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师德建设小议

2009-04-01 06:38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2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高等教育教师

俞 兵

摘要:师德建设工作是学校的一项根本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倾全校之力、积多年之功才能奏效。师德建设重在实践,高校应与时俱进,进一步明确任务,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师德建设。

关键词:教师;高等教育;师德建设

随着高校内部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教师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师资队伍急速扩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已是教师队伍的主体。这一主体有较高的学历及活跃的学术文化意识,但是由于传统文化教育的断层,他们缺少传统师德思想的熏陶,因而面对新时期社会经济体制的变革,一时难以确立现代师德建设的目标。因此,不少高校教师在思想素质、职业道德方面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在教书育人中缺乏正确的理想信念,敬业精神不强,忽视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不能很好地处理集体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等等。因此,新时期加强高校师德建设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其产生以来,就为民族素质的提高、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的发展贡献着力量。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人才和知识创新的历史重任,而居教育主体地位的是教师,师德状况将直接影响未来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培养。因此,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广大教师的肩上。教师怎样才能不辱使命,担当起这一重任?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可见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它的深远意义。

2.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职业的内在需要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对教师职业最根本的要求,是教师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特殊重要性。教师工作具有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点。宋代思想家、教育家胡媛说得好: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个性修养、道德情操都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教育过程中,都会影响或感染受教育者。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思想道德面貌如何,关系着能否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关系着能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系着整个社会风气、道德风尚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高低。

3.加强师德建设是提升教师素质的需要

教师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期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素质构成的特殊性。教师素质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培养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相对稳定的潜在的基本品质,它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其中政治思想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包括社会公德,也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立场和态度、法纪观念和行为等。从教师承担的社会重任、社会角色的地位和社会对教师人格的期望评价以及众多优秀教师的素质表现来看,师德的“德”已超出了教师职业和一般道德的范围。师德不仅仅限于教育活动的需要,也是教师作为社会先进分子所应具备的素质。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自身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由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的道德素质比教师的文化素质显得更为重要。

二、新时期师德规范的基本内涵

1.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这是教师忠诚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也是其履行师德要求的前提。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来自教师对工作无限的热爱。只有对工作热爱,才会有奉献精神。教师把自己的知识、才华、青春、热血乃至生命都献给了伟大的教育事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都倾注着教师的心血和汗水、倾注着教师对教育事业无限的热爱;教师像园丁、像春蚕、像蜡烛,教师甘做铺路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的职业就在于奉献。

2.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给人以心灵的启迪。身为教师,要学会用爱心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用诚心感染学生自强不息。只有懂得爱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师为人师表主要体现在品德和学识两个方面。教师的品德和学识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在这方面,孔子是我们的典范。孔子的为师之道是: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学生施以仁爱精神,同时严格要求,恩威并重,令学生深深敬仰,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以教师为楷模。为人师表重在言传与身教的有机结合,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能做的,教师自己坚决不做。任何一名优秀教师,也必然是一名将言传与身教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学生心目中的楷模。

3.勤学博采,勇于创新

业精堪称师,而业精在于勤。博,就是博采众长,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尤其是大教育家几乎都是勤学苦练、善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有识之士。教师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旧,更不能做一个照本宣科、无所作为的“教书匠”,而要做一个勇于创造、善于创新的教育家,把创新作为教育人、培养人和学术研究的主旋律。因此,教师必须更新观念,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营造开放平等的学习氛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三、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1.加强领导,健全体制机制

加强师德建设,学校领导除了要提高思想认识之外,还必须从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上解决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学校要成立师德建设领导机构,同时各院(系)党政领导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共同承担起师德建设的领导责任。在工作机制上,要建立起师德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学校关于师德建设的相关政策。党委宣传部要与组织、人事、教务等部门积极配合,协调一致地抓好师德建设。

2.加强学习,营造环境

教师要成为“行为世范”的楷模,就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坚持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和实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自己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来影响、教育和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高度的责任感和较强的鉴别力。为此,高校要为提高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创建良好的环境:建立、完善舆论引导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规章制度,切实增强教师的敬业意识,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塑造师德风范。

3.树立典型,弘扬奉献

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大力宣传那些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政治素质,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好教师。这些好教师之所以能在公私之间、得失之间甚至生死之间做到以大局为重,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对教育事业及学生深厚的爱,他们是广大教师的楷模。因此,学校应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激励广大教师端正思想认识,提高素质,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

4.强化自律,辅以他律

大学教师是一个有觉悟、自律精神很强的群体,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学教师这一职业本身对其职业道德水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师德建设中,要强调和相信教师的自律和内省,再辅之以他律。要加强教师的学习、培训和交流,对具有良好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奖励,对不良的师德行为要进行批评;在师资管理的政策导向上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在教学科研中严重失职、在学生中产生不良影响和后果的教师,要给予严肃处理。

参考文献:

[1]赵存生.加强师德建设 推进以德治校[J].中国高等教育,2001,(11).

[2]李刚.论新世纪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J].中国教育导论,2005,(1).

责编:晓岚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高等教育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阻力分析及对策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