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刍议

2009-03-11 08:19尤克光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9年1期
关键词:教科书历史

尤克光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科书,2007人教版,2005人教版,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1—0048—04

江苏省自2005年9月进入高中新课改,至今已有几年。自2007年9月起苏南地区普遍使用的2007年人教版教科书(必修),比2005年版有了较大修改,既有突出的进步,也还有明显的不足。笔者多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与研究,本着对历史教育事业负责的精神,对2007人教版教科书略陈管见,提供编者与同行参考。

2005年人教版教科书由于编写仓促,问题不少。笔者曾于2006年下半年撰写了《高中历史新课程教科书(人教版)修改意见》一文,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人教社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对2005版教科书使用情况经过广泛的调研,归纳各地的反馈意见后,对原教材必修课三本教科书依照便教利学的原则,进行了修改。

首先是调整了单元的顺序。2005版三本必修教科书均是前半本书中国史,后半本书世界史,两者截然分开,互相割裂。2007版教科书体现了按古代、近代、现代的顺序中外混编的原则,避免了将中国史、世界史截然分开的做法,有利于二者的结合。2005版必修教科书中为广大师生诟病的是违背时序性,先讲抗日战争,再讲太平天国、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这种不符合学生学习习惯,不利于教学的编排在2007版中得到改变。将2005版中的第二单元“列强武装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与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整合为“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按时序性原则,从鸦片战争至解放战争。

2007版与2005版相比,内容有增有减。增加部分如三册教科书24个单元的单元引言文字量均有明显增加,基本上是新添内容,而且概括得比较完整,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有一个提纲挈领作用。每课正文结束增加了“本课要旨”,用短短几句话对本课内容作小结,便于学生巩固知识。另外在每册教科书后面都附上了大事年表,中国和外国混编,便于学生复习。在必修19页还单列了“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2005版必修世界史部分从“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跳就跳到了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中间千余年的中世纪内容成为空白。2007版以探究活动课的形式增加了“黑暗的西欧中世纪”,扼要介绍了西欧中世纪的政治特点,填补了这一段历史空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是值得肯定的。

2007版教科书对2005版教科书删繁就简,减去了一些繁杂而不太重要的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如必修“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必修“古代商业的发展”中有关徽商与晋商的内容,必修“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中有关智者学派的内容等都有大幅度的删减。2005版教科书附件过多,使执教老师感到应接不暇。2007版减去了每课引言中的“探究的主要问题”,“重要概念”,减少了辅助栏目,减少了课后练习题,只保留一个核心题目。减少“探究活动课”数量,每册书只设置一个,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2007版教科书校正了2005版中明显的错误。如2005版必修52页“对外开放格局图”,苏、浙两省与上海市的界线未划,河北与辽宁,福建与广东之间无省界,2007版均作了改正。

2007版教科书比2005版有了较大的改进,但其缺点还是明显的。就其荦荦大端而言,世界史部分显现了明显的欧洲中心论(或称欧美中心论)倾向。就三本必修本而言,亚、非、拉美三大洲在教科书中基本上是空白,这与“站在月球上看地球”的全球史观是背道而驰的。占人类总数绝大多数,地域辽阔的亚非拉美地区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为人类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近代以来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这些地区在当代国际舞台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些在教科书上都杳无踪影,是说不通的。

我们反对欧洲中心论,并不是不讲欧洲历史,也不是否定近代以来欧洲在世界史上的领先作用。在欧洲发生的对人类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现象、制度是应该提到的,但如今教科书上亚、非、拉美广阔地区,众多人口集体缺席,是否妥当,这是值得编者思考的。

就中国史部分而言,其明显的失误在于淡化、弱化以至回避中国共产党在建国以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及其造成的严重后果。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1959年的庐山会议及其后的反右倾运动,1962年八届十中全会后“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及之后全国农村范围的四清运动,对知识分子的过“左”政策,在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社会科学领域中“文革”前就存在的过火的批判斗争等,均不着一字。建国以来给党、国家、人民造成最严重损失的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仅从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角度用了500字左右的篇幅一笔带过,简直如同儿戏。

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说得好:“忽视错误掩盖错误是不允许的。这本身就是错误,而且将招致更多更大的错误”。教科书有意淡化党的失误的部分是不符合党中央《决议》精神的,不利于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免疫力,也不利于理解邓小平等同志力挽狂澜并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历史教学必须把历史的真相告诉祖国的下一代,这才是对历史和民族负责的态度。

