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风景画的人文精神

2009-03-15 10:16李成民
飞天 2009年14期
关键词:风景画观念道德

中国是举世独一无二的以风景画为主流绘画的国度,其风景画的产生和成熟远比西洋画早得多,而且有着不可同日而语的艺术个性和精神风貌。风景画的存留数量也比人物花鸟画为多,而风景画论则占据了古代画论的绝大部分。面对一幅幅中国风景画作品,犹如顷刻投入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使人立即进入一个宁静、祥和、温馨、恬适的世界。这个世界又是如此地丰富多彩、富于变化,这就是中国风景画由独特的国度、独特的民族、独特的信仰、独特的观念、独特的历史、独特的地理区域、独特的文明、独特的民族个性等多重因素复合酿构成形的独特艺术。正如通过西洋画可以折射出西方文化的本质一样,通过中国的风景画,可以清晰明快地透视中国文化艺术精神层面上的深刻内涵。

一、中国风景画体现着中国人

“天人合一”的基本信仰

稍微了解中国文化的人都会经常看到一句话:“天人合一。”这是中国哲学乃至中国文化中最古老、最广泛的概念。它不但是中国哲学的儒家的基本概念,而且也是一切其他思想体系——不论是属于大传统还是小传统——更确切地说,“天人合一”既是远古时期中国思想体系没有产生分裂之前最重要、最基本的一个观念,也是春秋以后中国思想体系发生分裂后诸子百家理论学说中最广泛、最统一的一个观念。仅此一点,即可证明“天人合一”确系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那么“天人合一”这一观念究竟指的是什么内涵呢?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天人合一”的基本涵义。尽管春秋之后中国社会对天的认知出现了一些分歧,但总的说来,“天”不外乎以下几种含义:其一,指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自身并主宰其命运的独一上帝。 其二,是上帝和人类祖先神的总称。其三,泛指除人类自身或人类个体之外的一切存在,即相当于今人所谓的自然界。从远古文献、五经、四书以及汉唐宋元明清大儒文集来看,“天人合一”最没有争议的含义就是天和人在道德上的合一性,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模式。正是在这一点上,中国的一代代学者继承发扬光大了“天人合一”思想。天是人一切价值的源头,“人之初,性本善”成为理所当然,每个人都拥有“天之所以与我者”的“良心”,因而,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不存在西方人的原罪说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自相矛盾、教条僵化的宗教学说。可以说,正是由于西方文化中根本缺乏“天人合一”的基本信念,才造成了西方人思想意识深处精神和物质的两极对立,长期品尝精神分裂的痛苦,一方面征服自然,掠夺自然,与自然为敌;一方面深陷宗教僵化教条的泥潭而无法自拔。这种“天人相分”的观念是西方文化先天不足、根深蒂固的致命弊端所在。同样的,正是由于中国文化始终流贯着“天人合一”这一基本精神,才使得中国人心灵世界中精神和物质的合而为一,自始至终生活在一种轻松自由、恬淡舒适、宽大有情、从容飘逸的人生氛围中。一方面,本着“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博大深沉的情怀,热爱自然、享受自然、与自然为友;一方面,本着“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养吾浩然之气”的自由活泼的道德理性涵养人生。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也正是中国民族危而不亡、衰而不败,中国文化只能同化他人而永不能为他人所同化的深层原因。可见,“天人合一”的基本信仰,是中国风景画创作的原动力,只有在这种精神的大力驱动之下,中国的一代代大师才会带着一种宇宙有机、天地有情、万物与我为一的特殊情怀,走向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驰骋于风景之间。

