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2009-05-31 08:24申柯娅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功能

申柯娅 王 昶

摘要: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凸显办学特色,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本文阐述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特点、建设原则及功能,并从校企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原则;功能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结合新模式。”可见,国家已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践中,高职院校对于什么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如何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承担哪些功能等基本问题认识比较混乱。笔者拟对这些问题作一梳理。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对于“什么样的实训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这个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一般的消耗性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过程与实际工作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就可以认定为生产性实训。

笔者认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应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在此基础上,依据“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的原则,体现“职业性、系统性、开放性”的特征,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产品生产的工作流程来设计,使其具备真实生产条件下的专业设备和职业环境。同时,实训过程与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应完全一致,实训基地在充分具备学生实验实训功能的基础上,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应做到“三个合一”:(1)实训室与生产车间合一。学生职业能力课程上课的教室就是实训室,也是产品的生产车间或是业务流程的工作室。(2)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在生产性实训中,教学内容就是让学生完成企业工作的一项任务,即通过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项目式、任务式课程,以任务形式驱动学生完成专业学习。(3)教学与技术研发、服务合一。教师在完成生产、实训任务的同时,又能开展一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教师可以面向企业积极开展应用性的横向课题研究,师生共同完成科研项目或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具有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可以作为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平台。在“三个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训练,在真实化的生产环境中完成各项实训与生产任务,掌握生产过程中的综合操作技能,从而具备校外顶岗实习能力。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参加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的应用性课题完成毕业设计(或综合实践),可以使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特点及建设原则

由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校可以控制的教学资源,它与校外实训基地不同,其主要特点是有利于学校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受其他客观因素影响较小,教学的计划性较强,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和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实训内容主要是真实的项目或任务,按真实的生产过程要求学生,按企业员工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企业文化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劳动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职业目标和更强的职业发展动力,成为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遵循如下原则:

校企共建原则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切入点,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校企共建的原则,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以提升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珠宝学院充分利用地方珠宝首饰产业发达的优势,寻求企业的支持和帮助。目前,该院生产性实训基地都是与企业共建的,企业捐赠了真空加压铸造机、真空唧蜡机、K金电铸机等价值150万元的生产实训设备,有效地保证了实训基地的生产性功能。

先进性原则应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指导下,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选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建设集教学、培训、生产、技术研发等为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本专业领域先进的技术、工艺及其应用本领。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要求我们购买的实训设备既要源自企业实际需要,又要高于企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校的能力培养与社会的需求相衔接,绝对不能贪图便宜,将落后的,甚至是淘汰的设备应用于教学中。

实用性原则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贴近生产、贴近技术、贴近工艺,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凭借真实的职业环境,紧密结合生产实际,让学生以生产者(雇员)的身份为“雇主”完成某项生产任务,进而学习和掌握不同的生产工艺技术与技能。也就是说,生产性实训基地既要满足基本能力训练的需求,也要达到生产实际产品的要求,应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和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需求来设计和建设,这是职业教育特色之所在。

技术服务原则我们按照现代首饰生产技术的要求,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建设了具有服务企业和行业能力的技术平台,向所服务的行业、企业开放。通过这一平台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地为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并结合企业生产实践的需要,为企业解决各种生产、工艺技术中的一些疑难问题,为校企合作的深度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基地运作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贯穿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具有开展实践教学、职业技术培训、技术研发、生产、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素质训导等功能。

实践教学功能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训练场所,可以为学生提供理论验证性实践教学和单项技能、岗位技能、关键能力培养等职业能力训练,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使学生从“有所知”走向“有所为”,保证高职院校实施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营造生产现场真实环境,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和操作,熟悉并掌握本专业的主要仪器设备以及生产工艺、基本技能、专业技术等。实训基地还应该在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等方面对学生职业素质进行养成教育,为他们今后在工作岗位的发展奠定基础,在人才规格方面满足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

职业技术培训功能可以向社会和行业提供职业技术培训,满足社会和行业对某类专门人才的需求。可根据职业岗位群或专业技术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开发新的职业能力培训项目。基地除面向在校学生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外,还要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包括企业职工的在职提高、转岗培训,社会其他人员培训以及待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

生产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要拥有先进的和齐全的各种实训设备,除了满足学生实习需要外,还应具备生产真实产品的条件,为企业或社会承担相应生产任务,而学生实习就是为企业或社会加工生产某种产品。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生产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要领,也熟悉了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模式,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生产经验。真实的实训过程有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衔接。

技术研发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通过技术研发,向社会、企业和行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技术疑难问题,促进企业生产力的提高,成为企业、行业技术进步的服务平台,成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成为高新技术成果的孵化器。通过技术研发反哺企业发展,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的开放性。

职业技能鉴定功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环境和总体设计上要具有社会开放性,应成为职业技能鉴定的主要场所。不仅要为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而且还要承担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社会提供多方位服务,成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和对外服务的基地。

职业素质训导功能良好的职业环境将有助于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职业环境与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敬业、勤业、诚信”的职业素质。教师在这种职业环境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理论技能训练外,还要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如我们在“首饰执模工艺实训室”、“首饰镶石工艺实训室”、“首饰铸造工艺实训室”等实训基地,营造了以“5S——清理、清扫、整理、整顿、素养”等为主体内容的职业环境。

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

近年来,高职教育的规模扩张很快,但教学质量亟待提高。缩小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距离,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培养模式,推进工学结合,建设具有真实职业氛围,体现“职业性、系统性、开放性”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十分重要,它是彰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举措。建设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校企合作是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效方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具有专业性强、生产工艺复杂的特点,完全依靠学校来完成确有困难,而校企合作既可发挥学校专业齐全和教师专业理论方面的优势,又可按照企业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发挥企业精于工艺流程、生产制作条件完备等实践方面的优势,是建设高质量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有效方式。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与专业教学改革紧密相联高职院校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不应是企业生产车间的简单重现和工艺流程的完全复制,而应依据相关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毕业生面向的实际职业岗位,并在对相关行业标准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仔细分析学生应具有的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精心设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目标和具体方案。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教学上要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在功能上要融“产、学、研”于一体,成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技术研发相结合的桥梁与纽带。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应有利于促进校企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在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要形成良好的校企合作机制,必须寻求校企“双赢”。而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校为企业技术服务的能力,是促进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我院珠宝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始终把技术研发部门的建设放在重要地位,成立了珠宝首饰材料与工艺研究所,为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联合企业申报科技攻关项目,与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并直接用于生产实践中,共同申报专利,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信任和赞赏,有效促进了校企的深度融合。

参考文献:

[1]丁金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2]王丙利.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2).

[3]张尧学.端正思想建设好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J].中国高教研究,2007,(3).

[4]李三波.基于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工学结合模式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8).

[5]贺星岳.产学结合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

作者简介:

申柯娅(1962—),女,云南昆明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宝石鉴定与职业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生产性实训基地内涵功能
数学的翻译功能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关注基向量的解题功能
我有特异功能
基于后勤资源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以“三赢”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研究与实践
功能关系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