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习生计划的校园招聘策略研究

2009-04-01 06:38苏晓锋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2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

苏晓锋

摘要:校园招聘作为企业招聘员工的一种重要方式,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的关注和采用,为企业人力资源的补充作出了很大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校园招聘模式已经影响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效果,使得用人单位很难通过校园招聘直接挑选到合适的人才,因此有关部门应着力探讨基于实习生计划的校园招聘策略。

关键词:实习生计划;人力资源;校园招聘

传统的校园招聘一般都是招聘单位通过参加由各类机构组织的现场招聘会,在收取毕业生的应聘材料后,通过笔试、面试、心理测试、压力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对毕业生进行考核和选拔,然后确定人选,签署就业协议。然而现实是,大量的企业未能招到合适的人才,大量的毕业生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这种传统的招聘方式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校园招聘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准备不足,不能有的放矢

由于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都集中在当年10月到次年1月这段时间进入校园招聘,一旦过了这个时段,可供毕业生选择的单位就会大幅减少,因此,许多毕业生为了降低风险,往往会将简历投递给所有符合基本要求的招聘单位,以求尽可能多地得到笔试和面试的机会,增加胜算机会。这种广泛撒网的做法实际上是毕业生准备不足、对用人单位缺乏足够了解的反映,所以他们只能根据薪酬水平、企业规模、行业前景、工作场所的硬件等这些直观而易于比较的因素决定是否应聘,这无疑是一种带有冒险性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对用人单位也是不负责任的。

2.用人单位选人困难并面临一定的风险

校园招聘的两三个月里,企业同样压力巨大:一方面在短时间内必须处理大量的求职简历,工作负荷大;另一方面,仅仅通过笔试和面试就对候选人作出准确判断,事实上是相当困难的。

同样,企业在校园招聘中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对于组织和团队而言,能否选拔出合适的新人,不仅仅关乎未来工作任务的完成与否,还影响到整个团体未来的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是否融洽,因此企业在招聘时无疑要更加小心。而在传统校园招聘中,前后相加不超过5个小时的接触时间,不论借助什么样的工具和技术,都很难全面了解一个人将来的工作状态和处世风格,因此,这种方式实质上对用人单位来说是有一定风险的。

当前的毕业生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在大批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也有一批毕业生能得到较多的工作机会,这使得他们在众多的选择面前可能会挑花了眼。甚至一些毕业生因为可选择的单位比较多,而各单位通知报道的时间又不一样,因而在选择了一个单位,工作了一段时间后,会因为种种原因而辞职,转而到另外报道时间稍晚的单位去。因此,用人单位在确认录用名单之后,仍然承担着可能被所聘毕业生淘汰的风险。

二、什么是基于实习生计划的校园招聘

在传统的校园招聘思路下,用人单位为了提高选人的准确性,不断改进甄选方法,笔试、面试、心理测试、压力面试、无领导小组讨论等轮番上场,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整个甄选过程仅有短短几个小时,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用人单位对应聘人员作出决定,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而这恰恰就是制约校园招聘中人员甄选准确性的最大瓶颈。

为了真正提高招聘工作的准确性,摆脱扎堆“抢人”的局面,从而彻底解决校园招聘中的问题,许多企业已悄然改变了传统的招聘思路,采用基于实习生计划的校园招聘方式。这种招聘方式将毕业生实习与企业的招聘选拔结合起来,招聘实习生到企业来实习,以此加深双方的了解,在实习过程中培养和发现人才,进而锁定人才。

近年来,一些知名跨国公司纷纷推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实习生计划,每年都能吸引大批毕业生的注意力。比如,IBM的“蓝色之路”“青出于蓝”计划,西门子的“西门子学生圈”计划,GE的“早期人才发现”计划,微软的“领跑之旅”计划,等等。实践证明,实习生计划的实施确实为毕业生就业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新的桥梁。目前,这种基于实习生计划的校园招聘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被用人单位采用。