教科书内容取舍有失当之处,需作调整。必修的前言指出学习内容有四个方面,第一是中国和外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及其特点。笔者认为其中许多内容与高中政治课程重复,牵涉到两门学科体系的分工。教科书必修中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与必修中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从珍妮机到蒸汽机,”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人类迈入蒸汽时代”,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中的“互联网的兴起”,基本上是重复的。而许多重要内容有些未提到,有些又过于简单。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这样重大的政治事件居然从教科书上消失,未免说不过去。抗日战争,“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业”。而教科书上的抗日战争,仅三个子目,正文仅一千五百字左右。许多重要史事均未提到,令人遗憾。

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两个战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这是主流。国民党正面战场与日寇有22次会战(相持阶段开始前4次,后18次)。如其中1941.12.24--1942.1.16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是日军偷袭珍珠港后,在太平洋战场频频得手,风头正健,想挟此余威,一举拿下长沙。而抗日名将薛岳(国民党十大抗日名将之一)采取“天炉”战术(诱敌深入,予以围歼),率军与敌激战20余天,最后歼敌5.7万人。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挫败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引起英美的刮目相看,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此种战例完全可以

编入教材,而在我们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根本没有它的位置,岂不令人失望。

又如必修“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主要叙述了五十年代、七十年代中国的外交活动与新时期的外交建树,而其中六十年代(“文革”前)成为空白。1963年12月中旬至1964年2月下旬,周总理与陈毅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出访亚非十四国,行程七十二天,飞行十万八千里。这是一次大规模的外交活动,极大地增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加强了中国人民同亚非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团结。周总理立地生辉的伟人风采,至今在当地年长者心中留下永不磨灭的印象。笔者认为如此重大的外交活动完全应该编人教科书。

2007版教科书中“左”味还十分明显,对《共产党宣言》内容的阐述不够准确,对太平天国明显拔高等,兹不赘述。

如果说上述意见仅是笔者一家之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不相同,那么2007版教科书还有一些错得没商量的“硬伤”,而且伤痕累累,值得注意。兹举例如下。

有的是明显的史实表述错误,或有缺漏。如必修第5页插图“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其实此图不在汉墓上而是山东嘉祥宋山1号小祠堂的西壁画像,把“墓”字去掉即可。而同页“西周分封示意图”注释中提及洛邑,地图上未标明。12页“汉元期间”应改为“自汉至元期间”。44页“历史纵横”排列法国自1804年第一帝国至1852年第二帝国的历史线索,中间少了1830年七月革命建立七月王朝,这是说不通的。75页“副团长谢晋元率约八百名官兵”,“八百名”应改为“四百余”。必修70页“1875年,上海招商局架设电话线,开通第一部电话”。而34页上“贝尔发明的电话”指出“1876年,美国人贝尔发明电话”。在贝尔发明电话之前,上海招商局能“开通第一部电话”吗?

有的是字句欠准确,容易引起歧义与误解。如必修第8页“秦朝疆域图”中“勃海”应为“渤海”。第四单元引言“英王与国会矛盾激化”,“国会”应改为“议会”。50页“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生产资料”拟改为“生产原料”。52页“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应改为“洗劫、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承德”。58页引言“日本在1887年制定《清国征讨方略》”,《清国征讨方略》应是《征讨清国方略》。59页“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势力范围”后应加上“强占租借地”才完整。70页“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应为“进入广东海陆丰”才准确。86页“资料回放”中“他们将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前一个“将”需删掉。必修第9页“1987年陕西法门寺”,在“陕西”与“法门寺”中应加上“扶风县”。第10页“明中后期”应改为“明朝中后期”。56页“历史纵横”上面与下面的两段文字基本上重复,可以删去其中的一段。81页“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从国名一跳至街名。有如“中国王府井大街”一样,未免说不通,中间应加上“纽约”。99页“给企业部分权利”应改为“权力”。104页“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应是“以自己为主导的……”。110页“本课要旨”中“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此说不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于1994年元旦,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于1989年,其中有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中国于1991年加入)。因此,“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是亚太,而不是北美。必修第二单元引言“在罗马帝国灭亡之后的一千年间”,应为“在西罗马帝国灭亡……”。46页“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应在“甲骨文”后加上“金文”才完整。84页《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应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97页“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应为“《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2007版教科书中对于时间年代的表述有些欠准确,会引起误解,兹举例如下。必修19页“中国古代历史朝代简表”中西汉与东汉之间缺了王莽建立的新朝。这是不应有的疏忽,割断了历史。新朝与秦朝时间长短相仿,为何有秦朝而无新朝?58页“1894年7月,日本舰队……挑起战端,8月,清政府迎战。”给人的印象是中间隔了整整一个月,而其实前者是7月25日,后者是8月1日,中间仅隔了六、七天。在一百多年前,通讯设备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这一反应不算太慢。笔者认为有关叙述战争的时间一定要准确,因为兵贵神速,瞬息万变。同例79页“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应表述为“1947年6月底”才更为准确。教科书上许多时间用春夏秋冬四季来说明,这是不科学的,误差很大。如71页“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实际时间是11月7日—11月20日,在赣南是深秋时节,而不是冬季。又如74页“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人民战争路线。”指的是8月22日—8月25日的洛川会议。8月下旬成了秋季。8月的奥运会不是称为夏季奥运会吗?笔者认为为了避免歧义,力求准确,还是注明月份为好(必要时还可以标明上、中、下旬)。必修第四单元引言,“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间”指的是1949年10月—1978年12月。应该是29年,可改为“近三十年”为好。教科书对世纪的起讫之年似乎把握不准,需引起注意,避免混淆。如必修27页“17世纪初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它是16世纪最后一年,应是16世纪末,而非17世纪之初。同例71页“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经查实是1900年,这是19世纪最后一年,应是19世纪末,而非20世纪初。如为了避免世纪起讫之争,建议不妨写明1600年与1900年为好。

