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职院校图书馆坚持主题特色的必要性

2009-05-31 08:24谷加恩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图书馆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与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院校有所区别。受到办学条件的制约,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不能盲目攀比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不能只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建设,而应结合自身特色与学校的专业特色,走主题特色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图书馆;主题特色

高职院校与侧重于培养理论型人才的普通高等学校不同,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不能照搬普通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模式,必须走出一条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发展道路。高职院校的自身性质与教育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图书馆不可能像普通高等院校图书馆那样追求数量大、品种多,而必须坚持主题特色的发展道路。

所谓主题特色,即对某一主题(新增专业)相关文献的收集设有专项资金,由专人负责;采取现采、定购、交流等途径收集文献;主动与系(部)联系,下发订购目录、新书入藏通报等,征求教师与学生的意见;做好配合主题文献的收藏工作,以确保该类文献在短时间内有一个质与量的变化,以满足教师与学生的需要,从而形成明显的特色。

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之所以要坚持主题特色,有其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

首先,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市场化倾向决定了不能照搬普通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模式。

相对于普通高等院校,大多数高职院校办学历史短,很多是由中等职业学校或中专学校合并升格组建而成的。升格后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基础馆藏仍体现出原有的馆藏痕迹,与升格后的层次不相吻合。过去的馆藏图书既有中专层次,也有高校层次,有的学校建校时间较长,相当一部分库存自然科学类图书的出版年代已很久远了。各个学校在发展过程中所设专业也是不断变化的,有的专业名称发生了变化,专业内涵也就发生了改变,但主要是涵盖的面更广了,专业面进一步扩展了。根据招生情况,有的专业逐渐消亡,不再有生源,有的专业招生情况时好时坏,有的专业则在沉寂几年之后又体现出很强的生命力,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学校会开辟新的专业,在新专业上会有较大的投入,而且高职院校升格后会面临合格评估等。凡此种种都表明,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如何在文献资源建设中与变化的情况相适应,是值得高度重视的重要问题。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不同,其性质决定了专业设置受市场影响极大,专业设置不仅越来越多,而且更新频率高、速度快,有的专业在开设当时属于“热门”专业,但几年后可能就会沦为“冷门”。这一切不仅使高职院校新购图书及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给图书馆工作人员带来管理上的很大麻烦,可能会付出相当多的无效劳动,带来人、财、物的浪费,而且也给图书馆采购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一方面,过去适应中专层次需要的图书资源因专业调整失去了“用武之地”或利用率降低;另一方面,由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市场化,新设专业增多,而且专业的新陈代谢很快,有些专业可能当年因为市场需求旺盛,招生规模大,但几年后有可能因各种因素的影响招生萎缩。这种情况势必严重影响图书馆工作的顺利开展。这些问题突出表现在高职院校图书馆文献资源的收集方面,专业文献资源的采购如果数量太少,满足不了教学与科研的需要;如果太多,则会供大于求,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即便事前做好调查,因市场变化莫测,也很难保证作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新购图书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且会严重浪费宝贵的图书采购经费。

普通高等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理论水平,重点是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并且专业设置历史比较悠久固定,很少随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搜集、工作流程等方面比较稳定,文献资源的搜集可以日积月累,选购的图书资源品种多、数量大(当然也要视学校的财力而定)。高职教育的培养目的与专业设置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要求高职院校图书馆拥有很大的藏书量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必须把工作重点放在学校专业设置与学科建设上,必须根据学校的特色与优势,走出一条既具有高职教育特色,又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道路。

其次,脱离职业教育特征的评估指标容易导致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重“量”轻“质”。

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在教育部公布2004年限制招生的普通高等学校名单后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图书馆的生均藏书量为五个基本指标之一。经过整理后的高职院校图书馆评估指标如表1所示:

