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互动网聚民声

2009-04-27 10:42杨宝琦
网络传播 2009年4期
关键词:新华网人民网两会

杨宝琦

全国“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积极开展“两会”网上互动,有线无线全面应用,论坛博客全线出击,成为察民意、聚民声、集民智的网上平台。伴随着浓浓春意,互联网上民意涌动,广大网民通过互联网,为党和政府工作建言献策,传递对党和政府的理解支持,表达战胜危机、克服困难的信心。网络互动让普通网民走近了“两会”,也让“两会”更加贴近网民,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网络报道的一大亮点,互联网再次彰显出其独特魅力和强大影响力。

互动内容丰富多彩网民参与规模空前

各网站针对网民关注的“两会”热点,精心策划设计,拓展互动内容,互动内容更加多样化,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关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等网站都开设了互动专题,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人民网开设“强国E两会”、“网民议事厅”、“两会调查”、“直播同步评”、“两会二人转”、“辣语评两会”、“网民看会”等近30个互动栏目,央视网开设了“网民E案传民声”、“我建议”、“聚焦两会”、“民意大征集”等10多个互动栏目,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参与。据不完全统计,“两会”期间,参与各类互动栏目的网民达1.5亿人次,网民留言、论坛贴文、手机短信、博客博文及评论达到1550多万条,其中网民提案14000余条,创近几年之最。

“我有问题问总理”仍然是今年网上关注度最高的互动栏目。“两会”召开前,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以及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网、腾讯网等网站就联合开展了意见征集活动,搭建起了网民对话高层的平台。广大网民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截至2009年3月13日,新华网、央视网、腾讯网联合推出的“问总理”栏目的评论数量达20万条,人民网、新浪网联合推出的“向总理提问建言”的提问数量达到14万多条。

“两会”网上访谈在以往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拓展。今年“两会”,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央视网、中国经济网等网站都开设了网络访谈室,邀请代表委员走进访谈室与网民近距离接触,在网站与网民之间、网民与代表委员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两会”期间,各网站共开展网上访谈389场次,邀请560位代表委员围绕教育、医疗、就业等问题,与网民在线交流,回答网民提问。和往年相比,今年“两会”,主动申请网上访谈的代表委员多了,政府官员和领导干部多了,基层代表委员多了。

代表开博、委员开博,是近两年“两会”互动的新亮点。今年,更多的来自政界、文化界、商界、体育界、教育界、学术界等领域的代表、委员在网上开博客,“晒议案”、“晒提案”,听取网民的意见建议,不断修改完善,使议案提案更具代表性。据统计,“两会”期间,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腾讯网等网站共开通代表、委员博客近400个,超过代表委员总人数的5%。其中,人民网强国博客为110名代表、委员开通了博客,发表博文近千篇。

今年“两会”网民发言更显成熟,既有广度,也有深度;既有激情,也有理性,体现了对“两会”的关注,对党和政府的理解支持。“两会”新闻中心和广大代表委员对网民的意见建议十分重视。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在与强国论坛网民交流时,对网民提交的“E提案”进行了点评,并表示:“网民们这些意见都很好,看了大家如此多的提案很受鼓舞。”全国人大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在做客强国论坛与网民交流时,特别就“B两会”中网民提出的问题作出了回应。

方法手段推陈出新提高网民参与度

年年“两会”年年互动,每年互动都有不同。各网站积极适应互联网的新发展和网民的新需求,在互动方法和手段上不断推陈出新,让网民参与更多更充分,增强“两会”互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人民网互动栏目“我有问题问总理”首次采用分类留言板、分类提交方式,设置了反腐倡廉、收入分配、教育公平等八个栏目,增加了网民留言自动生成话题排行功能,互动主题更鲜明、条目更清晰,更加方便数据统计和热点话题编辑加工,网民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度一目了然。

