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

2009-04-01 06:38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2期
关键词:文化渗透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

周 丹

摘要:外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重点放在了语言技能的培养之上,而对于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知识的同步渗透则不够重视,因此应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学语言又学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交际意识,切实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语言;文化;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文化渗透

受理论语言学的影响,外语教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把重点放在了语言技能的培养之上,而对于与语言紧密相关的文化知识的同步渗透则不够重视,造成语言与文化的脱节,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错误甚至冲突。因此,我们必须在语言教学中同步导入文化知识,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提升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得体的交际能力。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公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语言本身的特点及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文化差异是影响语言交流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交往中,语言的得体性比正确性更加重要,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交际能力。因此,英语教学必须将社会文化教育融入语言教学之中,在语言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这样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性。而如何充分挖掘现有教材的文化知识,并将其有机地融入到日常的大学英语教学之中,则是摆在广大大学英语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所涉及的内容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要注意把握适用性原则和对比性原则。也就是说,要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渗透和扩展,正确引导,不能仅仅罗列文化知识。另外,还要注意对一些中西文化的偶合现象及差异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了解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的根源,从而促进其在目的语学习中的“正迁移”。具体来说,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了解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传统哲学崇尚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集体保持一致;而西方人则崇尚个人独立意识。这一差异在中西社会习俗和日常生活中有着明显的体现:中国有敬老尊贤的传统,老人与子女的关系非常亲近;而在西方,老人与子女之间相对比较独立。中国人崇尚乐于助人,有互相帮助的美德;西方人则比较独立,倾向于自己解决问题,尤其要求孩子自立和自理,因此,很多时候他们认为接受别人的帮助有损自己的尊严。在思维方式上,中国人注重直觉与具象;西方人则注重理性与逻辑。在教学中适时地向学生揭示这些差异,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使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得心应手,避免错误和冲突。

2.了解社会习俗的差异

认识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社会习俗的差异,有助于避免因不了解目的语交际准则而造成跨文化交际失误。中国人热情好客,也喜欢拜访他人;而在英语国家,没有预约是不会前去拜访别人的。另外,教师应当在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西方节日及风俗,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的宗教或历史渊源,全面、深入地理解其社会文化背景。

3.宗教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在西方国家,尤其是英语国家,基督教的影响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英语中有很多习语、词汇是与宗教、上帝有关的,或者是来自圣经典故的,人们的日常行为也有很多与宗教、信仰有关。这些对于深受佛教和道教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来说,是需要了解并注意的。例如:对于“afterlife”这个词,基督教指的是人死后在“天堂或地狱的时光”,而佛教则指的是“来世”或“来生”,同样的词由于所蕴涵的宗教信息不同而出现了差异。在西方,“7”是个特别的数字,这来源于基督教里“七宗罪”的概念;而在中国,“9”则是传统思想里至高无上的代名词。

4.准确把握词汇和习语丰富的文化内涵

词汇是英语的基本组成要素,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掌握词汇的概念意义外,还应充分挖掘词汇的文化意义,并向学生讲授词汇的搭配和交际用法。在美国有一个大家熟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乍一看,这句话不好理解,但如果能够与文化背景相结合,那么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因为这是一句拳击术语,所以学生要想正确理解这句话,就必须对拳击这项运动有一定的了解:在比赛中选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十”还不能站起来则被判输掉比赛,但在很多时候不等数到“十”,倒地的选手便能站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击倒,并不意味着你输掉了比赛,其寓意是,遇到挫折、失败并不一定就代表你丧失了成功的机会。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途径

1.直接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应该以课堂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讲解课文或词汇时直接介绍背景知识,并采用对比的方法要求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例如:在讲到hippie这个词时,教师就可以引入yuppie一词,将二者进行对比。Hippie是指美国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类年轻人,他们对现实社会不满,标新立异,蓄长发,着奇装异服,崇尚先锋派艺术,以表明其与社会之格格不入的性格;而yuppie指的是美国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雅皮士,即城市中上阶层的青年专业人士,是“Young Urban Professional”的缩写,他们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富有,有雄心,追求金钱和享受,衣着讲究,追求时尚。

2.创设情境法

在日常语言交际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原因有两点:一是在对话中会涉及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及礼仪习俗,二是在具体情境中语言的选用总是受到环境、心理、社会角色及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设置特定的情境,以角色扮演、讲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在教学中进行文化渗透的目的。

3.充分利用多媒体及互联网

学生对单纯的文字易产生疲倦感,而视频短片则比较直观,在视觉、听觉及思维方面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因此,教师可结合课文,准备一些介绍欧美国家概况、英美文化的图片、视频、音乐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在选择材料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在给英语专业和学习公共英语的学生播放《老友记》后,他们的反应是不同的:大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看得非常入迷,时不时爆发出笑声;而学习公共英语的很多学生则比较迷茫,不知道笑点在哪里。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两种结果呢?问题就在于,《老友记》是一部非常生活化的欧美剧,语言非常口语化,对话中蕴涵着很多西方的思维方式,涉及很多日常交际和文化背景知识,这其实是文化的一种隐性渗透,因此,对于已经初步了解了英语国家交际文化的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它非常有趣;而对于学习公共英语的学生来说,由于语言非常口语化,就需要教师在播放时进行必要的讲解,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文化敏感性和英语思维方式,积累文化知识。

4.扩展阅读法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用于交际,因此,日常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广泛地阅读英语类报刊,接触新词汇。教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教育网站的英语学习主页,这些主页大多都有英语酷句、美语俗语、英语文摘等栏目,对于喜欢新事物的大学生应该很有吸引力。许国璋先生就曾说过:“学外语,要眼尖、耳明、嘴勤、手快。只要多读、多记、多讲、多写,自有水到渠成之日。光学几句干巴巴的英文不行……不要总是把阅读的目的放在提高英文上,阅读首先是吸收知识,吸收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吸收了语言。”

综上所述,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大学英语教学要重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的有机融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既学语言又学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交际意识,切实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苏珊.英语教学中文化信息的联想和渗透[J].河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3).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责编:一木

猜你喜欢
文化渗透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生代教”教学模式初探
如何培养高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美媒:北京警惕西方进行“文化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