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英语交际策略与能力研究

2009-05-31 08:24钟富强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交际能力高职

摘要:以学生课堂口语交际活动观察结合访谈的方式,对高职学生英语口语交际活动中的交际策略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提高学生元交际策略意识、加强交际策略管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设计中积极融入交际策略教学目标及将交际策略的训练与教学任务活动相结合等几方面,对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交际策略能力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交际策略

交际策略是一种语言使用策略,指说话者在表达意义遇到某种困难时,或者当会话者在还不具备表达意义所需的语言结构时所采用的系统化的技巧。交易策略有三个特点:(1)交际策略是真实交际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巧,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语言使用者在遇到交际困难时解决交际问题,实现交际目的,因此交际策略能力培养是外语交际能力教学的目标之一;(2)交际策略具有可教性。交际策略注重从学习者的心理角度分析交际困难,设法通过一定的技巧帮助解决问题,实现成功表达,同时,可以让学习者获得更多的语言输入,帮助克服焦虑感,增强学习信心。交际策略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对有效培养学习者交际能力有积极的辅助作用;(3)交际策略作为一种人们日常交际的技巧,广泛地在各种语言中使用,同样也存在于我们的母语中,因此,每个第二语言学习者对交际策略并不陌生,他们缺乏的不是交际策略知识和技能,而是在外语具体交际环境中,如何运用策略意识及选择和应用何种策略。

虽然国内有一些对交际策略教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探讨了交际策略教学的可教性、交际策略与口语表达过程的关系以及交际策略在口语教学中的作用等,但这些研究主要以本科生、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鲜有针对高职学生群体进行的研究。因此,笔者拟以高职学生为对象,运用行动研究的方法,通过课堂活动观察,结合访谈的形式,对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交际策略使用情况以及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交际策略能力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

研究方法

(一)调查内容

交际策略能力不仅指运用具体交际策略的能力,也包含积极的元交际策略意识和交际策略管理能力,即学习者对交际策略及其作用有正确的认识,具有在交际中主动运用交际策略解决交际问题的意识,同时,对自己的交际能力及在交际中面临的交际困难有正确的认识,能积极地确立目标,制定计划,选择方法,调整行为,加强交际中的自我监控,自我评价。

笔者调查所采取的交际策略划分包括:(1)减缩策略,即放弃、简化话题或回避特定语言形式或交际内容;(2)转述策略,包含迂回表达、同义替代、举例说明、临时造词等方法;(3)求助策略,如及时反馈,即向说话者或者旁听者提出及时的反馈、提问、求证等,或者求助他人,即直接或间接询问旁听者某一正确表达法、求人纠错等;(4)拖延策略,运用停顿、套语、重复等手段赢得思考时间;(5)基于母语的策略,夹用汉语、母语直译等;(6)副语言策略,运用动作示意如手势、脸部表情、动作模仿等非语言交际手段来表达意思。相对于减缩策略,转述、求助、副语言、拖延和基于母语的策略又可以归纳为求成策略。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笔者的调查主要通过观察学生在口语课上的交际活动,并运用自制的观察记录表进行数据记录。共选取了笔者所在学校大二年级的4个班级,英语专业班级和非英语专业班级各2个,进行了4次听课观察,每次课为90分钟。观察中,师生间或学生间就一个话题进行一个回合以上的交际记为一次交际活动,而简单的师生间的一问一答或者集体问答不做记录,师生间的交际活动则只记录学生使用的策略。观察中对每次交际活动中学生使用的交际策略进行记录,并做必要的补充性笔记,随后统计数据,分析学生在交际中应用交际策略的情况。之后再根据学生在课堂交际中的表现,参考口语成绩抽取了优(6名)、中(7名)、差(7名)学生共20名进行访谈,通过学生的有声思维对学生的元交际策略意识、交际策略管理意识以及对交际策略的心理和认识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学生交际策略能力情况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见表1),高职学生在口语交际中会使用一定的交际策略,但总体上频率偏低,平均每次交际活动使用策略最低为2次,最高为2.58次。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策略的情况,无论在策略总数还是平均值(EM最低值2.53>NEM最大值2.23)上都要好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观察中还发现,师生间交际活动中的策略使用情况好于学生间的交际活动,交际策略使用的频率相对较高,使用的策略类型也更加丰富,这与教师在交际中的一些启发和引导有直接关系,如当教师使用“Do you mean…? That is to say, you want…?”等求证策略引导学生时,可以激发学生使用迂回描述、举例说明等转述策略,而在学生之间进行的交际活动中,转述策略及与其对应的求证策略使用则明显较少,说明学生在一方发生表达困难时维持交际发展的策略和能力不强,这也说明交际策略的使用与交际对象的口语水平及交际策略能力呈正相关性。