三、基于实习生计划的校园招聘应注意的问题

尽管基于实习生计划的校园招聘已在一些知名企业开始推广,但笔者认为,要较好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水平,使用人单位能够招聘到合适的人才,用人单位、学校、毕业生等还需进一步努力。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宣传推广,转变观念

基于实习生计划的校园招聘可以发现人才,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实现人才的价值,发挥人才的作用。但目前这一招聘形式的优点还没有被更多的人了解,因此还需要在用人单位和学校进行宣传推广,使学生、学校管理者、用人单位正确认识并接受这一形式。

2.学校要妥善安排教学工作,加强实习生管理

作为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学校,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将培养的合格毕业生输送给有用人需要的单位。为满足基于实习生计划的校园招聘的需要,学校在教学安排上就要采取一些有力措施,调整课程设置,改善课程结构,给毕业生预留出能够参与实习生计划的时间。学校还必须认识到,学生虽然在企业参加实习,但对学生的管理职责还应由学校承担,因此,学校要提高管理水平,与用人单位充分沟通,共同加强对参与实习生计划的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

3.用人单位要及早行动

每年下半年都是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用人单位如果需要招聘毕业生,就可以提前在上半年到校进行实习生招聘,争取利用学生毕业学年前的暑假开始实习生计划,给自己选拔、考核人才预留较多的时间,也给实习生预留较多的求职时间。有条件的用人单位还可以利用本单位的招聘网站开展实习生招聘业务,公布实习生招聘计划,通过各种长期或短期的实习,建立自己的人才储备库。

4.用人单位不可忽视实习生培训

要充分发挥实习生计划的作用,就需要用人单位妥善安排实习生的学习和培训。在实习过程中,用人单位在考查学生,学生也在考查用人单位。实际上,培训的过程也是用人单位和学生不断交流和加强了解的过程。如果用人单位希望实习生完成实习之后留下,那么前期的基本培训就必不可少。对于用人单位来说,培训还是一个规避风险的手段,实习生从校园进入单位,还没有完全理解商业环境中职业操守、文件保密和工作安全的重要性,而培训特别是案例讲解,就能够使毕业生明白这些,进而使他们在将来的工作中减少因行为不当而给单位造成的损失。

5.实习生工作内容要丰富

许多用人单位在给实习生安排工作时都有一个误区,即较多地指派实习生进行打印、传真、预订酒店等简单的工作,对正式员工的工作内容则很少让实习生参与,这一方面浪费了单位的人力资源,另一方面也无益于培养和留住人才。较好的做法应当是,在给实习生安排工作时要注意内容的丰富性,让实习生从事正式员工入职初期的真实业务工作,或与正式员工一同处理当前的工作。只有让实习生像正式员工那样接触企业的方方面面,接触未来从事的真实工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实习生计划对用人单位的作用。

6.用人单位要重视反馈评估

实习结束后,用人单位应当尽可能留下一批在实习期间表现良好、工作潜力较大、能够融入组织的学生,因为这批人有可能是单位未来的财富;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当放弃那些不能够胜任工作或不能够得到领导和同事认可的学生。实习结束并不意味着实习生计划的结束,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应该对实习生计划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实习生进行跟踪调查,根据实习生反馈的信息,分析实习生计划是否需要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鹏,姜晓霞.实习生计划:大学生和企业“双赢”的新举措[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2).

[2]区乐廷,王丹.实习生计划:寻找校园招聘的蓝海[J].人力资源,2008,(8).

[3]蒋旭平.企业校园招聘的优劣势及其策略[J].科技信息,2008,(18).

[4]蔡阳阳.校园招聘:如何更完美[J].人力资源,2007,(9).

责编:一木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
砥砺笃行乘风破浪 绘就四川人力资源新篇章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让人力资源会计成为企业的“新名片”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探讨
实施人力资源会计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寻找医院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