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眼视光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几点思考

2009-05-31 08:24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2期

王 林 刘 钰

摘要:通过对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毕业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就业状况,可以发现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应结合专业实际,加强毕业生就业思想教育,强化其知识结构,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为促进眼视光技术专业毕业生的优质就业创造条件。

关键词:眼视光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职业资格证书

随着我国眼视光技术专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及高校的不断扩招,开设眼视光技术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学历层次也越来越高。大批毕业生涌入眼视光领域,导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就业方向从医院眼科逐步转向眼镜行业的非公有制企业。笔者结合近几年高校就业工作的实践,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就眼视光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谈几点看法。

调查对象和方法

采用自编的问卷调查表,从我校眼视光技术专业2003~2008届514名毕业生中,随机抽查250人,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业课教师邮寄调查表和电话调查等多种方式,联系到毕业生本人,了解其就业动态,共计收回有效问卷238份。

结果及讨论

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85.7%属于民营、私营或三资企业(如表1所示)。这说明我校眼视光技术

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是眼镜行业的眼视光验配机构、眼保健单位以及医疗机构的眼视光验配部门等民营、私营或三资企业。从大中专毕业生这个层面看,部分毕业生本人及家庭的就业期望值较高,仍存在着“铁饭碗”观念,不愿到私营企业、眼镜公司就业。因此,应通过教育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破除工作分高低贵贱的陈旧观念。应科学合理定位、明确就业去向,并选择灵活多样的择业标准,根据自身的状况,有效调整期望值,积极寻求最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就业岗位。

问卷调查表明,有91.6%的学生从事与眼视光技术专业相关的工作,其中从事开发与设计的占6.72%,从事专业技术的占49.16%,从事计划与策划的占5.04%,从事管理的占13.45%,从事销售的占13.87%,还有3.36%的学生自主创业,主要是开办眼镜公司;从事其他工作的占8.40%。这说明我校眼视光技术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或优质就业率较高,达90%以上。但是,在与毕业生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对从事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比较看重,认为只有磨镜、验光等岗位才是真正的技术岗位,轻视管理与销售等岗位工作的现象较普遍。因此,应从实际出发,加强对学生有关就业岗位的思想教育,无论是技术岗还是辅助岗位都同等重要,都是用人单位不可缺少的,各种岗位都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是由既有区别又相互依存的若干要素构成的有机的整体。另外,应积极宣传国家和学校的相关政策,让学生知道开设一般的小型眼镜公司应具备哪些条件,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加强自主创业意识与实践工作能力。

另外,在知识结构方面,毕业生认为专业理论知识重要的占13.6%,认为专业操作技能重要的占24.0%,认为社会实践能力重要的占21.2%,认为人际交往和表达能力重要的占22.7%,认为团结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重要的占17.2%,认为其他方面重要的占1.3%。这说明我校眼视光技术专业在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还应加强专业操作技能、社会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还要增加对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团结协作等人文素质的教育。应从实际出发,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可采取见习、实验实训、讲座、社会实践、顶岗实习及教育教学改革等方式和途径,培养复合型技能人才;可开放实验室,强化验光、配镜等操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可增加人文素质方面课程的比重,强化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团结协作等人文素质的培养。

对毕业生工作单位支付的月薪调查(见表2)与毕业生获得的最高职业资格调查(见表3)的数据表明,排除地区生活水平差异,毕业生的待遇普遍在1000~3000元之间,其待遇主要与毕业生的工作业绩、职业资格、工龄等关系较大,与其他行业相比总体水平不高。毕业生岗位流动性较大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获得更高的收入和福利、争取更多的晋升机会等。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如何给自己开出合适的“价码”是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最近,针对约五百家企业新招员工的薪酬水平进行的六大行业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点调查报告显示,医药类专科毕业生的平均起薪点为1000~1200元,其他如房地产、整车制造、快速消费品行业等专科毕业生的起薪点为1000~1800元。因此,应该合理、科学地引导学生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寻求最符合自身实际的就业岗位,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正确的就业观念。

同时,应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积极为学生搭建职业资格考试平台,帮助学生在毕业前通过眼镜行业中高级验光员和定配工的职业资格考试,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另外,要积极引导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结合自身实际,加强自身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通过学习、深造、锻炼等方式,不断加强自适应能力和自我“造血”的功能,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和欠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增强就业能力。

上述调研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校眼视光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和新的就业形势,同时也反映出我校眼视光技术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要认识形势的紧迫性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把握时代的脉搏,紧随我国眼视光技术专业整体发展的方向与步伐,动态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建设,加强实践探索,进一步推进我校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教学与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参考文献:

[1]李建华,等.从就业情况谈眼视光学本科教育及行业发展[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8,(4).

[2]施国荣,等.中职眼视光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与问题对策[J].医药月刊,2007,(1).

[3]吕一军,等.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4,(9).

作者简介:

王林(1981—),男,安徽铜陵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

刘钰(1963—),女,山东济南人,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眼视光中心主任,教研室主任,职业技能鉴定所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斜弱视研究治疗中心成员,安徽省眼镜行业专业委员会顾问,主要从事眼视光教学管理与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