二、“格物致知”的求知方法和中国风景画

宋代大儒朱熹说“天人一物,内外一理”、“天人无二理”,这个中国文化中经常提到的“理”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稍对中国文字有点常识的人都不难明白,“理”字本身是指玉里面的自然纹路,代指天生万物本来固有的性质和本质。了解到这一点就自然明白,中国的“理”字远不是西方近代科学中所讲的规则、规律或者定律的意思。这表明,西方近代科学追求的重要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中要追求的“理”完全不是一回事。或许它们的方向是一致的,可是个体的内容却迥然不同。中国传统文化里,没有西方近代这种规则、规律、定律等观念。实际上,自古以来的中国传统文化所要求人们达到的境界,在不同时代的中国思想家的言论里,你都可以看到“理一分殊,义以盖全,内外一体”这几个字,什么叫“理”呢?就是说天地万物之理只有一个;“分殊”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天地宇宙人生唯一的这个“理”用在不同的情形之下有不同的结果。那么,我们要问:既然说中国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追求一个“理”,那又如何去求这个“理”呢?如果熟悉中国重要经典著作,就不会不知道,中国人所运用的既不是归纳法,也不是逻辑推演法,而是独特的“格物致知”法。自开天辟地以来就被中国先人所熟练运用的“格物致知法”,究其实质就是要求人们通过对天地万物一切存有天然之理的观察而领悟天之道。至于程朱二子的“今格一物,明格一物,终有一日豁然开朗”和阳明先生的“致良知”都是只抓住了“格物致知”学说的一个方面。“格物致知”法有一个预设的大前提,即中国人深信“天人合一”,而上天的一切道理都尽善尽美地启示在宇宙万物之中,人最终实现和天的合而为一,不是经过什么特殊安排的捷径,而是通过“天之与我者”的“良知良能”去体悟上天的真理,并在“知行合一”中完成自己的道德实践,这实际上也是中国人常挂在嘴边的“道”“德”二字的本义。可见,中国思想体系中的求知论和西方文化、宗教有着本质差异,具体下贯到艺术上,则必然是强调“内美”,强调“耐品”,强调在形式中寓涵深层的“意”,这即是中国艺术包括风景画在内的优秀传统。由于要“格物致知”,在大自然之中领悟上天本要求明白的、遵循的生命之道理,因而中国风景画就有了以一贯之的“畅神”“以形媚道”“澄怀观道”的审美精神和情趣。正是在青山绿水之间,中国画家融入理想,寄托抱负,彰显人格,洗涤精神,领悟天地人生之“真善美”,这也是孔子所谓的“乐于道、据于德、游于艺”了。

三、中国风景画体现着中国文化“象天法地”的道德实践意识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意思是山胸怀宽广,容纳百物,有仁者之象;而水有方向,有迂回,柔能克刚,有智者之象。老子说“上善如水”“上德若谷”,意思是水善于给予,善于处世,利万物而不与之争,这是最好的善的象征;山谷看似空虚,却常自有流水充满,以此比喻有最好品德的人。完全可以说,孔子、老子的千古名言,正是为中国风景画的内在精神作了恰如其分的注脚。古人云:“圣人体天,贤者法地,智者师古。”可见体天法地是中国文化中实践道德理想,完善人格境界的一条金光大道。

综上所述,中国风景画体现着中国自古固有的文化精神,即“天人合一”的基本信仰,“格物致知”的求知方法论,“象天法地”的道德理想和意志。而在其中,“象天法地”的道德理想意志,是中国风景画深层精神内涵,是其不断创新的动力所在;“格物致知”的求知方法论,是中国风景画不间断延伸生命的中介桥梁,是其青春永驻的奥秘所在;而“天人合一”的基本信仰,则是中国风景画产生并发展光大的源头活水,是其攀登光明顶点的精神柱石。可见,中国人喜欢徜徉于青山绿水、白云苍松之间,自有其深厚博大的传统文化背景,完全是中国固有文化精神熏陶下的艺术之中自然而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骄傲的艺术之子。中国风景画技巧之外的核心是情操、人格、精神,更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于宇宙人生固有道理的认知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信仰和观念体系,没有这一切,便没有中国风景画;而拥有这一切,中国风景画必将焕发青春,重振雄风,迎来伟大神奇的复兴。

(作者简介:李成民,杭州师范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风景画观念道德
一代宗师华崇锋华派风景画作品选
钓鱼的观念
跟踪导练(五)(2)
道德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智力大冲浪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