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院校长应努力成为“职教专家”

2009-05-31 08:24徐家林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摘要:温家宝总理提出“教育家办学”,在职业教育领域,就是提倡“职教专家”办学。高职院校院校长成为职教专家,这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规律的客观必然。研究高职院校院校长成为职教专家的制约因素,探讨职教专家的成长路径,对促进职教专家成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院校长;职教专家

“职教专家”与“教育家”的关系

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教育家办学”。《中国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强调“国家提倡教育家办学”。很显然,这是一项新任务,也是时代的呼唤。笔者认为,“教育家”是一个总的称谓,应该分为不同的领域和层次。在职业教育领域,就应提倡“职教专家”办学。

“教育家”称号的由来与演变中国人最早使用“教育家”一词的是近代学者梁启超。1901年,梁启超所撰《南海康先生传》第四章题为“教育家之康南海(有为)”,文中多次使用“教育家”一词。“家”,指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专门活动的人,“教育家”这一合成词由“教育”与“家”两个词素组成,指掌握教育理论知识或专门从事教育的人。在梁启超率先使用之后,“教育家”曾长期作为中性词,在其前后缀以某个修饰词才带上感情色彩。陶行知曾指出三种类型的教育家:政客的教育家,书生的教育家,经验的教育家。上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谈到当时的学校教育时,甚至“希望至今还存在的一班造孽的教育家死尽”。可见当时的“教育家”常常作为中性词,加上“第一流的”、“造孽的”等修饰词后,才具有不同的色彩。“教育家”称号在人们传播、接受和使用过程中不断增殖新的内涵,越来越多的人赋予“教育家”褒义的色彩,使之成为一种荣誉称号,专指具有高尚人格,在教育上做出杰出贡献并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

“职教专家”是“教育家”的一种类型“教育家”是一个总的称谓,应该分为不同的领域和层次。如医学教育家、农业教育家、语言教育家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类型,应有自己的专家,即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专家。但如何称呼,却遇到了麻烦,如称“职业教育家”,则会使人理解为“职业化的教育家”,不能表达自身的特有规定性。因此,笔者用“职教专家”一词作为从事职业教育工作的专家的专有名词,既强调了是教育家的一部分,是教育家的一种类型,又显示了自身的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这就规定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首先是有其他类型教育都具有的一般属性,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同时又有其他类型教育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它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是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的,它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这些特殊属性,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具有其他类型教育的不可替代性。这种不可替代性,又决定了对其管理者和举办者的基本素质有特殊的要求,是其他一般教育家所不可替代的。这就是说,要由职教专家来办职业教育。

高职院院校校长成为职教专家的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院校长(应是党委书记和院校长,为表述方便而这样称呼。以下同。)成为职教专家,应当与厂长经理成为企业家一样,是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经济、教育发达的标志。因此,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发达,是职教专家成长的前提和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高职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应当有与之相匹配的职教专家。

高职教育的大发展,应当孕育出自己的职教专家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高职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年,全国高职院校招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名副其实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大发展,也应造就出一批高职教育专家,这是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规律的客观反映。高职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它本身也要求必须产生自己的专家,这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逻辑。高职院校需要一大批思想好、作风硬、懂专业、会管理的专门教育家来实施领导。

高职院校大发展,应当造就与之适应的教育家队伍高职院校的规模逐年扩大,多者已达一万余人;同时,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外部制约因素越来越众多,动态变化越来越迅速,没有真正的职教专家来管理学校,就难于应付高职教育管理改革越来越深化的新形势。特别是高职院校不可避免地要进入生源市场、资金市场、人才市场,高职教育的竞争日趋激烈。作为高职院校的党委书记、院校长,必将从思想、观念到战略、策略上尽快适应市场化形势,使自己处在主动竞争的地位。这就要求管理思想、管理手段、管理法规、管理人员的素质等要尽快与之相适应,特别是急需真正的职教专家来领导和管理学校。这种变革,既可以为高职教育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又能在新的体制和环境中造就一代新的高职院校领导人,使他们成长为适应和引导高职教育市场化潮流的新一代教育家——职教专家。这是时代的进步、事业兴旺的必然。

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需要有勇于开拓新局面的职教专家的大胆尝试如何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使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名气,这就需要学校有懂得职业教育规律、敢于开拓创新的书记和院校长来筹划、设计和推动。这种校内的教学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的成败,对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对于职教专家的成长也休戚相关。没有职教专家的气质、改革家的魄力,不可能实现和深化学校内部的改革;同样,没有校内各项改革的成功与成效,职教专家、改革家也难以成长起来。因此,校内改革是职教专家施展职业教育谋略的舞台,也是孕育和造就现代职教专家的沃土。