教育部评估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按在校学生5000人、生均80册图书计算,共需40万册图书才能达到评估要求。而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量除个别院校之外,与评估要求的差距普遍较大。为了凑数字,一方面,在图书采购过程中片面追求数量,以求以最少的钱购最多的书,导致薄本书、低价书、打折书大量流进图书馆,藏书数量高了,但藏书质量很低,图书馆实际(有效)藏书量远低于标准,这与评估的初衷是相违背的。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生均藏书量标准,从“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的角度来说固然有积极的意义,但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又违背了“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目的。另一方面,图书剔旧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图书馆的藏书剔旧是图书馆藏书建设中重要的基础工作,是馆藏机体吐故纳新的过程,图书馆必须对知识老化、观点陈旧、有政治性错误或复本较多且不符合读者需要的书刊进行剔旧,这样可有效地减少或避免读者翻检旧书甚至使用旧书带来的消极影响,对提高藏书质量无疑具有重要意义。但许多高职院校图书馆为迎接评估而凑数量,图书剔旧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对不少陈旧、破损的图书与没有使用价值的图书或不剔旧,或打包积库,或依旧占据书架,干扰着读者的读书选择,传递着不恰当的信息。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生均藏书量几乎接近普通本科院校。据统计,2005年,独立设置的高职(专科)院校图书馆生均图书拥有量为64.7册,这一指标基本上接近本科院校的水平,至于图书质量则委实难以让人信服。在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中,我国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图书馆生均藏书量的比值范围为1.4~1.25,而在美国,根据2000年的统计调查,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图书馆生均藏书量的比值为5.17。同时,根据对美国学习资源计划标准的分析,其藏书量标准的合格水平为生均藏书量30~10本;生均藏书量的优秀标准为45~20本。根据最新资料,截至2000年9月30日,在美国社区专科技术学院中,仅有70%图书馆藏书量超过10万册,平均每个全日制学生拥有的藏书量25%的学校少于10册,50%的学校少于18册,75%的学校少于31册;每年生均新增图书数量,25%的学校少于0.3册,50%的学校少于0.7册,75%的学校少于1.3册。我国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实际状况已达到美国的优秀标准,而在我国教育部的评估指标中却为不合格。这种只追求藏书数量而忽视质量的要求和做法,使高职院校图书馆为迎接各类评估只得通过各种途径购进相当数量质量低、价格低、利用率低的“三低”图书,不仅加重了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工作压力,更是对图书采购经费的极大浪费。

再次,高职院校经费受到制约。

经费问题是困扰世界各国大学图书馆的共同问题,即便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大学图书经费也很紧张。但由于美国图书馆筹措经费的渠道较多,加上社会对图书馆的重视,美国私人和团体向图书馆捐款极为普遍,使得各大学图书馆的总投入非常大,例如,哈佛大学为63923050美元,耶鲁大学为33487000美元,芝加哥大学为17875544美元,普林斯顿大学为22859857美元。我国的大学显然不能与美国相比,但我国的综合性大学,特别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相对而言,其图书经费还是较高的,多在2000万元以上。2004年,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经费达到2400万元,厦门大学图书馆的经费超过2700万元,“十五”期间,复旦大学图书经费投入达1.12亿元。而我国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近年来批准设立的高职院校,基本上没有新的财政投入,主要靠收取较高的学费运转,资金来源单一,数量有限,缺口较大。除经济较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由于财力雄厚图书馆经费较为充足外,一般职业院校图书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对图书馆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图书馆经费非常紧张。同时,随着书刊文献价格不断上涨,每年的等额经费投入意味着馆藏文献增长率不断下降,这与高职院校逐年扩大的招生规模极不相称,加之一般高职院校图书馆经费投入原本不足,更加剧了馆藏与读者需求之间的矛盾。以河北省为例,高职院校图书馆年正常经费(即不含新建馆舍投入)平均为10~50万元,根本无法满足教学与阅读的需要。由于图书馆藏书量是衡量办馆条件与规模的重要参数,也是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中的硬指标,而高职院校图书馆长期经费投入不足,导致藏书量不达标,在迎接各类评估期间,图书的购进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重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在评估之前突击购书也就成为参评院校的共同做法。这种做法虽然满足了评估指标对馆藏图书数量的要求,却难以保证馆藏图书的质量,为了尽可能多地利用有限的经费购买较多的图书,有的图书馆甚至大量购买信息不全、印刷质量很差的盗版图书,既不实用,又不合法。职业院校特别是工科类院校往往注重实践性教学,要求实验实习设施和设备投入大、更新快,人才培养成本相对较高,经费紧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校对图书经费的投入。而经费投入是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经济基础,随着图书价格不断上涨与招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图书经费紧缺将成为长期制约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问题。

笔者认为,因地制宜,结合学院办学条件与专业特色或优势学科,形成自己的主题特色,应成为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课题。只有如此,才能使高职院校图书馆更好地为学院的教学与科研服务;也只有如此,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才能具有高职教育的特色。当然,仅有高职院校及其图书馆自身的努力是不够的,相关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制定一套既适应高职院校特点,又切实可行,且有利于高职院校图书馆发展的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李振清,汤彩汕.善用美国大学图书馆[J].留美双周报,2000,(10).

[2]顾健.高职院校图书馆藏书量指标评价体系[J].新世纪图书馆,2005,(3).

[3]马树超.高职教育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N].中国教育报,2006-09-14:(3).

[4]张梦桃.水平评估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影响[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7).

作者简介:

谷加恩(1968—),男,山东滨州人,硕士,淄博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和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图书馆高职院校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