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中的主体作用

2009-04-01 06:38胡思辉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2期
关键词:瓶颈校园文化对策

胡思辉

摘要:高校要高度重视、积极扶持、正确引导学生社团发展,使学生社团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加强管理,搞好建设。只有这样,学生社团才能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繁荣校园文化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校园文化;瓶颈;对策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许多高校都实行了完全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学生的组合由以班级为单位的单一形式转变为以教学为单位的班级、以兴趣为单位的社团等复合形式,这为新时期学生社团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学生社团的发展。

一、制约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一些高校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普遍存在着形式单一、娱乐休闲性强、内容陈旧、活动范围小、含金量低、启发性不强、影响力不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进而影响了校园文化的繁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社团自身建设不规范,运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1.社团畸形发展

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大致分为新闻宣传类、文艺类、志愿服务类、娱乐类、体育类、实用类、科技类等,文化、体育、艺术类社团比较多,科技类社团少之又少,这就使得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仅仅局限于娱乐休闲方面,形式单一。

2.社团发展水平不均衡

由于学校对学生社团支持力度不一,社团自身的发展基础也不一样,社团的发展良莠不齐。例如:有的社团起步早、发展快,拥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有的社团起步晚、发展慢,只有区区十几人;也有一些社团开局比较好,但发展一段时间后就因种种原因出现了难以为继的断层现象,甚至中途夭折;还有一些社团只图形式,缺乏实际意义。

3.社团自身规划失范

一些社团不能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规划、管理,导致无疾而终。例如:一些社团好大喜功,生拉硬扯,盲目发展会员,以人多势众自喜,不求进取;一些社团搞关门主义,不重视吸收新成员;还有一些社团严重缺乏民主空气,独断僵化,搞“近亲繁殖”,出现“拉山头”的现象。

4.社团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

许多高校的社团都是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使得大部分社团开展活动时沿袭以前的模式,从而影响了社团的创新发展。

5.社团文化传承的连续性被破坏

社团文化的传承,连续性是重要前提,否则就会形成文化断层。由于缺乏高年级社团负责人的“传、帮、带”,低年级社团负责人对社团的建设往往感到茫然,许多社团只继承了名号,却无法在工作上有效地继承,更谈不上创新了。

(二)学校管理不够规范,激励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1.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社团作为学生的自发性组织,在政治地位、人员配备、资金保障等方面与传统的党团组织相比均处于劣势,各级各类社团多由学生会甚至其下设的社团部管理,学生社团的具体事务(包括社团经费、社团内部负责人的任命等)一般都由学生自主管理,所以,社团发展的自主性规律与传统党团工作思路的矛盾就比较突出。一方面,缺乏专职社团管理工作者对社团的发展进行具体指导,有些高校即使有人对社团的发展进行指导,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视野也比较局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团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出于一种良好的主观意愿和整合社团的工作理念,人为地规划、约束社团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社团发展的规律。

2.支持、帮扶力度不够

学生社团需要一定的活动场所和资金,而不少高校都难以落实。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社团基本上没有活动经费,所有活动都要靠自筹经费来开展。

3.对社团的指导不到位

正确指导高校学生社团开展活动是社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许多教师也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为学生社团的创办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在一些高校,指导教师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承认,或者不给计工作量、不给付报酬,或者不作为工作考核、评先、升职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指导教师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

4.缺乏完善的社团工作评价激励机制

学生社团活动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这项工作高校应该确定明确的导向,建立科学的标准,定期进行检查评估、表彰奖励等,使学生社团工作纳入整个学校的管理系统,得到应有的评价和认可。但目前不少学校都对此不够重视,甚至任其自然发展。

5.保障服务不够

学生社团虽然是群众性团体,但它的发展和成熟却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有力支持,特别是在与社会联系方面,更需要学校为之牵线搭桥。因此,学校应充分发挥优势,积极为学生社团服务。但目前的情况是,在服务意识和服务措施等方面,许多学校的情形并不令人满意。

二、如何发挥学生社团在繁荣校园文化中的主体作用

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当针对学生社团工作存在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办法,准确把握学生社团的发展规律,努力探索学生社团建设的新路子。

(一)树立发展规划意识,不断完善社团自身建设

1.树立社团主体意识

学生社团要想大力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各部门的配合和全体成员的努力。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社团成员自己还要有主体意识,即自我成才的意识和奉献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社团才能不断创新、发展。

2.强化社团的发展意识

每一个学生社团都应当既重眼前又重长远,既重创办又图发展,解决好保持社团连续性的问题,特别是要做好社团的长远规划,主要负责人的换届,新社员的发展与老社员的传、帮、带工作,这样才能使社团健康发展。

3.重视社团的品牌意识

学生社团开展活动要讲求效果,力求创新,找方子,出点子,寻求适合本社团发展的好路子,这样才能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4.加强社团的科技意识

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学生社团在开展活动时也要加大科技含量。只有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着眼于为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需求服务,学生社团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加强社团管理、引导和服务,不断培育、发展社团

1.加强领导,确立社团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地位

高校要建立学生社团统一领导、指导的组织管理机制,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真正确立学生社团工作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的观念,并将其落实到各个教学单位和教学人员的实际工作当中。

2.建立健全各种机构、制度

要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制定章程,设立常务机构,统一管理各社团,严格考查、选拔社团负责人,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使之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3.加强服务意识,为社团发展排忧解难

高校要为社团开展活动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服务,下大力气抓能够转化成生产力的科技项目,全方位为学生社团的成长服务,促进其良性发展。

4.加强社团指导,提高指导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高校应为学生社团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把其对社团的指导工作记入工作量,并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提高指导教师的待遇和地位。

5.制定评估激励机制,促进社团健康合理可持续发展

高校要制定一套完整的奖励与淘汰机制,对社团工作进行评估,对开展活动较多、较好的社团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加活动经费,对有突出贡献的社团成员也给予适当的奖励。

参考文献:

[1]王小云,王辉.浅谈高校学生社团工作的意义、问题与对策[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

[2]杨宝忠.高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的要求[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

[3]曾凯.商丘师院:让社团活动成为美丽风景[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3).责编:一木

猜你喜欢
瓶颈校园文化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