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英语教学评价体系改革之口语测试

2009-05-31 08:24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中职教学模式

李 云

摘要:改革传统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将英语测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部分将成为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对设置口语测试的背景、必要性、原则性、方案、效果等几方面的分析,论证了口语测试的重要性及可行性。

关键词:中职;英语教学评价;口语测试;教学模式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出台了一系列繁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借此东风,各地各学校纷纷结合本地区特点,从自身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改革以教育面向社会需求、教学面向就业需求、基础课为专业课服务为原则,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体系等方方面面。我校在英语教学评价领域也进行了改革的探索和尝试,将职专英语测试分为笔试、口试两部分。笔者拟就设计和实施口语测试的必要性、原则、模式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总结。

职业学校英语口语测试的设置背景

目前,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存在学情差、教材不合理、教学模式死板、教学评价模式单一陈旧等问题。学情差是一时难以改变的客观事实,改革重点落在了教材、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职校生毕业后从事基层工作较多,很多一线岗位对英语口语要求较高,如贸易、服务等行业。所以,改革后职业学校的英语教材和教学模式,都将英语口语的学习与训练列为主要目标,教材以听说内容为主,教学模式以培养语言实践能力为重心。然而,伴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很多学校的评价体系依旧是以笔试为主的旧有体系,无法适应教学及就业的需要。因此,必须改革目前单一的评价体系,加大英语口语实践能力的测试。

职业学校设置英语口语测试的必要性

设立口试制度是适应社会需求、推进职业教育、促进学生口语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英语口语在许多行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具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是学生就业上岗的需要。由于大多数职校学生尚未形成成熟的学习目标,教学和考试内容往往会左右其学习方向。不设置口试,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忽视口语能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就业的需要;不设置口试,职业学校外语教学在制度上就失去了某些实践性目标,偏离了职业教育的基本方向;不设置口试,在教学跟着考试走的形势下,无法保证学校和教师自觉跟进口语教学,学生的口语能力难以提高。

口试制度是保证教学活动符合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目标要求的必要条件教材改革后,听说部分在教学内容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明确表达了在语言教学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要优先于语言知识的灌输,对听说能力的培养要优先于读写能力的培养这样一种秩序关系。培养学生在一定情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我们的主要教学目标。没有口试,很难保证英语教学有明确科学的目标、连续合理的方法和客观有效的评价标准。设置口语测试,不仅能避免教学重心向传授语言知识过度倾斜,保障正常的口语教学活动,还能对相关技能进行客观全面的正确评估。

英语口语测试在设计和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职业学校英语口试设计应以技能测验和形成性测验为主考虑到职业学校英语教学的特点,口试应根据特定的教学要求、明确的阶段性计划和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进行设计。日常的口语测试以形成性测验为主,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及口语学习情况,判断日常口语教学的效果;期中、期末的口语测试应以技能测验为主,测试内容、测试形式要求较高,判断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及所具备技能的高低。

口试是技能测验,在设计上应前后衔接,在检测成绩的同时促进教学口语测试既可作为即时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分阶段随时测试,记录平时成绩,督促日常教学,也要与期中、期末考试的笔试相结合,作为终结性评价,列入总成绩,突出口试的严肃性与重要性。从总体上看,平时、期中、期末口试在设计上既互为表里,又各有侧重,形成累进贯通的关系。平时是期中、期末的铺垫积累,期中、期末是平时的巩固提升,期中又是期末的阶段性调整。

结合自身情况设计口试模式,尽量做到简便易行口试未被广泛采纳的原因之一在于口试模式在设置上存在难度,不仅难在不容易界定考试内容、执行考试标准,还难在实施过程中非常耗时费力。因此,保证口试模式的简便易行极为重要。可以把考试分散到平时的单元组完成,减少期中、期末考试的压力,大型考试期间,口试应单列,制定完善的考试规程,全校统一安排考试内容、时间、场地、人员,合理利用教育资源,并做到优化组合。

提高口试的内容效度和编制效度,测试内容要合情合理所谓内容效度,是指口试必须紧密联系教材,符合学情,紧密联系日常生活,涵盖专业特色,具有代表性,全面包括所要测试的语言点,不可随意增减;所谓编制效度,是指测试重点突出,不过多涉及其他,尽可能直接测试所要测试的东西,不能提出超出考生认知水平和阅历经验的问题。

