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略读课文的常态教学

2009-04-08 10:05劳勤莉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9期
关键词:火烧云人教版自然段

劳勤莉

在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出现了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选读课文,从课文类型的编排,可以看出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更加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从原来比较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人教版实验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便安排略读课文的学习,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略读课文的数量逐渐增加。

从略读课文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我们不难看出略读课文在整套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叶圣陶老先生曾这样告诫我们:“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他还强调:“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难正确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有时把略读课文上成精读课文,从内容理解、文意把握到写法揣摩、结构探究,面面俱到;有时把略读课文上成课外阅读指导,一读而过,不深入,不扎实,教学只停留在表面。无论是“过”,还是“不及”,都不是略读课文教学的常态模式,都不能较好地发挥略读课文所特有的功能,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语文教师有责任让略读课文的教学回归常态。

一、明确目标,把握方向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正确把握教学目标,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对于精读课文来说,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要更集中、更简约。

例如,《火烧云》一文在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是一篇略读课文,但在浙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中却是一篇精读课文,学段的变化,课文类型的变化,教学目标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从上述对比中我们发现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有以下特点。

1.字词教学不作重点。从目标第1条的对比来看,略读课文中字词教学的要求明显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情况下只要求学生“认识生字”,没有理解词语、积累词语的要求。这就告诉我们,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字词教学一般不作为重点。

①字词朗读不进行检查。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总会在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以后,安排一些时间来检查字词朗读情况。但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一般情况下不必花专门时间进行字词朗读检查,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读准字词音。

②字词理解不作为重点。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字词教学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我们往往会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展开丰富想象、借助动作演示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意思,进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但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对字词的理解一般不作为教学重点。

③词句赏析不提出要求。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会通过词句比较等手段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但是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一般不提出词句赏析要求。例如《火烧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字用得非常传神,既写出了火烧云的绚丽色彩,又让人联想到火烧云的动态变化和气势。如果是精读课文,我们一定会在此做足了文章,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但是,在略读课文中一般不提出这样的要求。

2.关注学法的迁移运用。从目标第2条的对比以及精读课文目标第4条的增添中,我们不难发现,精读课文更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在“目标2”中要求学生“会补充提纲,并按提纲背诵课文”,在“目标4”中要求学生“初步学会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来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而略读课文更关注学习方法的迁移运用。为此,我们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他们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独立把课文学懂。例如《电脑住宅》(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文,学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法来学习,也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来学习,还可以用口头介绍的方法进行学习等等。总之,要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逐渐学会独立阅读。

二、突出重点,取舍得当

叶圣陶先生有这样一句话:“略读指导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这句话明示我们,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年段目标、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选取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1.凭借阅读提示抓重点。每一篇略读课文的前面都有一段提示语,这段提示语不仅实现了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内容上的自然衔接,而且明确提出了本课学习的重点、难点,为师生指明了教与学的方向。为此,我们可以凭借略读课文的提示语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火烧云》一文前面的提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随着课文的描绘,想象火烧云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这就告诉我们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火烧云的“颜色”和“形态”两部分内容,其他内容可以略过。

但是,如果把《火烧云》作为精读课文来教学的话,就不能这样处理。比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作者连用7个“变成了”,抓住地面上不同事物在霞光中的变化,从侧面生动、细致、形象地写出了霞光的颜色,同时也表达了当时人们喜悦、新奇、兴奋的心情。在教学中,我们绝不能一“读”而过,不“闻”不“问”。

