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与补偿机制的构建

2009-05-31 08:24杨晓冬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补偿机制监控体系保障体系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它更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习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与补偿机制的构建,是高职教育的质量保证,而其关键又是组织、机构、效率和制度建设。

关键词:高职;实训教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障体系;补偿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培养目标是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它更注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所培养人才的特点是基础理论适度、知识面较宽、技术应用性强、素质高。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实训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构建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与补偿机制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构建实训教学监控体系

(一)监控体系

监控就是监督与控制,是按计划完成实训目标的重要保证。影响实训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如学生的组织、管理、实训准备、实训内容、实训进程、实训场地和实训考核等。只有综合考虑各个因素,才能建立一个内外协调、信息通畅、权责分明、反应迅速的完备的有机监控体系。

学院负责实训的领导是全院实训工作的总负责,负责全院实训工作的协调和监控,包括实训方案的审核和实训资金的安排、实训基地的建立和沟通、学生实训考核和评价、各职能部门工作的考核和评价等等。

教务处实训部负责实训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督检查,监控各系(部)实训工作,负责全院实训时间的安排和实训方案的审核,实训基地的审查,系部间实训工作的协调和服务,实训过程的监控和评价。

系、部(分院)是实训工作具体组织单位,主要职责是各项实训工作的安排和考核,实训基地的建立和沟通协调,实训过程跟踪监控和检测以及对学院实训教师工作和外聘实训教师工作的监控和考核评价。

教研室是实训工作的具体实施单位。主要职责是制定实训方案,选择实训内容,安排实训时间和教师,选择实训基地,进行实训考核,追踪岗位技术最新发展情况,以及与实训班组车间和外聘实训教师的沟通协调,实训工作的指导和实训方案的修正,对实训指导教师工作的监控和学生的实训状态的监控,学生实训考核体系的制定,学生毕业后工作情况的调查等。

指导教师是学生实训的指导者,实训的一切工作最终都由指导教师落实。从实训方案的制定,实训教材的选择和编写以及学生进场实训都是由指导教师具体安排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实训,还要协调与实训单位的关系,协调与学院各部门的关系,并对学生的实训做全程监控和考核。

实训基地是实施实训教学过程的实际训练场所,其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包括校外和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要对学生的实训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并提供建议,然后和学院订立学生实训协议,安排学生生活及下班组车间,并监控学生的实训情况是否按实训协议完成。

班组车间根据实训基地的安排接收学生,然后根据实训协议安排学生实训并指定实训指导师傅(学院聘用的外聘实训教师),全程监控学生实训生活和实训情况。

实训指导工程技术人员(外聘实训指导教师)是最终带学生实训的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实训协议内容和学生本人情况,安排学生实训。学生在实训基地跟班实训时,由实训指导工程技术人员一对一地负责具体指导学生。

(二)实训的考核评价体系

监控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毕业生。能不能上岗即顶岗,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分成两部分:对学生考核评价;对除学生以外的所有教师、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

对学生考核评价可以从实训表现(20%)、实训报告(10%)、笔试(20%)、答辩(10%)、实际操作(30%)、创新能力(10%)六个方面进行考核。在实际操作中,要关注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变通能力培养。考试的结果还要与相应的能力资格证书相匹配,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都可以,以拿到证书为合格。如果没有国家级、省级、市级的,学院可以联合著名企业或单位发合格证书,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明确实训目标,也让他们有了自我能力证明的机会,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当然,一个学生是否合格,最权威的考核是由社会或者是用人单位来进行评价。因此,学院对学生的评价还不能止步于学生拿到毕业证书,学校还要跟踪调查,时间至少是一年,看看学生究竟怎么样?还有哪些地方是需要改进和加强的,这项工作由系部与就业办负责。

对除学生以外的所有教师、管理人员的考核评价这包括了监控系统中的所有人。监控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体系的运行。行政教辅管理人员往往对教师工作制定了各种检查监控制度,而他们自己对教师的合理要求又往往是推诿拖延,这就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实训工作的开展。所以,上级对下级不仅有监控的职责,还有服务的义务。服务的好不好由下级人员给与评判。要制定详细的岗位职责,明确谁应该做什么,谁对什么事情负责,制度以外的事情发生,由院领导决定谁负责处理。各级评价可以采用谈话、座谈会、背对背打分等形式,主要评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效率。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监控体系就能够良性运转。

构建实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一线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有效的高职实训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以保证学校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保障实训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实训方案、实训基地、实训指导教师、考核方法、后勤服务、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规章制度。下面,从这六个方面看看实训保障体系是如何运转的。

实训方案及实施步骤它是实训的灵魂。包括实训目的、实训要求、实训原理、实训内容、实训条件、实训操作步骤,实训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等。为保障实训方案的科学性、先进性,实训方案由实训指导教师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制定,然后上报教研室,系、部审查,系、部再报教务处审核,教务处再报分管院长批示、同意后,才能够实施。然后,教务处安排实训时间,划拨实训经费,核算教师工作量,做好实训考核准备;系、部联系实训基地,教研室安排实训指导教师,教师备课,现场指导,组织实训考核;学生工作部门安排学生的实训生活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实训基地是实训的根本保障。实训基地在学院领导下,由系、部具体操作,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必须达到实训方案的要求,保证学生通过实训能够获得就业技能和创业本领。

