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素描教学浅谈

2009-04-01 06:38李伟力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2期
关键词:设计素描训练教学方法

李伟力

摘要:随着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长期以来沿袭的以纯艺术再现的设计素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设计的要求。设计素描的教学与研究表明,基础教学内容和形式对于设计专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它必须与设计教育的整体结构同步改革,以培养设计师的实际需要来设置和充实教学内容,才能使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紧密联系起来,使“素描”与“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关键词:设计素描;教学方法;训练

素描教学,在美术与设计教育中,一直是以纯艺术再现为原则进行造型基础训练。随着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适应艺术设计学科发展需要的设计素描应运而生,使艺术设计学科长期以来沿袭纯艺术再现的素描教学模式得到大大改变,为艺术设计学科的造型基础训练带来了勃勃生机。

一、设计素描的含义

设计的范围非常广,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设计。建筑设计的草图 、汽车等工业产品的设计阶段、服装的设计过程、广告的设计制造、玩具的设计草图、游戏的原画设计等,都需要素描,它是衔接艺术和设计的一个桥梁。

设计素描,是以设计概念为先导的素描造型形式,是以艺术设计为教学目的而进行的各种素描写生和素描创作的实践活动。它是在借鉴、融合传统绘画素描艺术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设计艺术学科的特点形成的视觉造型艺术学科。设计素描以表现三维空间以及形体的构图、比例、透视、内部结构关系等方面为重点,是培养造型能力、训练正确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设计意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适用于一切设计专业,侧重于理性思维和设计的适用性,追求完美的图形效果和设计的实用功能,能传达出设计者对自然、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设计意念,是学习艺术设计的起点。

二、 设计素描与纯绘画素描的区别

设计素描与纯绘画素描在训练目的上有着很大的区别。纯绘画素描是培养绘画或雕塑创作所需要的写实能力,基本功练得越扎实,艺术创作中的表现能力就越强。它是为“纯艺术”表现服务的,追求的是富有感染力的生动的艺术造型,体现的是其造型的审美作用,最终是以陶冶情操的精神产品发挥其造型功能。设计素描是为设计服务的,是设计师表达设计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手段和语言。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不只是基本造型技能层面的训练,创造性思维和设计意识的培养才是其关键。它更多关注的是功能性,强调实用性第一、精神内涵第二。

由于功能与目的不同,体现在教学中必然带来理念、目的、内容、方法、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和价值取向的不同。那么,如何认识设计素描与纯绘画素描的关系,怎样结合艺术设计学科的特点,构建设计素描教学的训练模式,培养基础扎实、创造能力强的设计人才呢?笔者进行了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初步探索出以准确性训练、结构理解训练、质感与材料写真训练、创造能力训练的“四步”教学法为主要特色、符合设计学科需要的综合性系统教学训练模式。

三、设计素描课程的“四步”教学法

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是针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认识和表现能力。因此,设计素描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与设计相关联,反映设计的基本属性。

在教学中,结合设计学科的专业特点,我们采用了由简到繁、由写生到默写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加强准确性训练、结构理解训练、质感与材料写真训练、创造能力训练等四个教学环节,即“四步”教学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准确性训练

所谓准确性,是指几何形态分析的观察方法和整体关系的表现,并非面面俱到的细致描绘。一般选择具有明确造型特征的简易形态作为写生对象(如几何形体、简易器皿等),要求学生绕过明暗、肌理、光线等视觉元素,运用透视原理准确把握写生对象在特定角度下的现实性形态与结构,使学生的目测力(准确的判断)、心动力(敏锐的反应)及对形体的形成和空间位置的表达得到训练,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形体的准确性和整体效果。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使学生了解表象与本质、形体与空间、整体关系与几何形态分析、结构与透视等基本概念及关系,初步掌握学习方法和作画步骤。

2.结构理解训练

所谓“结构”,一方面指的是物象的物理结构和机械结构,另一方面是指物象的审美结构、视觉传达结构。通过对结构的进一步分析、理解,学生自觉认识到物体的诸要素:材料、工艺、生产方式、文化等乃至空间的画面、空间的正负形、虚实以及表现角度、透视形式的选择等。在准确性训练基础上进行结构理解,强调结构分析的作用,注重学生结构分析能力的培养,使其养成一种自觉的造型习惯。通过结构分析,将物象的形体进一步归纳、概括为几何形态(即复杂形体简单化),再把结构要点“画得丰富起来”(即简单形体复杂化),由此而获得对象结构特征的准确把握和完整认识,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物象结构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结构理解”是一种空间意识的强调,对结构形体的自觉能力在空间中的作用和直觉的空间判断、心智的推理以及对三维空间的“自然”感受,从中发现结构的本质。结构理解训练,是以达到视觉经验对自然物象的理解以及作为准确性训练的高一层次的转化和深入为目的训练内容。

3.质感与材料写真训练

该训练强调对材料形态认识和感受,是在物象形体中注入更深层次视觉要素的尝试。这种训练能够通过明暗的构成规律来完成质感与材料在视觉上的满足,达到一种写真的视觉效果。其训练目的要求:(1)尽可能逼真地描写物象的质地,掌握光与影的规律,了解光影与物象形体变化的相互关系,并通过对各种不同质地的物象的研究和表现,提高对明暗关系的敏锐反应和分辨色差、质差、量差变化而领悟空间深度的能力,并尽可能自觉地体验各种材料的视觉效果和多种表现。(2)了解各类材质纹理的视觉现象,围绕纹理形态组织视觉特质,培养学生对于形体与空间的视觉感应。在现实中广泛收集和体验各种纹理形态组织的直观效果,通过手绘、喷绘、擦绘、点绘以及剪贴等手法,获得不同纹理形态的视觉特征的不同表现方式,完成富有空间深度的结构与材料的表现。

4.创造能力训练

现代设计宗旨之一是创造价值,而创造价值的基础就在于构想能力的培养。“构想”并非凭空而至,而是建立在造型语言的现实中。在真实地了解和对形体、空间、结构、材料等基本特征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启发学生从视觉特征、视觉传达、视觉效果的感受认识之中,引发各自的造型思路,捕捉新颖而丰富的意象。通过这个阶段的训练,学生会有不同程度、不同层次的发现,并寻找到构想的思路和一种视觉传达形式及造型规律,即一种超自然的实体、具有充实的新意象的真实,从而发现设计的可能性。作为构想能力的训练,我们强调的是在图形结构的表现中,捕捉物象的特征点、审美点,强调真实的个人感受以及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在图形结构、表现手法上最大限度地体现个人特质的审美意识和追求。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要求学生一方面在自然的观察和感受的基础上,打破视觉常规,找到合适的表现空间方法;另一方面,在构想中,要记住并掌握“素描”虽是某种程度的“写生”,但它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模拟物象,更在于它是个人感受的形象记录,是一种“借题发挥”,为更深层次的观察和发现问题提供形式的直观依据,为引发美感反应和想象提供契机,从形体中探索蕴涵其中的“暗示”和潜在发展的可能,启示着新颖而富于形式的意象。这个意象构成了我们对于自然物象本质特征的把握和审美感应的基本条件。在构想训练中,应把握自然物象形体的本质特征,强调审美情趣;把握“画”的形式的探求,从画的视觉效果中得到启示而充分体现“创造”的训练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中义,许江.从素描走向设计[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章仁缘,国外素描概念[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3.

责编:晓岚

猜你喜欢
设计素描训练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创意观念植入课堂教学法探索及应用
探讨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与教学方法
设计素描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特点的教学探索
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教学的比较研究
浅谈高校体育运动爆发力训练策略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