2.依托文本价值选重点。和精读课文一样,略读课文也有着自身独特的存在价值,有的文章传递的是一种人性的美,比如《卡罗拉》、《幸福是什么》等;有的文章语言精妙,值得学生积累赏析,比如《火烧云》、《秦兵马俑》等;有的文章写法独到,对学生的写作具有直接指导作用,比如《母鸡》、《白公鹅》等;有的文章适宜阅读方法的锤炼,比如《电脑住宅》、《飞船上的特殊乘客》等;有的文章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借鉴作用,比如《乌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等。(以上课文均为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我们要用语文老师所特有的眼光去发现略读课文中最有价值的地方,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从中汲取丰富的语文涵养,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秦兵马俑》(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自然段的写法非常有特点,作者利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一个句式,巧妙结合描述与想象,完美呈现了兵马俑迥然不同的神态。此外,文中还采用了大量的四字词语,例如“颔首低眉、若有所思、目光炯炯、待命出征”等,使文章显得铿锵有力,具有一种节奏感和韵律美,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军队的壁垒森严和战士的飒爽英姿。同时,这一段的写法与前面四个自然段的写法又有所不同。前面四个自然段每一段详细描写一种兵马俑,属于“点”上的描写;而第八自然段描写的则是一群兵马俑,属于“面”上的描写。这样,前后就形成了“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那么,我们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就可以把“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作为教学重点。

三、承前启后,架设桥梁

在阅读教学中,略读课文是桥梁,是纽带。从学习内容上看,略读课文承接了本组精读课文的学习专题,同时又连接了本组语文园地中口语交际或习作的相关内容;从学习方法上看,略读课文承担着从精读到自读的过渡任务,应引导学生逐步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自读。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适度的承接与延伸,从而充分发挥略读课文教学的桥梁纽带作用。

1.延续专题,承上启下。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的后面,和精读课文的学习内容形成一个整体,起到拓展延伸的作用。同时,还可以结合单元阅读专题适当向课外阅读拓展,为口语交际或习作做好准备。

例如《秦兵马俑》一文,我们不妨这样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文明古国的大门,让我们了解祖国的宝贵遗产:我们登上长城,感受了长城的壮观雄伟;我们走进颐和园,欣赏了颐和园的迷人风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前往西安,去看看那震撼人心的秦兵马俑,去领略那“威武之师”的凛凛威风。简简单单几句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到了本单元的学习专题中,与前面的精读课文融为一体。

课将结束时,我们还可以安排对整组课文的简单回顾与畅谈: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还知道我国已经有21处景观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同学们课外继续搜集了解,在这一单元的习作中我们将为祖国的文化遗产写一份导游词,让不同国度、不同肤色的人都来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这样,教师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不仅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作了一个简要的小结,深化了人文主题。同时,又引导学生课外继续搜集有关资料,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充分的准备。

2.大胆放手,引向自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编排略读课文的意图之一。为此,我们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要大胆放手,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形成独立阅读能力,逐步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自读。

例如《火烧云》一文第三自然段,我们可以这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师:火烧云那绚烂的色彩已经深深印进了同学们的脑海,请大家再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你从这段话的表达中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第一句话中有四个“一会儿”。

师:请你把四个“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学生读第1句话。)

师:读着这四个“一会儿”,你感受到什么?

生:火烧云变化极多、极快。

师:是啊,作者就是采用“一会儿……一会儿……”的句式,让我们感受到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很多很快。咱们一起合作,再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师:读着读着,你在这段话中还有什么发现?

生:这段话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语。

师:是啊,咱们再读读这些描写颜色的词,你一定会有所发现。

生1:我发现“金灿灿”、“红彤彤”是ABB形式的。

生2:我发现“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ABAB形式的。

生3:我发现“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前面都是一种事物的名称。

师: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这些描写颜色的词是一组一组出现的,读起来多有味道啊。

(让学生再读读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师:现在咱们把这些词语放到语段中再读一读,感受感受火烧云颜色变化的神奇。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朗读、自主交流、自主发现语言的丰富性和韵律美,从而为学生的课外独立阅读奠定了基础。

略读课文的教学并不是可以忽略的教学,我们只有正确把握略读课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回归略读课文教学的常态模式,才能使学生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有所发展、有所提升,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作者单位

浙江省余姚市阳明小学

◇责任编辑:徐桥◇

猜你喜欢
火烧云人教版自然段
《火烧云》的“变”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美丽的火烧云
秋天
火烧云
火烧云
美丽的秋天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八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