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2009-05-31 08:24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景观设计高职

黄 鹄

摘要:对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旨在促进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景观设计;课程设置

随着景观设计学科的蓬勃发展以及国内设计市场对景观设计人才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各地高职院校纷纷设立景观设计专业。景观设计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在国内办学时间短,发展不够完善,缺乏特色,因此,景观设计专业在教育教学等方面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笔者拟对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高职院校实际与景观设计的市场走向,提出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教育改革的一些设想。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景观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职业称谓最早是由美国景观设计学之父奥姆斯特德于1858年提出的。1863年,这一称谓被正式作为一种职业的名称。1900年,奥姆斯特德的儿子弗雷德里克与舒克利夫在哈佛大学开设了景观设计课程,并在全美首先设立四年制景观设计理学学士学位,正式确立了景观设计学的学科地位。

20世纪20年代,我国部分高等院校曾经开设过诸如《庭园学》、《庭园设计》和《造园学》等园林专业课程,实际上拉开了我国景观设计专业的序幕。50年代初,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与清华大学营建系曾合作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园林专业,这与梁思成先生、吴良镛先生和汪菊渊先生等的贡献是分不开的,标志着中国景观设计学科的形成。此后,一些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农林类院校和建筑类院校也相继设置了园林专业或讲授相关课程,使我国的景观园林专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历经岁月沧桑,其间专业名称较为混乱而不统一,直至今天,我国只有少数高等农林院校和美术院校具有较为完善的景观专业学科体系,而大多数院校其课程内容和教学体系主要承袭旧的传统体系,尽管近年来有所改进,但与现代景观园林体系相比差距甚远,教育体系与课程设置亟待现代化。因此,更需要深化景观设计专业的教育改革,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景观设计是跨学科、跨专业的一门艺术,是具有特色的独立体系。但不同性质的学校设置的景观设计专业侧重点各不相同,专业名称有所区别,设置的课程也不尽相同,景观设计学科的培养目标也相差很大,各自为政,缺乏互相融合、交叉,没有统一的方向,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相差很大。

课程设置比较随意我国的高职院校起步晚,加上很多高职院校由于建校时间短等原因,各校在景观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上的随意性较大。据笔者了解,有些院校的课程设置每年都在更换,一任领导一种做法,课程设置缺乏稳定性。开设的课程有的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有的课程结构不合理,课时分配严重失调,“因人设课”的现象屡见不鲜,总是停留在摸索阶段,不能形成适应本校与地方特色的课程结构。

景观设计专业名称与课程设置不统一 迄今,我国对景观设计学科中的一些概念和专业名称尚存在争议,课程设置也不统一。如在专业名称上,林业院校多称之为“风景园林”,建筑院校称为“景观建筑学”,艺术院校则称为“环境艺术设计”。在课程设置上,农林院校以风景园林、园艺为主;工科院校以建筑、城市规划为主;艺术院校以艺术设计为主。一个完整的设计学科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几方面知识的有机结合,不可偏废,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的应该是一个知识体系,而不是“偏科”。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因不同的院校对景观设计学科有不同的理解而差距明显,呈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课程安排不合理在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中,很多院校基础课的开设比较杂乱,甚至没有仔细斟酌基础课程应该怎样有序地穿插与组织。一些院校与专业设计课程相关联的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的开课顺序前后颠倒,学生一年级入学时,专业课还没有开,园林工程预算、材料与施工等课程就接踵而来,学生学起来一头雾水,因为对于设计课还没有初步的认识,不知道这些课程究竟与专业设计有什么关联,所以接受起来感觉既困难又乏味,课虽然开了,但教学效果却不佳。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设计课三者之间的衔接也不尽合理,容易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创新能力差等问题。

理论课程设置偏轻设计史论课程是各高职院校容易忽视的课程。张道一先生在为奚传绩教授编写的《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一书所写的导言中指出:“手上的功夫能够看得见,孰高孰下,一眼便知,可是心中的修养则是看不见的,就像吸收维生素一样,一时难以见效。因此,便容易造成一种误解,以为学理论没有用,这是一种非常表面的认识。艺术设计的实践和理论是事物发展的一对关系,两者缺一不可”。可见设计专业的史论课程同样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比如设计史、园林史、中外建筑史、城市规划原理及美术概论等课程都是景观设计学科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这些课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设计素养和审美情操,而且对学生的设计创作灵感、理念、思路都有较好的启迪作用,有些理论本身对设计就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如景观规划原理和景观设计理论等。