切合实际地制定口试标准,注意考生的个体差异,灵活把控测试过程口语测试标准设置得太高或太低,都会与职校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要求不相符合,不仅会导致考试无效,还会影响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态度。在标准的制定和掌握上要做到严而不紧、实而不僵,以激励和肯定为主。在要求上要把握准确性与自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重在促进听说能力的形成。此外,教师在测试过程中应注意考生的个体差异,以测试要点为基础,灵活把握测试的难易程度,无论题目的选择还是评价标准,都要做到有理、有据、有效,使每个学生都能正常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英语口语测试方案的框架设计

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口语测试作为即时评价,以检验、激励、督促为主要原则,可作为随堂练习或测试进行,记录平时成绩,测试过程由任课教师灵活把握,测试形式及评价标准可不做固定要求。期中、期末的口语测试作为终结性评价,必须有统一的内容、模式和标准。我们设计了一套期中、期末的口语测试方案。经实践证明,该方案科学、有效、开放、易行。“科学”指采用一定方式增强口试对教学的参考促进作用;“有效”指测试内容符合学情、能切实检测学生的口语应用水平;“开放”指在明确的目标要求下,评分标准固定,但测试内容相对灵活,给教师一定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使考试更切合实际;“易行”则是指所制定的规程将测试内容、标准、时间、场地、人员等各要素进行了优化组合,可操作性强。具体方案如下:

考试时间:*年*月*日下午2点~6点

参考学生:职业部**届1~11班

考试内容:英语会话(题库抽取,内容略)

考试方式:全部试题分为10组,考生进场后抽签选题。

具体要求:

1.测评教师应于1点50分进场准备。考生在候场室备考。

2.考生及考场分配:每班按学号分为6组,对应参加6个考场的测试。

3.首次进场三个考生,抽签后,首名考生给3~5分钟准备,然后测试,其余2人候场准备(进入考场后不得擅离考场)。每名学生测试用时2~3分钟。考生结束考试离场后,补充一考生进场,抽签,准备。

4.测评教师应以所给测试要点为基础,根据考生所抽取的题目,灵活把握测试内容和进度。评判标准以公平公正为基本原则,以检测评定为目标,以激励督促为导向。

5.口语测试满分30分。综合两位测试教师的评分,得出考生的最终口语成绩。建议评分标准如下。25~30分:发音清晰标准优美,语言流利完整,语法正确,逻辑性强;20~25分:发音标准,语言完整,出现细小错误,基本符合语言习惯;10~20分:发音基本正确,语言有一定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无重大错误;0~10分:发音晦涩,语言零散无逻辑,出现严重语法错误,不知所云。(无故缺考、拒绝接受考试或严重扰乱考试纪律者0分)

注:日常口语测试分值可为100分,以平时成绩记录;期中、期末为保持记分标准的一致性及方便统计汇总成绩,口试采用30分制,笔试为70分制,最终英语成绩满分仍为100分。

英语口语测试的实践效果及作用分析

我校开展英语口语测试以来,教育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首先,在口试驱动下,学生学英语、练英语的积极性高涨,英语听说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口语成绩有了稳定的提升。口试成绩的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体会到成功带来的自信,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高涨,从而带动了英语笔试成绩及总成绩的提高。

以2009届职一年级成绩为例,见表1。

其次,口试的设置更加客观全面地检测了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英语笔试检测学生英语读写能力,口试则反映出学生听说的水平。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在检测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检查学生在一定情境下依据社会、文化和习惯准确使用语言的能力,检测面更广泛,效果更突出。

再次,英语口语测试不仅能激发学生主动练习听说能力,也能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育教学过程。口语测试的过程和结果极大地刺激了学生训练听说能力,激起他们提高外语交际能力的欲望。同时,测试过程中学生所暴露出的不足,也可使教师了解到问题所在,为其完善教学、查漏补缺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金娣,王刚.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鲁子问,康淑敏.英语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李云,女,郑州市经济贸易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语言学。

猜你喜欢
中职教学模式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浙江试点中职与应用型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