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求精彩勿忘文本拓展

2009-04-15 08:10周丽芬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达格爱德华礼物

周丽芬

《十年后的礼物》是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S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不久前,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了一节观摩课。课堂上,老师教态亲和,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从常规来评价,这不失为一堂好课。但笔者总觉得,教师在文本的拓展上欠了“火候”,使本节观摩课存有瑕疵之感。

课始,教师以“课题质疑”导入本课,围绕“礼物为什么要10年后送出”展开教学。从总体看,导入环节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也紧扣主题有序进行,教学目标也在师生互动中得以完成。令人遗憾的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未对文本的来源进行讲解,也未运用原著资源充实教学内容,这在许多年轻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是常见的现象。

《十年后的礼物》是根据前苏联作家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一篮枞果》改编的。联系原著,仔细品读课文,它的细腻描写如清风拂面,如醇酒醉人,如流水滋养心田;它的情感抒发如高山流水撞击心灵,如春雨般鲜活灵动。“教参”所述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习爱德华·格里格“信守承诺的高贵品质”。我想,“信守承诺”这显而易见的主题不需教师作空泛分析。教学这篇课文最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进入课文描述的美妙情境,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达格妮收到爱德华·格里格送给她的珍贵礼物后的心情。虽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主要是通过阅读体验而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获得的,但学生的阅读体验离不开教师的启发、诱导。因此,教师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决定教学质量的高低。

小女孩达格妮生活的环境十分优美,有喧哗的森林、咆哮的大海、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惬意的林间小路……这些美景不仅激发了音乐大师爱德华·格里格的创作灵感,还描绘出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画。通过阅读课文,要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体验自然美、情感美、人文美,不能孤立地进行“信守诺言”的教育。

作者单位 师宗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罗申◇

猜你喜欢
达格爱德华礼物
达格列净对慢性心力衰竭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与血脂水平的影响
两条狼崽
你必须充满希望
你总要爱一个人,也总有一个人爱你
读《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有感
送错的礼物
爱的礼物
礼物
达格妮之歌
爱德华和玛米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