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思想品德课的探索和尝试

2009-03-08 01:47冯国华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探索新课改

冯国华

摘要: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思想品德课教师。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尝试新课程改革,在激发学生思维,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实施多媒体教学,开展教师、文本、学生三维互动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获得不小的教益,更增强了实施新课改的信心和动力。

关键词:思想品德:新课改:探索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课程改革在整个基础教育改革中占核心地位。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我结合学生实际,积极尝试新课程改革,在激发学生思维,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实施多媒体教学,开展教师、文本、学生三维互动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获得不小的教益,更增强了自己实施新课改的信心和动力。

一、激发兴趣,激活思维

1、以情激趣。“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如在探讨《公民的人身权利》中的“通信自由和通讯秘密不受侵犯”时,我问学生有没有碰到过教师和家长截留拆看学生或子女的信件?大多数学生说碰到过。我说我小时候也碰到过。并把自己当时的反应讲给学生听,建议学生与父母和老师多沟通、多交流、多谈心,必要时可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使大多数学生露出了信任的目光,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提高,讨论的气氛异常热烈。

2、以疑激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中学生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好奇心强,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据此可以设疑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如在讲《竞争合作求双赢》中的“嫉妒”时,我问“嫉妒有什么好作用?”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兴趣和发言的欲望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

二、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决定于今天的课堂”。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注意启发学生勇于思考问题,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如小组合作探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正如爱迪生时常鼓励他的弟子们一样,在学习、工作精益求精的情况下,认为一定还有更好的办法,要他们去找出来,以便做得更好。这就是启发性创造思维的作用。教学中还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道德行为,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样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

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教育为主的新的教学思维模式。课前要深入学生实际,听取学生心声,了解学生不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哪些内容不该讲、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需要补充更深、更广的资料,哪些内容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去研究分析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氛围,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教师要大胆地用创新模式、思维、手段积极探索思想政治课实施素质教育的新思路。富于创造性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在书本里找不到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对已有经验重新思考加工制作,获得具有新生性的内容,才能解决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深入开展多媒体教学

为改变讲课枯燥无味、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我尝试探索把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入思想品德课教学,充分依托学校微机室沟通网络、多媒体室展示教学课件的优势,利用网络音像兼备、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趣味化;利用各种信息资料拓展学生视野;利用网络超越时空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利用网络建立网站、资源库,进行远程教育,使优质资源得到交流与共享等。形真、情切、意远、理寓其中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激活了学生思维。拓展了知识面。

四、积极开展教师、文本、学生三维互动

新课程的改革,教学方式应凸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新课改中我深刻反思了自己过去的课堂教学:以往那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思维的火花何谈进发?如课前精心梳理知识点、课上让学生划出答案、课后背诵,虽然用心良苦地将知识灌输给学生,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反思后,我采取了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如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有时还上网查阅资料等,和学生们一块探究问题的答案。我们班有36名学生,上课时我彻底摒弃了过去那种教师“一对几十”的面对面授课方式,而是将学生分作6个小组,每组6人。这样,上课时教室里出现的不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讲授,而是6个学生聚集在一起的学习小组。我以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必须要由过去的“教师中心、居高临下”,变为以“学生为本”,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室“文化生态”,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性学习才可能成为现实。

奋进无坦途。课改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只要我们精心挖掘课程资源,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就一定会使课改受到学生的欢迎。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探索新课改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