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新课前的“铺垫”

2009-03-08 01:47冯志青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8期
关键词:学生素质课前准备铺垫

冯志青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进行课堂教学。其中关键一环就是提前渗透,为讲授新课做好铺垫,带动、促进知识的转移,从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课前准备:学生素质:导入

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如何把此任务落到实处,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主导地位,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法进行课堂教学。其中关键一环就是提前渗透。为讲授新课做好铺垫。带动、促进知识的转移,从而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铺垫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运用故事导入为新课做铺垫

儿童好奇心强,爱听故事,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教师可以利用儿童这一特点,结合新授知识的内容,讲一个小故事作为新课的导入。这样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更大的兴趣,诱使学生开动脑筋,激发起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求知欲,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我在教学统计图表时,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作导入:俄国有位化学家叫门捷列夫,在整理和分析化学元素的过程中,发现了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序数的增加而呈周期性变化,从而设计了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根据元素的周期率,预言了一些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如锌元素后面的镍和锗,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还想听下去,可我把话锋一转,问:“你们想成为像门捷列夫一样的科学家吗?在科学研究和调查分析时,常常要用到统计知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统计图表。”故事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学生乐意接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为新课架桥

人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产生的,必须借助某种环境因素的刺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找出原型,找到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数学现象,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从前应用题教学知识按照编制的应用题进行机械的解题训练,脱离实际。但《现代数学》第五册中“游乐园中的数学问题”一课,一开始就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生活情景——游乐园作为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教师可抓住时机立即提出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如果要去玩这些项目,你首先想了解什么?你想玩哪几种项目?你需预备多少钱?如何玩?”把学生的思维又推进了一层,进入了教授阶段,这样就给数学知识注入了生活气息,加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增强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操作学具,分散难点,学习新知

学具操作,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在激情中学习,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由直观的形象到抽象概括的能力。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面积”时,教师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具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剪一剪,摆一摆,然后再比一比。在这一系列的动手过程中,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以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一个新的概念。

四、抓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为新知做好铺垫

数学知识环环相扣,密切联系,及时揭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结合点,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促使知识结构的系统化、条理化,例如:在教学约分时,先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什么是公约数?什么是互质数?再教约分的方法,学生就能轻松体会到约分的过程就是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公约数,直到分子、分母互为质数为止。

五、分类对比、引入新知

有目的地对旧知进行分类。然后分析、比较,抓住各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为新知教学铺路,使其水到渠成。例如:教师在教学“质数,合数”时,可以要学生独立写出下面的约数:1、2、3、4、5、6、7、8、9、11、12、13、20,接着按约数的个数对上面的数进行分类,从而引出质数、合数的概念。

六、适时设疑,及时点拨,为新知架桥

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新旧知识的衔接处、问题的矛盾点,及时质疑,从而激发学生对探索新知的兴趣。如在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如果买3个需要75元,200元可以买几个?师生在共同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的数量关系过程中,教师提问200元可以买几个?我们必须要知道每个多少元。找间接条件让学生及时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引导学生正确思考并解答。

七、运用图表法,为新知架桥

在应用题教学中,适时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正确解答应用题。例如:合唱队有48人,合唱队人数比舞蹈队人数的3倍少12人,舞蹈队有多少人?师生据题意边分析边提问:(1)谁是l倍数?(舞蹈队人数)画出一段表示1倍数。(2)合唱队人数是三倍数吗?(不是,比3倍少12人)即画出舞蹈队的3倍,再去掉一段即表示12人。(3)3倍数去掉12人后剩下的表示谁的人数?(合唱队人数)画出线段图,如下:

舞蹈队人数:

这样直观形象地表示出各数量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思维方向,可以促使知识的正确迁移,为新课学习铺路架桥。

猜你喜欢
学生素质课前准备铺垫
我的年度汉字
——宅
对初中作文写作评价的思考与创新
如何创设高中物理高效课堂
引导学生做好阅读理解题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