2007年版三本必修教科书最后均附有大事年表,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但仔细看下来,感到缺漏很多,有些该列入的内容未能列入,而有些应该准确到月、日的,仅列至年,限于篇幅,不再详述。

上述文章第二部分所述2007版教科书的缺点根源在于课标未修改,编者只能在课标框框内对教科书作少量的修改,可称戴着脚镣跳舞。笔者认为要使教科书有重大改进,非修改课程标准不可。

首先,要用全球史观取代欧美中心论来统领教材,而不能把眼光仅盯住欧美发达地区。亚非拉美地区从古代文明的发祥至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运动,以至当今为争取建立公平合理的政治经济制度的斗争均应有所反映。

其次,应秉承直笔而书的传统史德,不回避中国共产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曲折坎坷,不回避毛泽东晚年犯下的严重“左”倾错误,根据党中央《决议》的精神予以实事求是的叙述分析,并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深刻教训。这样做才是维护历史科学的尊严。才有利于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

再次是及时地引进史学界达成共识的最新研究成果,使之与时俱进。并要注意行文的可读性,要有文采,遣词造句力求规范、准确。认真校对,力戒错别字,避免出现成为笑柄的“硬伤”。

2007版教材修订说明中写到:“减少文字量,课文从原来的每课1800字减到1200字”。笔者对此颇不以为然。作为一个高中学生应该掌握的许多基本历史知识,就在这每课减少的六百字中“水土流失”了。面对当今重理轻文的严重风气,广大青少年历史知识惊人的贫乏(请看青年歌手大奖赛选手的答问),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守阵地,而不能在“减负”的旗号下放弃自己的责任。如前述抗日战争,“文革”等重大事件应予以充实。笔者认为对“减负”需辩证的理解,不是仅仅减少文字量,减低教科书的厚度。文采斑斓的文字,形象生动的叙述,即使再长,学生也是愿意看的;相反,枯涩无味如同嚼蜡的文字,再短也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把减负片面地理解为减少文字量而减去了必要的内容。那是错误的。而由于盲目减少文字量未能把一些重要内容写明说透,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结果适得其反,不是减负而是增负。笔者认为为了减低教科书的厚度(页数),可以适当减少一些插图(显得太多了,而且有些作用不大)及附件(如“历史纵横”“学思之窗”“学习延伸”“资料回放”等),而不能削弱正文主干部分。

人类社会由男女两性组成,在分工与合作中共同创造历史推动社会前进。女性的解放是人类解放的尺度,从重男轻女到男女平等,这是社会的进步。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另一半,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应给予应有的关注与展现,笔者建议在历史课标中增加女性史的内容。

教科书是教学的重要依据。不管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教科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编写修改教科书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必须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以认真负责的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才能取得好效果。笔者呼吁有关部门尽早修改课程标准,广泛听取执教老师的意见,编写出体现时代特色受到广大师生欢迎的教科书。

[责任编辑:吴丹]

猜你喜欢
教科书历史
打麦
藏起来的教科书
藏起来的教科书
教科书式(双语加油站)
藏起来的教科书
新历史
西方早期代数教科书中的二项式定理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