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实录与评析

2009-04-15 08:10执教/雍光斌评析/许华庚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2009年3期
关键词:容积评析沙子

执教/雍光斌 评析/许华庚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理解容积概念。

2.认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学转化思想与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4.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流程:

一、测量体积,引出容积

(上课伊始,同学们各自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小盒子里装满沙子。怎样计算盒子里沙子的体积呢?教师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师:经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计算出了沙子的体积。大家先听听各组的汇报,然后进行评价。

生1(边汇报边演示):我们的盒子里是湿沙子,把盒子里的沙子倒扣在泡沫板上,沙子就形成了一个长方体。然后,直接量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7厘米和5厘米,根据体积计算公式求出沙子的体积是350立方厘米。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善于观察,计算方法很巧妙。

生2(边汇报边演示):我们想,盒子的体积就是沙子的体积。于是,我们就用直尺直接量出我们组装沙子的盒子的棱长,求出盒子和沙子的体积。这个盒子的棱长是10厘米,所以盒子和沙子的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

生3:我觉得他们组的方法不正确。盒子和沙子的体积是1000立方厘米,那么,沙子的体积是多少呢?

师: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生4:我们也觉得四组的方法不正确。盒子的壁厚不能算沙子的体积,所以要减去盒子的体积,才是沙子的体积。

生5:我们组的方法是量出沙子的长、宽、高,直接求出沙子的体积。

生6:我们组的测量方法是把沙子倒出来,直接量出盒子内壁的长、宽、高,然后把量得的长、宽、高相乘,就得到沙子的体积。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6厘米、5厘米,体积是300立方厘米。

生7:我们小组经过讨论,想出了一种新的方法,就是用尺子先量出盒子内壁的长、宽,再把尺子插入沙子中量高,然后根据量得的长、宽、高计算沙子的体积。

师:同学们通过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找到了计算沙子体积的具体方法。同学们的方法有一个共同点,都要先量出小盒子里面的长、宽、高(或者棱长),然后根据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出沙子的体积。其实,对盒子来说,沙子的体积就是它的容积。(板书:容积)

【评析:教师先组织学生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探讨求盒子内沙子体积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展开辩论,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与争论的过程中明白“对待实际问题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逐渐形成思维的独创性。】

二、沟通联系,理解容积

师:那么,什么是容积呢?请看课本第50页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学教材内容。)

师:通过自学,你都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像油桶、箱子、仓库、饭盒、水箱等,能容纳物体体积的多少,叫做容积。

师:谁还有补充吗?

生1:我不仅明白了什么叫做容积,还明白了怎样计算容积,以及正确使用容积或体积单位。

师: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2:我不明白“所能容纳”的意思。

生3:我认为“所能容纳”就是指一个物体最多能盛多少东西。

师(出示一个空盒子和一块木板):现在把木板放进盒子里正好放满。那么,什么是这个盒子的容积?

生4:木板的体积就是这个盒子的容积。

师(课件出示):容积和体积之间有什么异同?(学生回答并填下表)

【评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通过学生自学课本后回答问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的习惯。质疑是学生探究新知的金钥匙。质疑,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了学生个性。】

三、合作交流,认识容积单位

生1:“云南山泉”包装标明每瓶600ml。请问“ml”表示什么?

师:“ml”代表毫升,“L”代表升。容器所容纳的液体的容积,用升或毫升做单位。〔板书:升(L)、毫升(ml)〕同学们想知道1升水有多少吗?

(教师用烧杯量出一升水让学生观察。)

师:这是1升水,当倒入容积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正好装满。

师:那么,1升和1立方分米有什么关系?

