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探析

2009-05-31 08:24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队伍建设学生管理

董 萍

摘要:学生管理是民办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是保证民办高职院校全面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也是民办高职院校能够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是民办高职院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本文从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探索。

关键词: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学生管理是民办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是保证民办高职院校全面人才培养工作的关键,也是民办高职院校能够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民办高职院校管理队伍是民办高职院校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织保证,其建设关系到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效率及效益。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成为民办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课题。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迫切要求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生源质量不理想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智力素质和文化基础偏低。从入学成绩看,民办高职院校的录取分数低;从录取批次看,民办高职院校通常是最后批次;从招生对象上看,民办高职院校主要针对成绩差的普通高中生和职业中专的学生,还有部分未参加考试的社会生。第二,结构不合理、层次不齐。由于办学模式的增多,民办高职院校既有普通高职生,也有自考生,还有成教生,这造成管理任务繁重,管理难度增大。

心理稳定性差,思想波动大一方面,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普遍有失落感,自卑心理比较严重,这使学生的心理稳定性比较差,甚至产生扭曲。另一方面,思想却特别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但缺乏辨别力,造成思想波动大。这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迫切要求学生管理人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

个性差异大随着民办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张和办学模式的增多,学生数量增加,导致不同个性的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加。他们追求独立,弘扬个性,这使得学校在注重学生教育管理的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使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更加复杂。

(二)民办高职院校规范管理的内容之一是学生管理队伍建设规范化

改革开放以来,民办教育飞速发展,涌现出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民办高校。但是,由于在管理上不规范,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对民办教育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民办高职院校意识到“管理出效益”,开始重视学校的规范管理。学校规范化管理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加强学生管理队伍的建设。

(三)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着新环境,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受到挑战

民办高职院校规模的扩大学生管理人员要负责处理与学生有关的一切事务,从学习到生活,从教育到管理。随着民办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越来越多样化,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大幅度增加,这对学生管理队伍提出新的要求。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网络的普遍化,上网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甚至沉迷于网络,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更是如此。网络冲击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行为模式等,使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这要求学生管理队伍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

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轻视学生管理,缺乏必要认识

民办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然而,长期以来,学生管理工作被认为“不出事就行”,学生管理队伍成了“保姆”、“消防员”、“打杂人员”。学校从认识上轻视学生管理工作,导致学生管理队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地位、待遇、晋升、职称等方面得不到保障,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管理工作功能的发挥。

(二)学生管理队伍结构不合理,缺乏专业化管理人员

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时间比较短,学生管理人员大多来源于应届毕业生,他们缺乏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很难较好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较深层次的问题。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非常繁琐,工作强度大、收入低,大多数本科毕业生不愿从事学生管理工作,所以,学生管理队伍主要以专科毕业生为主。从专业结构上看,学生管理人员大多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缺乏必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整体素质不高,缺乏专业化管理水平。另外,民办高职院校不断扩招,使学生管理队伍配备不足,影响了学生管理队伍的合理搭配。

(三)学生管理队伍的稳定性差

学生管理人员地位低、待遇少、晋升机会少,使学生管理人员体会不到工作满足感和事业成就感,缺乏身份认同感。同时,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一旦出现问题,学生管理人员承担100%的责任。虽然前期工作比较努力、小心谨慎,但是一出现问题就全盘否定。因此,很多学生管理人员思想波动比较大,将学生管理工作作为临时性工作,当作“跳板”,呈现出较高的流动性,这不利于建立稳定的学生管理队伍。

(四)缺乏必要的培养与激励机制

随着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民办高职院校已开始注重师资队伍建设。相比而言,民办高职院校普遍缺乏对学生管理人员的培养与激励机制,使学生管理人员感觉个人发展空间较小。因此,学生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表现出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缺乏工作热情。

加强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对策研究

专业化、职业化、学术化是学生管理队伍的突出特征。因此,在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应加大力度。

(一)加强对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视,形成相应的政策保障

民办高职院校要澄清认识、更新观念,认识到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把学生管理队伍建设放到与师资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应出台有利于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政策,使学生管理队伍的人员配备、岗位流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学习深造等一系列问题的日常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使他们消除失落感和自卑感,树立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保持学生管理队伍的长期稳定。

(二)选拔高素质的学生管理人才,构建新的素质结构体系

人员素质是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学术化最直接的体现。高素质的学生管理队伍是实施科学的学生管理的保证。因此,要严把入口关,所选拔的人才不仅要有相应的心理辅导等知识,还必须对教育学、行政学、法学、管理学等领域有一定的了解;要求不仅要了解学生管理工作的规律,还要熟知民办高职院校管理的特殊性;以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的管理队伍为目标,构建学生管理人员的素质结构体系,形成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学生管理队伍。

(三)优化学生管理队伍结构,形成良好的人员流动晋升机制

建立一支具有相应学历、层次分明的专职队伍,优化管理队伍结构,形成老、中、青三结合,学历层次和专业知识互补;重视对优秀人员的提拔,促进人员流动,以吸引优秀的人才;解决好出口问题,把学生管理队伍作为学校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来源。

(四)重视岗位培训,增强实践能力

为满足专业化要求,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不仅要对理论知识进行培训,还要加强对专业技能的培训;鼓励学生管理人员攻读学士学位,提高整体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要定期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相互交流经验,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要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科研,设立专项课题进行科研立项,以指导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此外,还要给他们提供挂职锻炼、学习考察的机会,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保持管理工作的先进性和灵活性。

(五)健全学生管理队伍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机制,加强对学生管理队伍的考核。按照专业化、职业化、学术化的要求,制定相关政策,对考核优秀的实行奖励,并与职称评定、职位晋升、薪酬福利提高挂钩,从而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充分地调动学生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及创新性。要落实学生管理人员在职称评定、津贴待遇等方面的决策,拓宽职务晋升和职称晋升的途径,以安定人心,稳定队伍。

民办高职院校开始由规模建设向内涵建设发展,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专业化、职业化、学术化的学生管理队伍,对于民办高职院校培养全面人才、促进其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罗美华.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林峰.民办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5,(2).

[3]毛晨蕾,胡剑峰.论民办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6).

作者简介:

董萍(1982—),女,山东青岛人,山东大学2007级在职硕士研究生,山东英才学院管理系副主任,助教,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与民办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民办高职院校队伍建设学生管理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民办高职院校教师对职后培训激励制度分析
“互联网+”时代民办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教育的探析
建立健全民办高职院校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