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天地

2009-03-11 08:19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教学

曹 敏

[关键词]教学,学习兴趣,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1—0032—02

“下面有请宋东枭同学上台讲述他准备的内容。”“我要讲的是退避三舍的故事。当时重耳流亡在外,好像是因为他的兄长要杀他。后来他到楚国,我记不清是楚成王还是楚庄王了。(底下同学笑)受到了楚王的热情款待,重耳很感动,在其他国家他受到的待遇很差。一天,楚王问重耳‘假如有朝一日你回国当了国君,将如何报答我啊?重耳回答说:‘将来我真的当了国君,晋国和楚国交战,我们晋国就会后退三舍以示报答。这就是退避三舍的由来。我的故事讲完了。”(鼓掌声)

这就是我所带班级每节历史课的开场白。每次课的前五分钟,我都会请一至两名同学到讲台前讲述自己最喜爱的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讲完后由我作简短评价并确定下一次的同学名单,目前已实行一个月,虽然也出现不少的问题,但收到的效果远超乎我的想象。

之所以采用这种教学法是因为新课标、新课本都本着_个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而就历史学科而言贯彻这一理念就是注重培养学生判断、分析、运用和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把历史思维能力视为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我觉得激发学生兴趣不可少,适宜初中学生,故而做了这项尝试。建构主义学习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也与二期课改要求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的精神不期而合。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可靠的假设,而不是问题唯一正确的答案。学生对这些知识的学习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这些假设作出自己的检验和调解的过程,就历史课而言尤其如此。历史本身并无固定的“性质”“意义”,支撑历史叙事的性质、意义等是外部认识,取决于观察者如何看待过去与现在的关系。从历史认识的角度讲,历史是一种解释,一旦用新的材料证实,从新的视角观察,用新的理论概括,历史都可能被赋予不同以往的解释。历史学科就是借助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并通过对历史经验进行识别、批判、综合以及创新等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获得在其他学科中难以得到的教益,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通过这项尝试正好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在历史中穿梭的情境,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也给他们提供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的成效颇大:

一、提高了学生上历史课的兴趣及对历史本身的兴趣。这也是我做此项尝试的初衷。在实行之前,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摸底,发觉大多数人的知识面很窄,所知的历史人物多从电视、小说、语文课堂上了解的。经过一周多的准备,活动正式开始。开头的几次多是一些比较活跃的同学举手上台发言,我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在班上多次强调参与活动的益处,以激发他们的兴趣,为了调动全班的积极性,我又采取了点名制,后又过渡到点名与举手相结合。慢慢地,学生的兴趣越来越浓,都想尝试一下站在讲台上接受同学们掌声的滋味。学生讲述的内容越来越精彩,人物也越来越生动。有时,这也为我讲课提供了便利。不仅如此,随着活动的开展,学生对历史本身的兴趣越来越浓,尤其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或未解的历史之谜,往往一个学生刚发完言,底下就有不同意见的同学有话要说,也会有一些同学问我他们感兴趣的历史问题。努力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并将其与课堂教学更有机结合,这是我以后努力的方向。

二、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收集史料的能力。学生的层次高低不等,而且很多同学还是第一次走上讲台,即使是平时很活跃的学生,在讲台前也不免紧张、卡壳。这时我会用眼神和言语鼓励他们,告诉他们老师相信你能讲好。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叫黄天成的同学,当我点到他的名字时,旁边有同学在嘀咕说:“他不会说话的,教师让他回答问题,他都不答的。”我当时一怔,但停了一下仍继续说:“这是教师第一次点你,老师不知道你以前怎么样,也不管你以前怎么样,我相信你能做好,好好准备。”那天轮到时,他站在讲台前足足有半分钟都没有开口,我和同学们一直望着他,等着他。他终于开口了,虽有点紧张,但讲得很流利,声音也很清脆,同学们的掌声让他很高兴。那一堂课,他的眼神都是亮亮的。对于程度好一点的同学,我则要求他们讲人物要讲清生平事迹,用事实佐证观点,故事要讲清五个w,即人物(who)、时间(when)、地点(where)、事件(what)、过程(how)。

历史资料可谓浩如烟海,但就初中学生而言,他们所能接触到的史料是十分有限。目前我并未对他们收集资料做过多限制,可以利用图书馆、网上、小说、电视等多种途径,尽可能收集所需的信息。在课堂上我也会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怎样去收集史料。刚开始学生们只是从历史或语文课本中找一些资料来讲,现在范围逐步扩大到课外书籍、字典、网上。由于接触的史料越来越多,学生们讲述的人物益加丰满,故事也越来越精彩。阅读、收集史料这只是第一步,如何对纷繁的史料进行利用将是他们今后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次尝试自开始便一直在不断调整、改进,但仍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同学虽讲得很多,但声音很轻;有的同学又讲得过少,三言二语就讲完了;上面的同学在讲解时,其他同学插嘴;还有时间拖得太长,影响课程进度,等等。这些都是要不断改进的地方。本学期,我准备举办一次比赛,挑选各班表现突出的同学,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并给予适当奖励,以巩固他们参与的兴趣和动力。兴趣是有了,但仅有兴趣是不够的,据发现教学法理论,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创设情境只是第一步。如何把问题分解,激起学生探究意向,明确目标;如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引导思路方向,推测答案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才是关键。历史教学的一大目的,不仅是使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更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材料、课本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对历史的认识,并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本着这一目的,我们应采取多种方法将学习兴趣转化成学习动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责任编辑:吴丹]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