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领

2009-04-08 10:05钟培言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9期
关键词:哪些地方盘古预设

钟培言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领是否得当,关系到一堂课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的课堂引领应该是教师根据师生、生生互动情况,因势利导,组织学生参与自主学习,让学生获取知识与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练就自主学习的能力。可是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为了追求教学流程的顺畅,避免课堂出“乱子”,把引领变成了学生跟着老师思路走,围着老师提问转。那么,在课堂中怎样做到有效引领呢?

一、教学之前先行体验文本

教学不能没有精心预设,但预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教学“目标突出、条理清楚”的层面上,教师还得先行体验文本。教师在教学预设之前,别急着去看教学参考书,应先把课文诵读几遍,在文中圈圈画画,找出哪些地方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哪些地方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哪些地方可能引起学生疑惑,哪些地方是学生学习起来有困难的……然后才去写教学设计。

于永正老师的备课经验值得我们效仿。他说,备课时课文“一般要朗读四五遍,对于情感型的课文,朗读的次数还要多。不读到‘其意皆出吾心、‘其言皆出吾口是不罢休的。”“对于作者推敲、锤炼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细心琢磨、体会。老师领会得深,学生才能领悟得深,甚至在老师的诱导下,超常发挥。”“要求学生背的部分,我先背下来。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我先答一答。要求学生写的字和词语,我一定先写一写,每个要求写的字应该注意什么,特别是每一笔在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一定把握准。”于老师的备课真是令人惊叹,教师课前如此真切细致地体验,课堂上引领不就能游刃有余、有的放矢了吗?

二、教学预案不必一走到底

预案仅是教学的设想,课堂中如果教师不顾教学实际照本宣科,久而久之就会让学生不再关心自己想学什么、想问什么。因此,根据学情大胆取舍教学内容、适时调整教学流程,也是实施有效引导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如有位教师上《盘古开天辟地》(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文,孩子们读了传说故事,觉得盘古真是神奇,一劈一顶一倒,就创造出一个美丽的宇宙。教师的预设是让学生把第四自然段当堂背诵,但有一位学生突然发问:“盘古三个动作就创造出了美丽的宇宙,不知道他喜怒哀乐的时候,宇宙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此话一出,学生顿时议论纷纷,显然大家的焦点都集中在“盘古的表情会引发宇宙什么样变化”这一有趣的话题。于是这位教师机智地改变教学思路,给学生一个即兴创作的机会,用“当盘古高兴的时候……当他生气的时候……当他伤心的时候……”写一段话。学生兴致高昂,即兴创作,写出的句子想象丰富,如“当他高兴的时候,天空中就万里无云,特别晴朗;当他生气的时候,天空中就阴沉沉的,乌云密布;当他伤心的时候,天空中就下起瓢泼大雨,落在地上形成了江河湖海;当他忧郁叹气的时候,地上就刮起了一阵阵狂风。”这不经意的教学环节,不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而且巧妙地融听、说、读、写、思训练为一体。这超越预设的教学效果,体现了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基本理念。

三、教学进程不图一帆风顺

教师的教学引领要能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甚至诱发学生暴露知识、能力或情感的盲点,然后“对症下药”,引导学生走出迷途。这样的教学虽然显得磕磕碰碰,却是最真实的,也是最有教学成效的。

有位教师在执教《李时珍》(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时,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那位学生因一时疏忽,将“品尝”一词读成了“尝尝”。教师抓住学生这一误读生成,引导学生把“品尝”和“尝尝”进行比较。学生经过一番讨论,认为“品尝”含有仔细品味意思,而“尝尝”只是随便“尝”一下的意思。教师又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想一想,这里用“品尝”,你还能看出什么。学生通过找句段、读句段,明白了李时珍要判断药材的药性和药效,只有经过“品尝”才知道,从“品尝”一词看出李时珍为了治病救人而不顾个人安危的品质。教师抓住学生误读这一“岔子”,引导学生读顺、读懂全文,进一步领悟了文章主旨。

四、教学目标师生共同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中教师的引领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目标既包括“教”的目标,又包括“学”的目标,但在通常情况下,教学目标变成了单纯“教”的目标,完全由教师设定,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这也是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我在教学《鼎湖山听泉》(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一课时,在完成了识字、读通课文任务的前提下,放手让学生探索下一步的学习目标。老师问:“大家都把课文读通和读顺了,文章讲什么内容也明白了,是不是可以下课啦?”有的学生说要继续把课文读熟,有的说要把生字词抄写若干遍,有的说要集中精力完成课后思考练习题……我连忙来个紧急刹车,因为学生对下一步的学习目标是茫然的,他们不知道高年级阅读课文要仔细体会文中有关词句的表达效果,并积累下来,也不知道在阅读中要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这时,教师得给学生指个方向,于是我说:“同学们,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课文,也是一篇写游记的范文。请仔细想一想,读这样的文章,要学什么,动手写一写,列上两、三条。”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很快归纳出三条:一是找出描写泉水的句子读一读并想象文字描绘的画面;二是把描写泉水的精彩句段熟读成诵;三是学习作者写游记的方法,仿写一个片段。接下来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学习目标,在教师的引领之下,饶有兴致地完成了既定的三个学习目标。我想有些学习目标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来确定,更能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安师范附小

◇责任编辑:徐桥◇

猜你喜欢
哪些地方盘古预设
暑假去哪儿
盘古开天辟地
《不安全游戏》
盘古
盘古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眼力对对碰
浅析预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