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校企合作现状与对策

2009-05-31 08:24崔俊荣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数控专业北京市中职学校

摘要:通过实证调查的方法,对北京职业学校的校企合作状况进行了描述性研究。综合分析发现,北京职业学校校企合作的改革尝试已经大规模展开,但合作层次较浅、水平不高,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尚需职业教育工作者群策群力地进行解决。

关键词:北京市;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是各国职业教育普遍采用的模式

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技能型人才,企业需求是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标杆和动力,各国、各地职业教育模式虽各有特点,但也凸现两大共性,即强调“能力本位”与“校企合作”。如美国政府自1975年开始推行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教育计划”,继而又提出了“学校与地区共同成长”的办学方针;英国的BTEC教育模式①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性,鼓励学生完成课业、企业实践和社会调研,把发展通用能力作为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澳大利亚TAFE教育模式②由企业、专业团体、学校和教育部门联合制定职业教育专业和课程内容,行业企业不仅参与有关教学工作的宏观决策和规划,还参与职业学校办学的全过程和教学质量的评估;日本职业教育领域近年来调整培养目标,从偏重知识教育转向加强“生存能力”教育,加强职业教育与家庭、社会的联系,进一步推动专科学校等与地域和当地产业界的联系;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将整个培训过程分为工厂企业和国家职业学校两大主体,企业实践与学校教学密切结合。

校企结合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重要的改革议项已获得了教育部门和所有职业院校的广泛重视。校企合作的改革方向已经成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性选择,但受到办学性质、办学条件、外部资源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校企合作究竟能否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全面实现以及将以何种形式实现,都是职业教育改革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和巨大难题。

北京市中职学校数控专业校企合作情况

随着我国数控技术的发展,数控应用领域不断扩大,行业、企业对从事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和数控设备维修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加。北京市许多职业学校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增设了数控专业课程,但数控技术涉及机械制造、微机控制技术、软件技术、液压技术、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机械制造工艺等多种专业技术,需要学生在毕业时具备数控编程、数控设备操作和一定的设备管理、维修能力,既应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更应具备熟练的编程和操作及维修技能。如果不加强与企业结合,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很难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人才,这就需要建立一种与行业发展、企业需求密切贴合的教育体制。

本文通过对参加北京市数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的专业教师发放问卷和对开设数控专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发送电子问卷两种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在本次问卷调查中,男性数控专业教师为44名,女性教师为34名,所占比例分别为56%和44%;其中30岁以下教师31名(占39.7%),31~40岁教师20名(占25.6%),41~50岁教师24名(占30.8%),51岁以上教师3名(占3.8%)。此外,笔者采用访谈法对部分教师和企业专家进行访谈,访谈结果对分析校企合作影响因素和问题、对策等方面起到了有效的补充作用。

(一)教师对现有师资水平的认知态度

在对数控专业的教师调查中,大部分教师对现有师资水平持乐观态度,认为现有的教师水平和教学设施能够满足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需要。在校企合作的运行过程中,学校方面的软硬件已经基本齐备,在现有师资水平下开展校企合作是具有可行性的。

(二)校企合作形式

按合作的深度进行层次划分,校企合作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浅层次合作,如到企业参观、调研、成立咨询委员会讨论人才培养计划等;二是中层次合作,如订单培养、校企共同拟订教学计划、修改教材、企业捐赠教学设备、委派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学校为企业培训等;三是深层次合作,如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共建实训基地,学校针对企业的发展需要设定科研攻关和研究方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工艺技能、物化产品和经营决策,提高整体效益。

对职业学校校企合作方式进行调查发现,74.3%的学校都采用了参观、实习等方式,超过半数的学校会与企业共同商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而其他校企合作方式的采用频率均低于35%。统计结果显示,浅层次的校企合作方式应用较广泛,而中层、深层的合作方式采用率较低。

(三)校企合作途径

31%的学校主动积极地与合作单位建立了合作关系,而企业主动与学校联系促成的合作占21.5%,由学校主管机构促成的合作占22.1%,由行业协会等中介部门促成的校企合作只占6%。对校企合作途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职业学校与企业进行合作,是一个利益共享和利益冲突的复杂博弈过程,既存在需求共识,也存在需求分歧。在校企相互结合的过程中,学校的态度相对更积极一些,学校主管部门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则显得微乎其微。

(四)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校企合作的影响因素很多,调查结果显示,校企双方对合作项目的相互信任、关心程度、持续支持力度是最具影响力的三项因素;政策法规环境、主管部门的协调与职业教育经费保障也起到很大影响作用。相对来说,合作双方的利益分配和地理位置是否接近则是校企合作过程中考虑的次要因素。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在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存在着许多的障碍和困难。根据以上调研情况,可总结如下几点:

(一)校企合作缺乏调控

对企业缺乏相应的约束和调控德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对企业培训责任有明确规定。我国相关制度还处于真空状态,企业缺少员工培训方面的压力和动力,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低。企业对有直接效益和短期效益的合作项目一般能够接受和给予配合,对有间接效益和长远效益的项目则敬而远之。在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关系中,学校成为主动方,企业成为配合方,双方的地位、投入、利益等多方面都是不均衡、不对等的,不能达成长效的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的监督评价机制不够健全监督评价机制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保证。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缺乏专门的监督评价机构对职业学校学生进行统一标准的、规范的考核,一般都是由学校自行出题对学生进行考核,教学质量缺乏约束和横向比较,学校评价结构缺乏可比性。

(二)法律保障不够有力

职业教育发展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机制,职业学校发展基本处于自发状态。许多问题由于缺乏法律依据而相互扯皮,学校疲于应付各种社会问题,不能将全部精力放在开发校企合作模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等核心工作上面。

