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在高职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09-05-31 08:24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入学教育团体辅导新生

韩 丹

摘要: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新生8个班级为实验对象,应用新生班级适应训练进行试验,结果发现,新生班级适应训练可以帮助高职新生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班级凝聚力及集体荣誉感。实验证明,团体辅导是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可采用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团体辅导;高职;新生;入学教育;实验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全程教育的起点,目的在于使大学新生顺利完成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新生入学教育主要采取讲座、报告等形式,对于帮助大学生顺利适应大学生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由于教育面广、对象分散、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效果有限。目前,高校新生入学教育逐渐兴起团体心理辅导。大量研究表明,团体辅导的方法能够促进大学新生尽快适应环境和发展健康心理,是一种高效的方法。本研究将团体辅导应用于高职新生入学教育中,旨在有效提高高职新生的适应能力,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2008级8个新生班级为试验对象。参加辅导的学生整体上身体健康,情绪正常,无明显心理障碍。开展辅导时间为入学后一周,时间为两个小时。

(二)方法

以樊富珉教授新生入学教育的团体方案为蓝本,根据我校学生实际,形成《相亲相爱一家人——新生班级适应训练团体方案》。

(三)评估工具运用

本次团体训练时间为两个小时。笔者赞同国外学者的观点,认为行为或人格特质在短时间内难以有大的改变,因此,团体辅导前后测得的结果不会有显著性差异。因此,辅导结束后,没有运用SCL-90作为评估工具,而是分专业随机抽取100名新生填写《新生班级适应训练团体成员调查问卷》,邀请辅导员填写《团体效果评估表》,对团体辅导后班级的精神面貌、班级凝聚力、班级氛围等因素进行评估。

结果

(一)《新生班级适应训练团体成员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新生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状况。如表1所示,大学新生面临维持已有人际关系与发展新人际关系的社交任务。问卷结果表明,团体活动为新生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提供了平台。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得以在宽松、活泼的气氛中实现人际交往,达到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社交破冰”,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和美好的第一印象,进而实现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2.新生对新环境的适应状况。如图1所示,学生普遍感到,通过参加班级适应训练提高了自身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摆脱了离家的孤独和生活的烦恼。

3.新生个人发展和生活目标情况。如图2所示,人际交往、学业、就业已经成为大学新生最关注的三大问题。同时也反映了大部分新生新的生活模式尚未建立,对于大学生活的规划还不清晰,需要教师和高年级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针对性的引导。

4.新生对班集体的印象、新生适应团体的收获及建议。在问卷最后设置了两个相应的开放式问题,用作质的分析。现将部分学生对班集体的印象摘录如下:

A.我在这个集体中感受到了愉快、轻松、和谐的气氛。

B.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的感情在摩擦中升华,我们在挫折中进步,我们在挫折中长大。我爱我家,我们大家都爱我们的家。

C.团体辅导使我们班级的气氛特别好。大家在一起不感觉陌生,不感觉有物相隔,没感觉有话难以启齿。这种感觉只在我的小学低年级时有过,而后则一直久违。但现在,这感觉又重温心田。

D.我变得自信和开朗,我现在越来越喜欢我们班,越来越喜欢我们班的同学了。

对于新生适应训练的收获,大部分学生认为除了玩得高兴之外,认识和开始了解更多同学,学会了和人相处,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95%的学生认为活动形式很好,应该多举行此类活动。

(二)辅导员对新生班级开展团体辅导效果的评估

图3说明新生班级适应训练完全达到了促使新生相识的目的。而在短时间内提高人际沟通技巧、增强自信以及进行大学生活规划的效果并不明显。这与前面团体成员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班级团体凝聚力评价为“冷漠、懒散”的比重占17%的班级和辅导员班风评价“及格”的班级为同一个班级(见图4)。进行深入研究发现,该班个别学生已经形成了非正式组织,因此,在团队合作方面存在很大问题。而这是短短的两个小时的新生适应训练所无法解决的。这也验证了目前学者们的共识:团体辅导对普遍性的问题有效,对于深层次的个人问题则无能为力。

(三)团体指导者的评价

作为班级新生适应训练的指导者,笔者在带领团队的过程中很清楚地看到团体成员的成长变化过程。从刚开始学生的拘谨、好奇、防御,到逐渐的坦诚、热情、投入及开放,班级气氛从沉闷逐渐变为温馨、和谐,班级成员之间由陌生、疏远,逐渐变为友好和团结。尤其是当大家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手语操的时候,学生体验到了温暖、快乐的集体的力量。团体可以激发来自我们心底最温馨、最温暖的情感。

讨论

在适应新环境方面,班级适应训练可给予新生更多的归属感。大多数学生第一次离开家门,第一次过集体生活,第一次处理自己的事务,有诸多不适应。而在团体训练过程中,通过交流,学生之间可以发现共同的问题和共同的话题,在心理上就会消除孤单感。同时,他们会发现同龄人有很多自己可以借鉴的适应环境的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在环境适应方面找到改进的方向和方法。

在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上,班级适应训练可使新生交往的主动性更强,人际关系更和谐。借助班级适应训练,新生彼此坦诚相待,感受到接纳和宽容,并建立了初步的信任,进而实现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

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能够树立更强烈的团队意识。班级适应训练始终以团体作为活动的主体,以团体活动作为辅导的有效载体,各项活动的设计使每个学生只有借助于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才能完成,使他们深刻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使学生更能接纳团体、融入团体,并学会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力为集体增光添彩。因此,班级适应训练是一种加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有效途径。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第一,班级适应训练可以帮助高职新生增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加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第二,班级适应训练时间较短,在提高人际沟通技巧、增强自信以及进行大学生活规划方面的效果并不明显。第三,班级适应训练对于深层次的个人问题显得无能为力。对个别有心理障碍的学生需转到学校心理健康中心接受个别心理咨询。

(二)建议

1.对领导及有关部门的建议。把班级适应训练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定期对辅导员、助理辅导员进行团体辅导的专业培训及督导,提高他们团体辅导的专业技术和能力。新生班级适应训练有较强的时效性,实践证明,新生进校时间越短,训练效果越好。因此,建议今后的班级适应训练尽量在新生入校一周内完成。

2.可尝试由朋辈辅导员担任团体领导者。目前,虽然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团体辅导,可由于学校心理咨询资源的不足,受益的只能是少部分学生,而且次数少、时间短,效果不易巩固。我校每年培训朋辈辅导员几百名,他们都受过团体辅导的正规培训。同时,新生班级适应训练的难度不高,如果让学校朋辈辅导员都成为班级适应训练的指导者,既可以解决学校心理咨询资源的严重不足,又可以让新生在入校最短时间内开展班级适应训练,真正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王冰.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9,(2).

[2]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漆小萍,唐燕,等.高校学生事务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5.

[4]鲁挥,何宪平,黄信全,邢国荣,李佳敏,黄霞丽.襄樊市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1).

[5]吕久燕.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0).

[6]鄢呈玥,蒋宇.团体辅导在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初探[J].社会心理科学,2007,(22).

[7]阮莉.团体工作方法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设计中的运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8]陈桂菊.朋辈互助模式在大学新生辅导中的运用[N].中国社会报,2007-07-26.

[9]刘琼珍.班级团体辅导对高职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作者简介:

韩丹(1978—),女,内蒙古鄂尔多斯人,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

猜你喜欢
入学教育团体辅导新生
重获新生 庇佑
新生月赛优秀作品
枯蓬新生
新生
团体辅导对改善工科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实证研究
焦点解决取向团体辅导的应用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民办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浅谈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