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高职院校的全面素质教育

2009-05-31 08:24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专业技能高职院校

王 琦

摘要:高职教育除了要致力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外,更重要的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实施全面素质教育。高职院校要分析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现状,在具体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时,要把握一个“度”,完成两个“转变”,做到三个“结合”。

关键词:高职院校;全面素质教育;专业技能

高职院校学制相对较短,学生的专业至上观念及实用主义思想根深蒂固,如何推动和拓展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高职院校全面素质教育现状及其深层原因

全面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全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是教育思想从重视传授知识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统一,再到全面素质统一的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体现教育对人的全面关怀,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专业、轻素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过分重视专业技能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这种状况是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

高职院校内部专业教育思想根深蒂固,阻碍了全面素质教育的实施高职院校虽然与普通高校不同,但学校内部同样受到传统专业教育思想的影响,这是全面素质教育推进过程中来自高职院校内部最主要的思想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从单纯具有较强专业基础知识逐步向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化,培养现代社会需求的素质全面的“全人”,相对比较困难。

社会对高职院校评价标准错位,误导了全面素质教育的开展社会对高职院校评价内容涉及办学水平、科研水平、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等诸多方面。这些评价标准更多地注重硬件设施的优劣,而涉及人才培养质量,要么缺失,要么只注重专业教学水平的衡量,忽视对人才质量的全面考核。高职院校追逐指标体系规定的评价标准,虽质量意识普遍加强,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得到强化,但却忽视了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

实用主义教育观念的偏见,影响了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社会分工日趋严密,人们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受教育者对接收高等教育的兴趣,往往不在于自身能学到什么,而在于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可以获得一定的专业知识,毕业以后能得到相应的收入,学生对专业以外的内容大多持一种可有可无甚至漠不关心的态度。因为受教育者持有实用主义观念,直接导致对全面素质教育的漠视,从而形成了政府与学校重视,而受教育者漠然置之的现状。

专业技能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的辩证关系

专业技能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在育人目标上是一致的,但在育人功能上却各有侧重。前者强调知识传授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后者重视价值观念的确立及精神情操的陶冶;前者着重解决“才”的问题,后者着重解决“德”的问题。正由于此,在高职教育实践中往往会产生厚此薄彼、专注于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全面素质教育的问题。

进入19世纪以来,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在与人文教育的激烈竞争中,科学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主流,占据了高等教育内容的主体地位,并日益得到强化,如今,重视学生技能培养的高职教育尤其如此。这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走向另一个极端,学生的人文素质每况愈下,严重地影响了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虽意识到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但采取的措施大都是压缩科学教育的课时数,增加人文教育的内容,或开设一些专门讲座等等,并没有达到全面素质教育的预期效果。

为解决这个问题,应将专业技能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二者结合起来,将文化素质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改革教学评价方式和考试方法,采用笔试、口试、答疑、现场考试、操作类型考试等多种考核形式,着重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构建以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体系。

以人为本推进高职院校全面素质教育

教育通过人的个体发展实现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教育目标的极致即人的个体发展的理想境界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因此,应该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实现专业技能教育与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切实确立起人的中心地位,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一方面以现代人学为基础,强调以人为本位,尊重人的本性,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以实现人的价值、丰富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提升人的生存意义为中心,把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人格完善和精神升华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且提出要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及生存能力打好基础的理念;另一方面,在重视人的发展、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及社会发展的核心的同时,还非常重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倡导通过教育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实现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全面素质教育的理念是我国当前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要把握一个“度”全面素质教育的任务是以培养学生正确做人和做事的态度和能力为主线,着重文化熏陶,兼顾拓宽知识面和生活基本技能训练,使人的社会性、人性及工具性协调发展。高职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职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和身心教育等方面,不能把素质教育片面理解为各种素质均衡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形成与职业定位相当重要,否则,培养出泛泛的只有一般知识而缺乏专业技能的毕业生,不但学生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社会也会缺乏合适的劳动力。高职院校必须根据我国国情,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学校自身实际,确定各种素质培养的比例,要把握好这个“度”。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要完成两个“转变”一是要转变以发展智力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二是要转变以做事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做事与做人相结合的教育观念。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教育是使人成其为人的事业”,即教育是把“自然人”培养为“社会人”的过程。我国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完成两个转变势在必行。

实施全面素质教育要做到三个“结合”(1)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在高职院校的课程表上,专业理论课程、职业技能学习、实践技能训练基本上安排得很紧凑,专门开设素质拓展类课程并不现实。课程固然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但并非全部,学校开展素质教育可以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有计划、有目的地依托一些选修课、讲座、竞赛活动进行全面素质教育。此外,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导,在素质教育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育。不仅是德育教学,在基础理论教学、专业课程教学、甚至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也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素质教育资源,关键是教育者必须有强烈的教书育人的意识,授业与育人并重,要改变教学方式,以自己高尚的道德行为和情操影响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融入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科学与人文融合对于高职院校尤为重要。(2)与“两课”教学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当今我国社会处在高速发展的时期,中西方文化不断地交流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两课”是对学生进行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进行理想信念、伦理道德、民主法制教育,可以使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为祖国、为人民贡献青春的志向。(3)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必须创造一种浓郁的校园氛围,必须把全面素质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全校教职工都要有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理念,以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融入社会生活,从而促进自身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邓传德,等.也谈当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16).

[2]王义遒.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中的“博通”与“专精”[J].北京大学学报,2008,(3).

[3]李艳芳.关于高职院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思考[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2).

作者简介:

王琦(1976—),江苏盐城人,江苏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技能高职院校
声乐小组课训练方式初探
教育改革对高校文秘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有感高职院校的专业技能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