在策略使用类型排序上,英语专业组与非英语专业组的表现有所差异。非英语专业组使用类型频率排序依次为:母语策略、拖延策略、减缩策略、求助策略、转述策略和副语言策略,而英语专业组的排序则为:母语策略、求助策略、转述策略、拖延策略、减缩策略和副语言策略。这一结果从总体上反映出高职层次的学生在交际过程中较为倚重母语思维,受母语的负迁移影响比较严重,过多使用基于母语的策略、拖延策略和减缩策略,造成交际的质量不高,影响了口语训练的效果。但两组相比较而言,英语专业组学生更为积极,能够更多地使用求助和转述等策略寻求解决交际困难,完成交际任务,而非英语专业组在面对交际困难时则更多地采取拖延、退缩等策略以求简化或终止对话,这反映出策略的选择和使用与学生的语言能力有较强相关性。语言能力强者、善学者倾向于更多地使用策略,选择相对积极的求成策略,而语言能力差的学生则相反。

观察中还发现,减缩策略的使用不利于教授新的语言项目。当训练的新语言项目是唯一的,无法用同义的项目替代时,它的使用取决于对该语言项目的理解程度,而当所训练的语言项目与同义语言项目同时呈现,且被允许选择使用时,学生一般会回避新的语言项目,而用旧的自己熟悉的语言项目来替代使用,这样很明显会造成对新语言项目的理解和使用训练不成功,长此以往会造成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的“停滞”现象。

(二)交际策略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心理因素结合随后的访谈结果分析发现,大部分学生,尤其是不善学者与性格内向者较多地使用拖延、减缩和求助策略。这部分学生承认在面对交际任务时自己常常表现为沉默,不知如何处理,或者低头不语,心理紧张、焦虑,缺乏信心等等。访谈中不少学生,尤其是较多使用减缩策略或者不能成功完成交际任务的部分学生表示自己词汇量不够,无法使用恰当的词汇表达意思。也有学生承认自己有“挫败感”,表达时心理紧张,缺乏自信,甚至害怕参与演示性的交际活动。

元认知因素对于什么是交际策略以及策略使用的作用,英语专业学生比非英语专业学生,成绩好的学生比不善学的学生认同感更强,他们认为使用交际策略可以帮助自己表达意思,有利于口语能力的提高。而语言能力不强的学生则更多地表示在遇到交际困难时不知所措,虽然事后也知道可以用阐述、解释、举例和手势等方式来帮助表达,但在交际中却想不起用,只好回避甚至以沉默不语,以求终止交际。此外,不少学生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在交际中频繁使用母语思考和表达,对自己表达中的错误认识度并不高。这说明,一方面,学生由于语言程度的局限,自我纠错能力还不够;另一方面,学生受母语思维影响太深,且对学习策略的元认知能力比较缺乏。

策略管理能力几乎所有受访的学生都承认自己课堂的参与意识和主动用英语表达和交际的意识还不够,同时因为环境和条件的原因在课外更是很少寻找机会进行口语练习。当问及是否参加学校的英语广播站、英语戏剧社或主动找外教练习口语等时,只有3名英语专业学生表示参加了学校英语戏剧社,只有1名英语专业的学生(口语较好)表示曾主动联系过外教,其余的学生则表示“想过,但没有”,原因是感觉自己交际水平差,或者怕打扰外教等。这种情况实际反映出学生的策略管理能力还比较差,虽然存在想提高自己口语交际能力的希望,但没有确切的计划和坚持的行动。

思维能力同样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是,部分学生表示自己对交际主题缺乏相关知识,对任务话题“无话可说”。这实际反映出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制约交际内容与质量以及交际活动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如果对主题认识不够深入,交际活动往往就会流于一些空洞的语言,即使运用用交际策略完成了课堂活动任务,但对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作用是有限的。

教学建议

提高学生交际策略能力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也有益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口语教学中有必要注意以下环节。

在交际活动中培养策略能力交际策略能力是交际能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培养必须融入具体的任务活动中,应在交互化的课堂活动中,通过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积极运用英语进行信息和意义交流,学习交际策略并培养学生对不断变化的语言环境做出正确反应的能力。通过真实性交际训练,将交际策略能力的培养融入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可以增加学生使用策略的频率,从而提升交际策略能力。

提高策略意识,培养策略管理能力策略训练的目标不在于掌握策略知识本身,而在于提高学习者的策略意识。要培养学生的交际策略能力就必须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使用策略的有效性,从而让自己更加有意识地使用策略,增加策略的选择范围。同时,加强管理策略能力的训练,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自我监控、自我调控、自我反思、自我纠错和自我评价的能力,真正提高学习能力,让交际策略能力有效地促进交际能力的发展。

注重思维训练母语思维的负迁移和母语交际策略的影响是交际能力培养过程中不容回避的问题。“语言是思维的表达”,只有做到思维活跃,有话可说,交际才能成为有源之水。因此,应通过有意识的思维训练,如在交际活动前通过“头脑风暴”、讨论、提供必要的背景文化知识、分析任务情境等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入认识问题,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思想,淡化语言错误,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高海虹.交际策略能力研究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

[2]滕巧云,钟建玲,李志英.英语口语交际策略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10).

[3]王立非.国外第二语言习得交际策略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2).

[4]王立非.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定性研究——表达过程与交际策略[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

[5]王立非.大学生英语口语课交际策略教学的实验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6).

[6]王立非,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在中国——记全国首届“英语学习策略培训与研究”国际研修班[J].外语界,2003,(6).

作者简介:

钟富强(1972—),男,四川人,硕士,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认知语言学与职业教育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交际能力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位
浅析高校校园英语文化活动对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