实训指导教师是完成实训的保证。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的,这也是高职院校有别于普通高校之处。专业课教师都应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真正成为既能在讲台上讲理论的好教师,也是本专业、本行业实践操作的行家里手;每个“双师型”教师都应具有指导、示范、教会学生专业技能的能力。这就要求学院和系、部经常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锻炼学习,保障他们掌握最先进的技术。

考核方法考核是实训教学的指挥棒,是实训质量的保证,是实训成果的检验途径。考核内容:一是专业基础知识;二是基本的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三是适应岗位变化的基本素质和应变能力;四是应具有的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和创业能力。考核由系、部组织实施,以能力为本位,以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重点,以职业资格证书为重要依据,对学生实训进行科学的考核评价。教务处负责监督协调并提供各项支持。

后勤服务是实训能够顺利进行的保证。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见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这个工作由系、部负责学生工作的书记和辅导员配合实训基地完成。可以说,学生生活保障好了,实训就成功了一半。

规章制度只有制定了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责任才能明确,工作才有章可循,才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保证监控体系、保障体系、管理体系的高效运转。规章制度主要是由教务处和高教研究室制定。教务处是微观的,高教研究室是宏观的。规章制度包括实训管理办法、实训巡查管理办法、实训工作考核标准、学生顶岗实训信息通报办法、实训评优奖励办法、实训指导教师职责、实训带队教师工作职责、实训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办法等。

构建实训教学质量补偿机制

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好的管理运行机制总难免出现漏洞,如果不及时修补,小漏洞就会变成大麻烦。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一点小欠缺对学校影响可能不大,但是对学生而言可能就是终身的遗憾,所以,学校要建立一个反应迅速及时的信息反馈系统及快速决策补偿机制,对各种各样的疏漏进行及时补偿,使学校始终走在教育发展的前列,让学生毫无遗憾地踏入社会,在工作技能上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

补偿体系的信息反馈系统实训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系统是对实训过程、实训环境、实训效果、实训管理、实训设置、毕业生就业实践中的各种信息的跟踪和反馈。信息反馈系统应包含两个主线:一是实训教学活动信息反馈系统,以教务处为核心,建立一条学院——教务处——高职教育研究室——对外合作办——实训基地——教学系、部——教研室——教师——学生的纵横交叉的闭合信息跟踪、反馈网络;另一条线是毕业生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学校——社会行业(企事业单位)及毕业生的双向信息跟踪、反馈闭合系统,具体操作可由教务处、高职教育研究室、教学系部、专业教研室及招生就业中心等部门协同完成,以系、部为核心。

及时处理和及时补偿信息处理系统的作用是将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加以分析,根据涉及内容分层进行处理,依据处理结果分别反馈给相关部门。信息处理在整个补偿体系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信息处理不好,存在的问题可能就得不到解决。信息处理应注重全面性、科学性、公正性、合理性。要制定严密的考核规章制度,责任到人,保证信息快速完整地传递到责任人手里。做出决策后,能够及时下达到执行部门操作执行,做到及时补偿,不贻误时机。下面以一位教师到实训基地后的前两周落实实训事宜为例来说明补偿体系的运行。教师到达实训基地,发现基地安排的实训岗位有悖实训方案的要求,就向基地反映,基地以种种理由推托,教师回来就向教研室汇报,教研室征求专家委员会意见后向系、部汇报,系、部向对外办反映,并和对外办去实训基地协商,如果还不行,就报教务处,教务处根据情况,经和系部、对外办协商,拿出意见并报院负责实训的领导,由院负责实训的领导决定是再与该实训基地协调,还是修改实训方案,还是换实训基地。如果换实训基地还要通过院务委员会,因为换实训基地就牵涉到和实训基地的关系问题。一旦决定做出,就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不耽误学生实训计划的执行。因为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只有两周的时间,如果中间某个环节出现拖延、推诿,就可能导致到了开始实训的时间问题还没有解决,就会牵涉到整个学院教学计划的安排,结果可想而知。

实训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和补偿机制是一个有机整体。保障体系是对实训教学的条件和环境的保障,使实训能够顺利进行。监控体系保证实训过程按计划保质保量地进行。补偿机制保证实训教学没有遗漏,保证实训方案圆满完成,保证实训教学的科学性、前沿性。

参考文献:

[1]徐伟.高职实训教学的规划与组织[J].中国教师,2008,(S1).

[2]尤宝芬.关于高职实训教学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10).

[3]高尚荣,陈霞.高职学生实训期管理初探[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6,(2).

作者简介:

杨晓冬(1959—),江苏南京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管理和电子技术、计算机方面的教学。

猜你喜欢
补偿机制监控体系保障体系
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构建研究及实践
中外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比较
化工类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研究
大学生舆情监控体系建设研究
基于采购绩效的供应链采购质量控制对策
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反思与构建
基于医患信任的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研究
基于生态公益林建设效益研究
浅析降低低压配网线损率的技术和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