管理滞后,实践环节薄弱就国内高职院校的教学情况看,学生数量多,管理滞后,工作室教学制教学不太合理;由于每个班级学生较多,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后期的毕业设计课的安排上,学生往往不能自己选择专业方向,在选课、选题、选择教师方面都会遇到问题;作为实习场地的工作室也没有相应的教学设备,形同虚设。

景观设计专业教育改革的设想

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分析目前国内景观设计学科教育存在的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地认识问题,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方法和理念,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认识高职院校景观设计专业教育,实行教学改革,提高国内景观设计专业教育的水平。

规范专业名称与专业性质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较强的边缘学科,是协调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及自然环境诸多关系的科学和艺术,其目的是创造环境优美、生态和谐、反映时代要求且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正因为该专业的学科涵盖领域广大,故专业名称较为繁多,科学合理地规范专业名称与专业性质是至关重要的。规范后的名称应能涵盖或突出当代景观设计的主要特征,具有时代精神。统一的专业名称应既有利于学术交流,也可使专业培养目标更加明确,有利于现代景观文化的发展。

改革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景观设计学涉及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及人文科学,具有相当强的综合性和边缘性。正因为该专业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无论是林业院校还是建筑院校或艺术院校,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都比较狭窄,没有涵盖现代景观设计学的完整内容。因此,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要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合理设计课程比重,依课程规划确立景观设计专业教学的正确方向,重视系统专业知识教学与技能培养,注重教学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

采取阶段式教育,突出景观设计专业核心课程三年的景观设计教育可分四个学习阶段:学科基础训练阶段(一年级)、专业基础训练阶段(二年级)、综合提高阶段(三年级上)、实习实践阶段(三年级下)。第一阶段,打好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如素描、三大构成、景观制图、透视、速写、计算机辅助设计等。第二阶段,重点学习景观设计的专业课程,如景观设计Ⅰ、环境设施设计、景观植物等。第三阶段,在初步掌握景观设计专业基础知识的条件下进行综合训练,如小区环境设计、广场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设计、景观设计Ⅱ等。第四阶段,开展更为专业化的景观设计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这一阶段主要以毕业实习、毕业考察、毕业设计的形式进行。此外,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可将景观设计专业的技术性课程,如方案快速表现、表现技法、计算机辅助设计等贯穿到各年级、各阶段的课程教学中,通过不同设计课程的不同教学环节要求,将理论知识有机地融入专业设计系列课程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景观设计技能。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计划中,应重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训练,如在课题设计之前,除介绍有关课题设计的知识和方法外,可适当增加设计案例的介绍,可通过参观一些相关的优秀实践作品,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设计作品的成果效应,并对其进行评价总结,从而对设计课题有更深的理解和领悟。在设计课题的选取上,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如鼓励学生将公司或企业的课题带到学校里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或让学生参与教师承接的工程设计项目,在设计实践中将课堂内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建立一支高质量、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对于景观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科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大部分高职教师虽然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毕竟缺乏工程实际经验。因此,在师资的遴选方面,应大胆跳出现有教育模式的窠臼,聘用著名公司、企业单位或其他教育机构具有特殊技能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甚至可聘请资深匠师作为教师。因为景观设计是一门注重实践设计能力培养的课程,要求专业教师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能结合自己设计实践的专业背景,更好地指导学生完成课题设计,从而真正使知识传授与实践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克服以往的教学“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学得灵活,掌握得牢固。首先,要注重互动性课程教学,打破讲台的局限,要有新颖的内容及能够引起争议的话题,进行师生对话式授课,提倡学生之间的交流式学习以及教师与客户、学生与客户的对话。其次,要注重模拟性课程教学,即把设计带到假设的实践中,再回到学术中的教学过程模式。全面模拟真实的设计过程,使学生置身于现实的设计氛围同时又具有学术价值的设计过程中,而且模拟过程的成本应该尽可能地小。再次,要注重成果展示在课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课程结束后,应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统一规划和统一装裱,或制作成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评析、总结和点评。

总之,景观设计专业要紧密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对景观设计学的学科教育体系进行不断调整,吸收其他学科的最新成果,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开放的姿态深化景观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出综合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李迪华.景观设计:专业学科与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俞孔坚.哈佛大学景观设计专业教学体系[J].建筑学报,1998,(2).

[3]林广思.回顾与展望——中国LA学科教育研讨[J].中国园林,2005,(9).

作者简介:

黄鹄(1978—),男,福建仙游人,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建筑内外环境设计。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景观设计高职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