高职教育的自身规律需要职教专家办学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的独特的客观规律和特色。比较明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方面。这种导向性,又主要体现在劳动力市场对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决定性和劳动力市场自身的不确定性上。当前,在高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办学目的不够明确,基本沿袭普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思路,改变了办职业教育的初衷。二是与实际需要相脱离,不是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就业需要来设置专业,而是有什么条件就开办什么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不被市场所接受。三是质量不高,学生学不到真正的本领,适应不了岗位的要求。这些问题的存在,最重要的原因是对发展高职教育的目的不明确,对高职教育的本质属性存在模糊认识。因此,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是高职教育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正是基于这些因素,高职教育必须由职教专家来办。

高职教育对外开放,需要有中国特色的职教专家跻身世界教育家行列为借助国际社会的高职教育资源,很多高职院校实行中外合作办学,培养高技能人才。这种对外开放,涉及教育质量、学校名望和知名度,没有明确的办学思想,没有国际知名的院校长,没有产生国际影响的专家学者,就难以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职院校院校长,既是高职院校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我国高职教育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高职院校院校长成为职教专家的制约因素

既然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高职院校院校长成为职教专家准备了物质基础和客观条件,那么,为什么时至今日我国的高职院校院校长们却很少成为职教专家呢?

办学时间短,积淀浅我国高职教育的建立和发展二十多年时间,从孕育到发展,从决策到实践探索,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高职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具有独特性、先进性、积淀性、稳定性和发展性,而传统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往往是困难和缓慢的,这决定了我国高职教育实践探索过程的复杂性。受几千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思想的影响,人们鄙薄技术,轻视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实际上成了一种弱势教育,学者不愿学,教者不愿教,管理者也不愿管理。从总体上看,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政策不配套、特色不明显、办学规模和水平还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职教专家自然是不容易的。加之教育主管部门缺乏确认机制和舆论宣传,即使有少数职教专家,也难以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

体制的制约、任期制的影响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管理体制、院校长选拔机制、干部任期制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院校长成为职教专家。一是高校“管理行政化”。按照《高等教育法》,高校拥有包括专业设置、教学活动组织、科学研究、招生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但在现实中,基本上都由行政命令主导,高校很难有相应的自主权,很难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办事,而是按照行政逻辑、用行政手段办学;院校长是官员身份,不是职教专家。二是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事务管得过多、过死,院校长即使有自己的职教思想和主张,也难以顺利实施,因而,院校长的主观能动作用难以完全发挥出来。三是在选拔院校长时,偏重选拔业务专家,而较少考虑职教专家的因素。强调专业素质多,而较少关注教育意识、教育管理理论和能力。上岗培训方面,真正系统地学习职教理论和职教管理知识的时间很少。四是任期制的负效应。当高职院校院校长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积累了一定经验,刚成为领导管理职业院校的行家时,他的任期又到了,可能其职教思想刚实施就换届了。

高职院校院校长自身的因素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来分析,高职院校院校长能不能成为职教专家,固然与体制、机制等客观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但外在因素毕竟是外因,关键在于高职院校院校长自身的主观努力。纵观近现代教育家的成长过程不难发现,自身的优良素质是高职院校院校长成为职教专家的主要因素。

高职院校院校长怎样才能成为“职教专家”

为了让更多优秀的高职院校院校长成长为杰出的职教专家,让更多的职教专家在办学实践中创造辉煌的业绩,政府和社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要创造适宜职教专家成长的环境和条件一是比较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让职教专家在成长过程中始终有一种安全感;二是比较崇尚知识、尊重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环境;三是催人奋进的改革创新与开拓竞争的环境;四是有团结合作气氛的环境。

政府要采取一整套相辅相成的相对稳定的政策措施,确保职教专家的健康成长一要搭建平台,提供机会,帮助和引导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校长、优秀教师在办学实践中成长;二是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要简政放权,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使高职院校院校长们大胆实践,能够逐渐形成自己的办学思想、办学风格;三要坚持“双百方针”,发扬学术民主,实行学术自由,不求全责备。

要大力宣传职教专家形象,形成尊重职教专家、学习职教专家的浓厚社会氛围在宣传职教专家方面,胆子要更大一些,声音要更强烈一些,宣传要更深入一些,树立职教专家的良好形象,激励和支持一批优秀教育工作者攀登职教专家的高峰,让名副其实的职教专家光荣地获得“职教专家”的称号。

高职院校院校长本人要自觉、自知、自立、自强、自我完善自觉,就是自觉地认识任期管理目标,并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自知,就是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缺点、弱点和错误,虚心向一切比自己强的人学习,永远把自己置身于干部与群众监督之下;自立,就是不等、不靠,敢于竞争,具有必胜的信念;自强,就是勇于进取,敢于用自己坚定的职业教育信念和丰硕的管理成果自强不息;自我完善,就是在知识结构上不断更新、补充和调整,在素养上不断自我培养,以弥补不足,在领导班子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1]许可峰.“教育家”问题研究述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2]滕纯.毛泽东教育活动纪事[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

[3]周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7-10/16/content_7111903.htm.

作者简介:

徐家林(1949—),男,江苏淮安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