新华网积极顺应媒体分众化、对象化的趋势,将“两会”互动锁定广大农民工,联合全国总工会新闻中心、半月谈杂志创办了“两会”农民工手机报《打工e族》,通过飞信访谈、手机论坛、手机博客等形式与农民工朋友开展互动,成为广大农民工了解大政方针、表达建言心声、联系代表委员的“掌上平台”,单期发行量从“两会”初的6020份增加到121万份,短信提问、建言40多万条。

中国经济网在“中经在线访谈”现场视频直播和图文直播中引入“网民提问、嘉宾回答”环节,实现了视频直播、文字直播、图片直播、即时互动四位一体、同步进行,使访谈嘉宾和网民之间的互动更加紧密,增加了节目的吸引力,激发了问答双方的兴趣。还在访谈中引人多媒体大屏幕,嘉宾和主持人在直播的同时,随时可以通过屏幕在“访谈画面”、“网站页面”、“网民提问”等信息间自由切换,调动了现场气氛,使访谈节目更加鲜活。

央视网首次将3G技术用于“两会”互动报道,发挥3G网络传送速度更快、画面更清晰的优势,将手机媒体与电视、网络传统媒体深度融合,整合手机流媒体、手机WAP网站、手机报、客户端四种传播媒介,通过手机流媒体直播、视频点播、轮播、图文滚动播报、短信互动、论坛征集等多种手机平台业务,与网民进行深度互动,受到广大网民欢迎。

媒体合作更加广泛强强联合打造网上互动品牌

网站进一步深化与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合作,充分整合不同类型媒体资源,相互借力,相互呼应,使“两会”互动形成规模效应,打造“两会”网上互动品牌。

媒体网站与所属媒体加强互动。人民网将网站“两会”调查结果印制成《2009全国两会人民网网民关注10大热点问题》小册子,请《人民日报》上会记者带到会上交给代表委员。央视网放大台网互动优势,充分整合CCTV-新闻、CCTV4等传播平台,聚合网络、手机、公交移动电视、IPIV四大传播终端,与网民进行深度互动。经济日报将中国经济网“网民点题·记者采访”和“网民看两会”互动栏目中网民提出的问题刊登,并根据网民提出的问题派出记者进行采访,增强了新闻报道的针对性。《经济日报》上会记者还积极为“中经在线访谈”栏目邀请代表委员到演播室,就热点话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开展合作。人民网与《法制晚报》合作,在要闻版显著位置推出互动专栏《2009“两会”调查》,不仅刊登人民网《2009“两会”调查》网民留言,同时以图表形式显示两会最受关注问题排行,并邀请网民登陆人民网调查页面参与调查。人民网还与南方报业集团开办《两会十日谈》栏目,邀请著名记者与各领域权威嘉宾对话,并在新浪网、凤凰网、南方日报等网站和纸媒设友情链接或落地纸媒,扩大了栏目的影响。

网络媒体之间加强合作。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网站共同开展了“2009两会调查:您最关心的十大热点问题是什么?”、“我参与我期盼2009年全国‘两会大型调查”等互动活动;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联合就楼市、股市、就业等网上热点话题推出“两会”系列网上调查,推出了“向代表委员建议”、“向部委建言”、“向省委书记省长建言”等互动专栏;央视网、腾讯网联合推出了“泉灵两会短信”、“CCTV新闻频道两会热点大家谈”,吸引了广大网民关注。

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网络媒体与网络媒体之间的合作,一方面丰富了网络媒体的内容,扩大了网络媒体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借助网络媒体受众面广、方便快捷的优势,与受众的互动大大增强,媒体活力、社会影响力进一步提升。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发展。这种跨媒体、多类型,强强联合、相互合作的模式将会成为今后重大报道的重要形式。

猜你喜欢
新华网人民网两会
中自协、新华网、行者,共同发布骑行大数据报告
从人民网的实践看区块链技术在主流媒体创新中的探索应用
新华网:杭州未来5年推3000个“机器换人”项目
人民网:杭州9名环卫工赴新加坡“进修”
人民网形象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