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创新能力

2009-04-21 06:44
现代教学研究 2009年1期
关键词:可持续

李 瑞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初中政治备考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做法的思考和探索,总结在新课改条件下,如何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国家社会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人才的经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思想观念更新了,才能焕发出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其次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在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能够用脑子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并鼓励学生质疑。另外在习题中设置一些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察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可持续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大胆发言、勇于质疑 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有没有创新能力,能不能进行创新,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决定性因素。为国家社会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庄严使命。初中政治备考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思想观念更新了,有了创新意识才能焕发出创新的热情和动力。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具体有:(1)结合国际和国家的形势。当前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际竞争的关键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20世纪初的2%—20%上升到90年代的70%—80%。而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一个主要因素是我国劳动力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不高。江泽民指出:“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21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核心。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教育学生认清形势,从现在就要树立创新的紧迫意识。(2)结合实际,讲考试要求。从考试改革要求来看,近几年来的初中政治考试,强调以政治课的有关知识为背景,注重考查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变过去的知识立意为主转向以能力立意为主,考查学生能不能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我国社会发展要求和未来对人才的要求来看,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作为学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有创新意识。

二、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勇于质疑

创新精神依赖于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思考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体意识。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始终注意鼓励学生能够用脑子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质疑。具体做法有:

(1)鼓励学生提问。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寻根问底,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教师或教材的观点。当学生有好的合理的见解时,充分肯定学生的意见,夸奖学生想得好。激发学生的思维热情,开阔思路,明辨是非,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收集与教材、考试有关的课外时政资料。要求学生在课后用专门的本子,采用摘抄、剪辑、下载网上信息等方式,收集与考试有关的时政资料,并定期将收集本进行交流展示,让学生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如有一位学生在《中学生时事政治报》上收集到青年志愿者的文章,它成立于1994年12月,它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年组成。它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提供志愿服务、弘扬志愿精神”为宗旨,组织和指导全国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在交流中,同学们发现这一信息有价值,纷纷补充并进行讨论,对答好中考题目起了很好的作用。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学会了如何选择有用的信息,提高了处理信息、归纳提炼概括信息的能力,也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鼓励学生编写和收集习题,分组出模拟试题。教师检查指导,这一做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团结协作的作用,尝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4)鼓励学生补充修正答案。试卷讲评在初中备考中是重要的一环,在过去常用的讲评方法就是将错的地方提出,同时指出出错的原因,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后来在备考中尝试让学生补充订正答案。每次练习做完后,发给学生一份参考答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对比,自己认为做得不好的方面参考“参考答案”补充修改,自己认为比老师答得还好的就划出保留,完成一个完整的答案,然后交给老师批改。通过对比修正答案,学生能发现自己答案的不足,同时也发现“参考答案”的不足,使他们敢于不断在对比中修正,在修正中完善自己,不断超越自己,提高能力。

(5)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情,并学会用所学知识解答。学习知识是为了运用,解决实际问题。因此鼓励学生学会观察与反思,学会用所学知识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承担社会责任,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和各方面能力尤为重要。如:漫画“儿行千米母担忧”、“小孩子乖乖把网打开”等,运用所学知识解答,让学生分成四人一组讨论,并编写题目,学生在讨论与编写题目中明辨了是非,既培养了能力,运用了知识,又提高了觉悟。

三、在习题中尽量设置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考察题

在初中备考习题设置中,注意设置材料新颖,时代感强的题目,题目设置不拘泥于教材,着眼于知识的运用,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根据2005年10月十运会将在江苏举行设置一道习题:

材料一:“和”则宜,“谐”则昌。南京市某初中同学在学习了《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后,决定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江苏”为主题开展宣传。

材料二:“十运会”即将在江苏举行,全省人民积极行动,为办好“十运会”出力流汗,不计得失。可是在这和谐的主流声中,却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乱闯红灯、随地吐痰、广场的花一夜之间消失、为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读了以上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助该同学完成宣传工作:

1.请描述“和谐江苏”的前景。(可以从多方面描述,不少于三个方面)

2.为建设“和谐江苏”提两条建议。

3.作为一名“十运会”的东道主,你打算怎样增强公民意识,为建设“和谐江苏”添光彩?

设置这样的习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能够使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选材贴近生活实际,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在习题设置中,还注意设置能活学活用,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题目。

如:

材料一:200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日来临之际,某校准备围绕“胡锦涛总书记的太行之行”开展一系列活动,以此激发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培育大家的民族精神。

材料二: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到夏明翰的“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从“愚公移山”精神到载人航天精神,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

问题:

1.为材料一的活动拟定一个主题,并为本次活动拟定至少两条宣传标语。

2.除材料二的事情外,请再列举一些能够体现伟大民族精神的人物及史实。

3.除载人航天精神外,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现阶段还有哪些具体体现?我们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此题根据时事设计,考查学生对国家大事的了解及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这些题目的答案都不唯一,只要结合书本知识,言之有理就行。这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很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都离不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探索。

猜你喜欢
可持续
可持续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研究
基于公益讲座在本土文化建设的创新模式探析
房地产业调控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意义和作用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论清新休闲旅游名城形象构建
古镇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少数民族生态移民的城镇化研究
西藏林业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对策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