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英语教学技巧与教学艺术

2009-06-15 07:25薛德文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教态手势教学效果

薛德文

近年来,国外一些语言教师和很注意研究教师本身的特点,重视发挥教师本身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这是因为“教学,特别是语言教学是因人而异的,教师的特点比‘方法更为重要。”(C.E.Eckersley)有的语言学者认为,教师本身的直观作用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最持久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教师除了具有比较扎实的语言知识和比较纯熟的语言技能外,还应当充分发挥其本身的直观作用。这里既有上课的技巧问题,又有上课的艺术问题。可惜我们对这些细节常常不太注意,但是处理好了,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值得一议。

一、教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主导作用。因此教师上课时应注意其位置的选择,更使学生感到“老师就在自己身边”;老师写的字“我看得见”;“我回答问题”老师听得清。教师不宜总是呆板地站在讲台的前边,否则会给后排的学生造成一种心理上“远离自己”的感觉。学生的这种心理上的“自我感觉”,使他们的思维活动不自觉地受到抑制,造成吸收知识,接受技能训练过程中的“间歇”,教学效果往往是不理想的。

我国中小学班级特点之一是班大、人多,教师更应注意考虑教位的问题。正常的位置当然是站在讲台的中间,但

更灵活一些,比如写完黑板后,就要站在黑板的左侧或右侧。

二、眼神

有经验的教师在开始讲课以前,总是习惯地用眼睛环视一下全班。学生数十双眼睛与教师的目光“相遇”,这无声的语言是宣布开始上课了。

一个外语教师想要使自己的教学效果好,不仅要注意精讲自己所授的内容和进行有趣的语言训练,而且要注意控制课堂,当发现有的学生不注意听讲或者搞什么小动作的时候,只要教师用锐利的目光扫视或注视一下,那个学生就会立刻意识到自己犯规了。这种无声的批评,可以起到排除干扰的作用。我们可以设想,在课堂上,一个教师突然中断了语言训练,去批评一个不注意听讲的学生,这的确造成了对学生正常思维的干扰。当师生再回到刚才进行的那个语言项目时,兴趣就会减弱,不愉快的气氛就会影响双方的积极性。

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或者是答错了,如果教师怒目而视,原想“刺激”一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效果往往相反,结果是大多数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会丧失学习的信心。经验告诉我们: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除了严格要求外,要投以友善的目光,给学生以信赖和鼓励,这是启发学困生向好的方面转化的一个有效的因素。

对学习优秀的学生,不能总是抱以满意的微笑。当青少年还不能正确地对待表扬时,要善于掌握分寸,语言要适当。千万不要因为表扬而使学生自负起来,这种自负常常是导致他们学习成绩下降的重要原因。

三、教态

在这里并非单纯地指教师的教学态度,还包括上课时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材之间的联系。有的教师习惯于把双

臂摆成八字形撑在讲桌上,低着头,眼睛盯在课本或教桌上,念着、讲着,结果是,教师的语言随着声音的传播,完全落到地面上或局限在前几排中间,后排的学生听不清楚。这时学生完全处于索然寡味的状态,课堂气氛沉闷,完全失去了外语课的特点。只有教师以正常的站立姿势,面向全体学生,用正常的语速讲课,既不呆板拘束,又不故作姿态,才能逐步达到教态自然、朴实的境界。

四、手势

初次走上讲台的教师(特别是一有领导同行听课时)会感到手是多余的,没处放。手里老是有点东西,或粉笔、或课本、或教案;有的还拿所谓教鞭(用来指单词或挂图的棍子)。这些东西不能总拿在手里不放,尤其是教鞭,只能在使用时拿起来,用后马上放下,不宜总拿在手里。我们要把手充分利用起来,也就是常说的运用手势。

手势多在做语言练习时使用,如对重点单词的强调,表示朗读的节奏,描写形状的大小,说明规定动作的特征或表达一定的感情色彩等等。手势一定要结合所讲的语言内容,要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要有针对性。如果使用不当,反而显得“做作”。手势的利用,不能急于求成,要逐步学会运用。

五、表情

我们有时会听到学生说,某老师像个演员。这是学生对老师教态的评价。上课不是演戏,不能要求教师像个演员。但演员善于借助表情来揭示内心世界。教师上课,也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用语言和表情来传达课文中人物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语言,学会运用语言。比如教师读“If youre going to giveme another excuse,Iv got no timeto listen to it”这句话的时候,若是带着一种自然的表情说出来,而不是“念书”,学生就会体会到语言语调的特点和语言内容的内在联系。这里面有个教学艺术的问题。当教师对教材深刻地理解了,有所体会,教学时感情就会自然地表露出来,而不是在那里故意表现喜、怒、哀、乐。

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表情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效果,要注意观察,而不要总是用:“Do you all

understand?”有的学生在皱眉,那是没有听懂;有的学生情绪紧张,那通常是没有复习好功课怕问到自己头上的表现;而那些喜形于色的学生,常是胸有成竹,准备回答教师的提问的。教师应当根据这些不同的“信号”,随时调整自己的教法。

上述这些细节,教师若能根据自己的条件灵活地运用到语言教学中去,就要讲究点技巧,而技巧的应用常常构成一定的艺术性。“看花容易绣花难”。教学技巧与教学艺术的形成,非一日之功。我认为,要从上述那些小事做起,注意细节上的安排,时间长了,自然会逐步掌握这些教学技巧和艺术,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态手势教学效果
V字手势的由来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