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药剂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2009-04-01 06:38冯丽珍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2期
关键词:药剂学教学方法改革

冯丽珍 李 珂

摘要:药剂学是药物制剂专业的重要专业课,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动手能力的高低。郑州华信学院从课程设置、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合理设置课程,实行产学研结合,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保证了教学改革成效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药剂学;教学方法;改革

新世纪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与国际接轨,而要缩短与国际药学的差距,我国的医药工业必须加快发展,不断培养出大量的优秀制药人才。为满足社会对高级应用型制药人才的需求,郑州华信学院于2004年开办了药物制剂专业。按照培养高级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办学定位,学院对药剂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根据专业特色,合理设置课程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剂型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据了解,国内同类院校药剂学的总学时数大多不超过10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接近3∶1。郑州华信学院选用的教材是孙耀先主编的《药剂学》新版教材,课程总学时数为102学时,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30学时,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比例接近2∶1。学院将整个课程教学分成两部分,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逐渐成长为高级应用型药物制剂专业技术人才。

笔者认为,学院改革课程设置的意义在于:第一,增加总学时数,改变面向基层定位办学只注重普通制剂学习的传统教学思路。第二,增加实验课的学时数,充分体现药剂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实行分段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由浅入深,同时加强了与相关学科的衔接,增强了学习的系统性。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其专业习惯和实践技能的养成。

二、立足教材,积极探索理论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填鸭式”教学模式终将被淘汰。在对药剂学教材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如教师在讲解药物新剂型、药用辅料的内容时,采用案例教学法,以真实可信的事例直观地反映剂型的先进性;在讲解剂型制备的内容时,则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录像、图片、动画等形式,使学生对抽象的制药过程能够有真切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又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在讲解具体制剂的内容时,宜采用流程教学法,通过展示每种剂型的工艺流程,使学生全面了解药剂的制作过程。总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能够降低课程难度,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极大地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1.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采用案例展示的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研讨、探究,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种方法。如在讲授药用辅料的重要性时,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教师可通过列举震惊全国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的亮甲素案件,使学生对此产生深刻的印象和进一步的认识。案例教学法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而且能引导他们对课本知识进行思考与延伸。

2.实况教学法

药剂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它牵涉面广,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而药剂工业生产设备与实验设备相关性较差,教学中由于条件限制,学生不可能有太多的机会到工厂进行实地参观、见习。因此,我们到药厂实地拍摄片剂、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并将其做成直观、生动的课件在课堂上播放,同时配以音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借助多媒体承载信息量大的特点,实施实况教学法,是提高药剂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措施。

3.流程教学法

药剂学具有学习内容多而散,叙述性、记忆性强等特点,学生容易听懂但难以系统掌握。而药剂学课程体系安排是以剂型为主线,每种剂型的制备又是按工艺流程进行的,因此适宜采用流程教学法。流程教学法的突出特点是将药剂学的所有内容整合为药物剂型的制备流程,犹如一条线,把零散的珠子都串了起来,使学生沿着剂型的制备流程,对药剂学的学习内容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

4.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通过设定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解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设计时,教师可以就维生素C水溶液的化学稳定性提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过的药物化学知识,从维生素C的化学结构入手,结合注射剂的制备过程,找出影响维生素C水溶液稳定性的因素并加以解决。通过设定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自己设计处方,大大提高了其学习的主动性,改善了学习效果。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

药剂学实验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使其在实践中学会应用药剂学理论知识,并正确地分析实验结果,进而提高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实验教学应该随着现代药剂学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特征,合理设计实验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优化实验教学内容

目前,药剂学实验的绝大部分是对理论的验证,缺乏创新性;在实验方法上基本是机械模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郑州华信学院的药剂学实验课安排了15个实验。一方面,在典型的普通制剂的基础上,增设了药物基本理论和制剂新技术的相关实验;另一方面,开设了一些新剂型实验,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口径。如大蒜油包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的制备,用?茁-环糊精将大蒜油制成包合物,使被包合的药物稳定性增强,还可以掩盖大蒜的不良气味。通过实验,学生能够进一步把握药剂学、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培养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验课教学中引入问题教学法,教师认真研究实验内容,巧设问题情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有关实验的知识,课上首先解决问题,然后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达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作为指导者,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热情,才能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3.当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课上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学生课前不预习,实验课后交上来的报告数据雷同,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没有反馈总结。鉴于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课内完成报告,这样,他们必须在课前将有关报告的内容写在实验报告上,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实验结束后,当堂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对结果进行讨论,教师及时批改实验报告,交作业(实验成果)时给以评分,使学生在每次实验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当堂完成实验报告有助于学生养成课前预习、主动发现问题并随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四、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保证教学改革的质量和成效

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是教学改革的执行者,在教学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教师素质的高低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首先,教师应不断更新理念,时刻关注教学改革的进展,随时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其次,教师应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多学科综合性知识。如郑州华信学院定期组织青年教师到制药生产企业见习,深入药品生产、检验第一线,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最后,教师还应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只有教师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才能大力推进教学改革,保证改革的有效性和持续性,使药剂学的教学改革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孙耀华,江丰.制剂技术与设备学习指导[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任福正,卓超等.应用多媒体进行工业药剂学教学实践的体会[J].化工高等教育,2006,(6).

责编:博雅

猜你喜欢
药剂学教学方法改革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
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药剂学理论教学改革的思考
瞧,那些改革推手
中药药剂学双语CBI教学理念的探索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物理药剂学课程开设现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