(三)校际交流不够充分

职业教育学校都强烈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都或多或少地进行着相关的教学改革,但校与校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各职业学校都在“闭门”思考校企合作的问题并进行多种尝试,力图攻克难关。但校企合作这一项课题涉及面广、影响程度深,仅靠几所学校的创新型经验推广只能教会表面功夫,不能深刻解决核心问题。

(四)合作层次定位不够准确

通过调查我们知道,现今的校企合作基本滞留于预就业、校企座谈研讨这些领域。从校企合作深度上看,这些合作都属于比较浅的层次。如果学校浅尝辄止,校企合作只能成为镜花水月的美好愿景,不能为职业教育真正注入活力。

(五)合作视野不够开阔

我国职业教育学校进行校企合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往往是就业问题,进行校企合作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份好工作,这种合作思路是比较狭隘的。我们的教学目标不应是单纯提高学生实操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而应强调发展学生兴趣、爱好、能力、专长和人格培养等方面综合素质,强调多样性的体验、经验,全方位、多形式地开展合作教育,开阔校企合作视野。

校企合作对策

(一)理顺培训机制,创设校企合作教育的内外环境

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增强企业合作驱动力严格执行劳动者岗前培训制度,加强职业学校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在推动职业资格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方面的作用,可以大大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效率,使校企合作能够自觉、自愿、自然地展开。除了完善现有制度外,还要依法明确企业培训权责义务,出台企业培训补贴制度、校企合作利益分配管理制度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校企双方的合作热情,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高效推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注重教学质量,建立校企合作质量评估体系目前,对校企合作教育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评价,还没有一个可供实际操作的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教育健康、规范地发展。研究和建立校企合作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并实施评估,有利于监督、检验学校培养人才的效果,以便进一步调整模式,使之更好地为教育、经济发展服务。校企合作质量评估体系应明确实施、管理部门,按照培养中级工、高级工的不同标准制定详细的评价指标,从技能应用方面、综合素质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对考核结果公开公示,提高职业学校的竞争服务意识,提高校企结合培养人才的质量。

(二)增进校际交流,创建职业教育领域公共发展平台

搭建资源共享的公共实训基地平台专业实训设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开设同一专业的学校如果分散购买,则既达不到学生实训工位要求,又造成资源重复浪费。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区域划分,集中资金建设大型公共实训基地,是资源有效利用的良好办法。实训基地既可提供学生综合实训,又可提供企业员工在职提升培训,还可提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为校企结合搭建宽厚的合作平台。不同学校的学生、教师、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可以在一个公共平台上进行合作交流,全方位提高校企合作质量。

搭建教师集中培训的师资提高平台职业学校教师一般都是以学校内部“老带新”的方式进行培训,培训效果不理想。近几年,通过主管部门的协调,各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能够进行集体交流和培训,但交流广度和深度都还有待提高。应针对专业建设情况展开多层次、多形式的校际交流,提高专业教师的水平,特别是技能操作水平,建设一支能打校企合作教育硬仗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搭建校企合作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智能平台相对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我国的职业教育研究能力显得比较薄弱,对于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缺乏理论意义的总结,使得一些经验和做法不能得到有效推广。可以建设职业教育研究网站,开设专题探讨校企合作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可以在职业教育研究期刊开设专栏进行研究;可以召开专项研讨座谈会进行专题探讨。总之,校企合作中遇到的问题必须由合作主体加以解决,建立一个专门的智囊平台是必要的。

(三)拓展合作思路,树立正确的校企合作教育理念

放眼市场,找准校企合作利益结合点要使校企合作转化为双方的自觉行为,关键是要找准双方利益的结合点。找准了各自利益的结合点,学校和企业才能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长效合作机制,达成预定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合作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合作教育的形式、途径和规模,主要取决于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市场运行机制日益健全,利益驱动机制的作用日益强烈。在市场大环境下,一味地依托行政力量协调显然已经不切实际,只有立足市场,找到校企合作的结合点,以此为基础开展校企合作,才能取得成效。

提高认识,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我国职业教育注重就业的重要性、针对性,本身无可厚非,但学校整体教育理念过于注重就业能力的培养,则会急功近利,偏离教育的主要航线。现今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是多元化的,综合能力培养是教育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任务。所以,在校企合作教育中,职业学校要扭转观念,提高认识,充分挖掘、发挥学生特长,锻炼其组织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培养其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团队意识,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立足本土,办出校企结合教育特色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很多现成的校企合作模式,但决不能盲目照搬乱套,必须博采众长。我国校企合作教育还处于发展进程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我们必须严肃认真地结合职业教育历史、现状进行分析,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选择性地学习和引用,对具有创新性的经验加以总结,在充分利用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创设具有我国职业教育特色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

注释:

①BTEC是英国权威职业资招考试和颁证机构之一英国商业与技术教育委员会(theBusinessmdTechnologyEducation Council)的简称。该机构成立于1986年,它由商业教育委员会(BEC)与技术教育委员会(TEC)两大职业资格评估机构合并而成。其主要任务是课程开发、教学大纲编写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颁发。

②TAFE(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是指澳大利亚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它既进行初级职业培训,也进行高级职业培训。

参考文献:

[1]罗炜,唐元虎.国内外合作创新研究述评[J].科学管理研究,2000,(4).

[2]赵云良.产学研合作的理论背景[J].江苏高教,2000,(6).

[3]刘小芹.订单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J].中国高等教育,2004,(17).

[4]杨著,李曼丽.当前美国企业培训的现状、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2).

作者简介:

崔俊荣(1979—),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市顺义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技工学校教务主任,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数控专业北京市中职学校
数控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以数控专业毕业生企业调查促进教学改革
数控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浅谈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应用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