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师德建设是实现优质教育的关键

2009-04-01 06:38张云芳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2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高校

张云芳

摘要:高校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就要正确认识教育是民族振兴的根本、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教师表率作用是活的教科书、教师要塑造良好的师德风范这五个方面。高校要通过深入持久、扎实有效的师德建设工作,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使他们进一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更好地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光荣使命。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优质教育

当今是中华民族生机勃勃走向振兴的时代,也是全世界积极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时代。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直接担当着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特别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人民大众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促使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

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根本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教育必须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这是我国教育最本质的要求。教育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所以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跨越,教育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步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是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面临的挑战依然十分严峻,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还是教育的基本矛盾。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教育作为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必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没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就无法造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就无法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就难以提高全民族素质,难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兴则民族兴。正因为这样,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

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办学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主体。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年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没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首先就要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发展,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对教师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毛泽东同志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邓小平同志要求全社会都要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江泽民同志指出,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所以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才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注重素质教育和德育工作,充分发挥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各国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师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全党全社会的职责,但学校和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无可替代。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关系到千百万青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未来。

三、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历史性战略任务。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要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要扎实开展师德教育,制定完善的师德规范,严格师德管理,加强教师思想品德和学术道德教育,宣传师德建设先进典型,积极建设“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的优良教风。这充分说明在新形势下加强师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人类历史的沧桑流变中,教师承担着教化万民、培育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要使薪火相传而生生不息,要育好人,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教师要胜任当代教育工作,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规范教师职业道德,加强教师职业修养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

四、教师的表率作用是活的教科书

教师,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劳动具有“以人格塑人格”的特点,如“当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为人师表、教学相长”等。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活的教科书,就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显示了教师良好的品格特征。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表率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因素所不能替代的。教师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作风仪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特别是在青年教师越来越成为教师队伍主体的情况下,高校更要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师德教育,使青年教师真正具备爱岗敬业、甘为人梯的优秀品质。

五、教师要塑造良好的师德风范

一是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做崇高师德的践行者。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做学生的榜样,做到理想远大、品德高尚、廉洁从教、无私奉献,做到爱岗敬业、勇挑重担、任劳任怨、知难而进,做到坚韧不拔、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勤于探索、不断进取。二是教师要育人育心,爱生如子,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三是教师要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做素质教育的实践者。创新也是教育发展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要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就必须实实在在地实施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教师要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就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培养学生有所作为的教育价值观。四是教师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做终身学习的模范。现在已经进入信息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在突飞猛进。人们时刻面临着知识和能力的挑战。“十年寒窗,终身受用”的观念已被现实否定。一个人只要一段时间不学习,就会成为“功能性文盲”,所以“终身学习”也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同时还要善于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充实、提高自己,跟上日新月异的改革形势,才能在教学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知识、人格、品质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责编:思源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高校
从师德现状看师德培养建设“供给侧改革”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