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09-04-01 06:38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商务英语

刘 源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和企业对各层次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目前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关键词:高职教育;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人才。从这个观点出发,可以说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目前发展高职教育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学习理论指导下,为了实现特定的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各要素之间形成的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它主要包括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培养途径和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要素。下面就上述几个方面结合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探讨。

一、培养目标为高层次、职业技术型、复合型人才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适应市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从原来对人才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转向了以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因此,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高层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了解商务知识及业务,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能以英语为工具从事商务活动,面向基层一线的高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为:1.企事业商务管理与服务人员(包括网络营销人员);2.对外商务部门、涉外机构翻译人员;3.商务行政部门行政事务人员;4.酒店、宾馆管理与服务人员;5.海关及贸易公司工作人员;6.公共活动及娱乐场所管理与服务人员;7.其他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工作人员。

二、以就业需求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

以就业需求为导向,就是要求高职教育要把社会对职业性人才的现实需求和学生就业作为最主要的办学方向,坚持与时俱进,努力从区域间和全国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联系中把握机遇,坚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生产、管理与服务第一线设置专业,将当地产业结构和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作为确定专业主体框架的依据。就全国范围来说,《2005年中国网络广告市场份额报告》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达到41.7亿元,是2001年的9倍,到2010年,中国网络营销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57亿元。有关专家还预测,未来3年内,伴随企业对网络营销人才的大量需求,将产生百余万就业岗位。就区域来说,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和全国的区域中心,其商贸及物流业在全国居于重要地位。近几年,随着郑州在全国区域优势的凸显,越来越多的商品交易会及会展在这里举办,这必然为商务服务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伴随着中部崛起,河南也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来豫参观、旅游、进行商务洽谈的外宾越来越多,2005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61万人次。因此,郑州对具有较强的外语表达能力、拥有扎实的商务知识、熟悉相关业务的高层次、职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潜力十分巨大。

三、课程模式构建要以优化课程内容设置为主

课程模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包括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课程内容的更新整合与新课程的开发,要以就业需求为导向,紧密结合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对应不同教育对象的教学目标进行。我院构建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即将所有课程设计为五个教育平台(实际为五大模块):人文素质教育平台、通用职业能力平台、职业就业竞争能力平台、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平台、综合技能实训课程平台。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我院还在第四学期安排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集中三个月时间精讲,然后提前安排学生实习5个月(每年的6~10月份),这样,学生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及时应用,同时针对一些实际问题带队实习老师还可以现场讲解。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会感觉自己学的知识太少了,这将促使他们在第五学期返校后加倍努力学习,因为他们毕业前只有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机会了。

实践证明,这个专业的课程结构设计比较合理,符合高职教育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课程体系体现了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始终,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实践课程体系突出,其中实践课占总学时的50.2%,符合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素质拓展与创新能力平台上,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课程的加入加强了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突出了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及时性和时代性,适应了日益与国际接轨的中国经济发展的要求。

四、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的高职教育理念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一种或一类职业的能力。从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来看,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宗旨的高职教育理念,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及时了解商务领域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区域和全国的商务行业领域的背景,企业的数量、规模、发展状况及前景,对一线商务英语管理人才、应用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个体需求等情况。二是分析商务领域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分布情况,确定商务职业综合能力。商务职业综合能力主要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项要素组成。对专业进行职业综合能力的分析与分解是高职专业教学中最重要、最具特色的一项工作。

五、培养途径和模式以产学结合为主

培养途径和模式是指人才培养过程中为完成特定培养目标或教学目标所采取的培养形式和创造的教学环境的总和。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适合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是高职旅游人才培养最有效、最基本的模式。因此,加强实训室和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形成高职教育办学特色的关键。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在产学合作方面采取的具体措施有以下四项。

1.建立独立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

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各个门类的社会调查、课程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定性的论证与划分,制定各个环节的管理细则和评估方案,改进实践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考核办法等,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努力建立独立规范的实践教学体系。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我院不断调整教学计划,加强实践教学,以满足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求职的需要。在课堂实践方面,我们采取“精讲多练”“听说领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听、说、读、写、译的实践。商务专业课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通过呈现和列举商务活动中常碰到的问题,如抱怨、索赔、追款等,使学生了解商务运作的基本程序,学会处理相关问题。在英语训练方面,组织学生成立各种英语学习小组,开展多种形式的英语课外活动,以达到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在商务专业课程方面,利用校内商务实训中心模拟诸如电子商务方面的商务活动进行实训。在校外实践方面,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等相关单位实习,并指定教师加强指导,在第四学期安排5个月的时间用于顶岗实习,第六学期安排6个月的时间用于毕业实习。

3.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外实训基地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受职业岗位、工作性质及时间等因素的制约,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一些重要的专项技能训练,如单证制作、进出口业务洽谈等,很难全面实施顶岗实操。因此,完备的校内实训中心建设尤为重要。同时,校外实训基地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良好运行也是实践教学得以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建立了校内商务实训中心,配备了各项实训所需的软件、设备。另外,我院还与北京、北戴河、秦皇岛、大连、杭州、青岛、郑州、开封、洛阳等地的相关企业密切联系,建立了多个校外实训基地,不定期地安排学生进行认知实习、顶岗实习,参加暑期实践活动。校企合作增强了毕业生的适应性,实现了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三赢”,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4.成立专业管理委员会

为加强专业管理,促进专业建设与发展,我院成立了商务英语专业管理委员会,聘请大型企业的管理人员、行业协会的代表担任委员。该委员会定期举行会议、组织考察,商讨本专业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审定专业教学计划,协调管理学生实训,指导学生就业,为专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师资队伍建设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技能培养为中心的教育,高职院校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业务知识,又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指导能力。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一专多能、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为此,我院商务英语专业做了以下工作。

1.加强培训

通过加强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和建立高职教师定期实践锻炼制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到我院的实训基地以及与我院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课题开发、新技术培训、现场考察或技术服务等。这些教师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丰富知识,较快地提高了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给学生提供了更高质量的实践指导。

2.健全激励机制

通过健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根据不同研究方向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改革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将技能素质作为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并允许教师申报双职称。

3.积极引进

近几年来,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积极引进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企业事业单位中一线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高水平人才,在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后,让他们在我院任教或担任兼职任课教师、实训指导教师,提高了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在教师结构中的比例。向社会公开招聘是高职院校拓宽师资来源渠道的有效方式,这既保证了教学质量,降低了培养成本,又提升了办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宋梅梅.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

[2]罗群英.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5,(3).

[3]周济.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J].职业技术教育,2004,(6).

[4]严美姬.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初探[J].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2).

[5]首珩.高职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3,(7).

[6]张振英等.新形势下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责编:一木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商务英语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微商思维在高职市场营销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