业的道理。使学生水到渠成地理解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进而了解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五方面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通过讨论使学生感悟“蓝领专家”孔祥瑞精神的实质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整节课从始至终创设一种氛围:只要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精神,你就能成为优秀的工人。激励学生将来在自己的岗位上忠于职守、勤于学习、勇于超越。

三、设定教学目标,注重教学环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整个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标,处于中心地位。只要能够做到爱岗敬业,职业道德教育的目标也就实现了。

首先。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活动环节,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认识,开拓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前师生分别搜集英模人物的资料,在课堂上实现教学资源碰撞,在共同探究中引导学生去体验、感悟、升华,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原理、观点对他人在职业活动中的职业行为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胆、才、学、识和信息交流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表达,使学生充分展现个性、展现能力。

另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加大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感情投入,以教师之情引出学生之情,使教学充满感情色彩。选取和他们的生活贴近的事例,从模范人物的身上,同学们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感觉可比、可信、可学。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影响。我把许振超的经典语言引入到本节课,即: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可以没有知识:一个人可以不进大学校门,但不可以不学习;只要勤奋学习,一定能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对本节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思想政治教材大多是抽象的概念和原理。由于学生对其缺乏感性认识,也使得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我对英模人物加入了视频材料,让学生们观看感动中国人物电视节目颁奖晚会和道德模范颁奖晚会等。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图形、图像、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配上教师简练的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增强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可信性,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总之,在中职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将为他们一生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他们今天的生活,对于他们明天的生活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教育部人事司制定,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