生:1升和1立方分米正好相等。(板书:1升=1立方分米)

师:我把注射器中1毫升的水,注入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容器中,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1:正好装满。

生2:1毫升和1立方厘米相等。(板书:1毫升=1立方厘米)

师:那么,你能由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推算出1升=()毫升吗?(课件出示,讨论。)

师:同学们,由1升=1立方分米知道它们是等值的,但实际应用时通常还是有区别的。请同学们想一想,它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生1:一个是体积单位,另一个是容积单位,还有……

生2:计算体积时要用体积单位,而计算容积时需用容积单位,也可以用体积单位。

师:如果容积很大,像水库的蓄水量,一般用“?詄”(或“方”)表示,这就是老师加“通常”两个字的意思。

【评析:教师借助教具进行操作演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不仅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还促进了学生抽象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协调发展。】

四、操作体验,巩固应用体积单位

师:你想知道1升、1毫升的“量”大约有多少吗?看一看,一瓶“云南山泉”有多少毫升?(操作实验。)

小组合作:

活动一

将矿泉水倒入能够盛1升水的容器中。

看一看:大约要()瓶矿泉水才有1升?

请记住:1升大约有()瓶矿泉水那么多。

生1:1瓶矿泉水600毫升。

生2:1升大约有2瓶矿泉水那么多。

小组合作:

活动二

将1升矿泉水倒入纸杯中。

看一看:1升水大约可以倒满()杯?

请记住:1升大约有()杯水那么多。

生3:1升大约有5杯水那么多。

师:请问,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

生4:一纸杯水大约有200毫升。

小组合作:

活动三

将你们准备的物品拿出来,看一看、说一说,哪些物品包装上标有升或毫升?它们的容积分别是多少升或者毫升?

生5:蓝墨水瓶的容积是60毫升。

生6:“欧亚”牌牛奶每瓶的净含量是125毫升。

生7:优酸乳每瓶的容积是250毫升。

生8:鲜橙多每瓶是1250毫升。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知道了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你们能通过这些关系把升、毫升换成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吗?

1.判断(投影出示):

①一支水笔内胆的容积是1.5升。( )

②一只饭碗的容积是0.4毫升。( )

③许老师的茶杯容积是300升。( )

2.填空:

①水笔内胆、饭碗、茶杯、箱子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 )。

②常用的容积单位有( )和( )。计量液体的体积,如水、油、饮料等通常用( )和( )。

③5.2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40升=()毫升

5.2立方分米=()毫升40升=()立方厘米

5000毫升=()立方分米40立方厘米=()升

【评析:“联系实际”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数学价值的根本体现。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三个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实验、自主操作、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意识,加深了对1升有“多少”的认识。】

五、拓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师: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呢,请你们帮老师解决下面的问题,行吗?

投影出示:一个长方体玻璃鱼缸,长10分米,宽8分米,深4分米,这个鱼缸可容水多少升?

学生答。(略)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想出了不同的方法。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运用好这些知识与方法。

总评:

雍光斌老师执教“容积和容积单位”一课,把教材上静止的“文本课程”转化为课堂中动态的“体验课程”,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人人参与,个个思考。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操作实践活动向课前、课后延伸。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必须拓展数学课堂的外延。雍老师课前安排学生准备长方体或正方体盒子,并且装满沙子,上课时进行操作实验,让学生初步感知容积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矿泉水瓶、饮料盒外包装上标明的升和毫升,感知当容器里容纳的是液体时,就用升和毫升做单位。课后又安排学生进行调查,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向课后延伸。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增强了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生在“做”中“想”,在“想”中“做”。“主导教学的第一因素不是教材,而应该是先进的教学观念”,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有所为,有所悟,有发现,有创新。在本节课教学中,雍老师通过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多次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如,让学生测量小盒子中沙子的体积,引出容积的概念;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看书,学生又提出了“所能容纳”是什么意思等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在对比分辨中建立起了“容积”的概念。更可贵的是教师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找到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与升和毫升之间的联系。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了较好的开发。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了对容积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作者单位 陆良县中枢小学

◇责任编辑:李瑞龙◇

猜你喜欢
容积评析沙子
容积和容积单位(部级优课)
挖一个圆锥
沙子为什么会"唱歌"?
“初高中物理衔接知识”融入中考试题的评析与启示
绝望的沙子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与评析
一粒沙子
巧求容积
爷爷的输液瓶
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种解法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