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2009-06-15 07:25陈斗凤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09年6期
关键词:语言美审美教育语文教学

陈斗凤

摘要:初中教材大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这些语言艺术的瑰宝,是从长期文化发展史中筛选出来的精神财富,它们文质兼美,文情并茂,为历代人们所传诵,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体会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 语言美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鉴赏最终要通过对语言的品味、体悟和富有穿透力的语感能力来完成。阅读者具有敏锐的语感和对语言艺术的悟解能力,才能切入文学作品的情感世界,真正领悟作品的内在情意,激发人的情感。因此,语言美是语文教材所选课文的特征之一。那么语言美的魅力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语言的形象美

文学作品语言的形象性表现在能够生动逼真地刻画形象,绘声绘色,细致入微。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百草园中的景物有声响,有色彩,有形状,多么生动形象。又如《藤野先生》中写藤野先生的出场,写到“其时近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一段简短的文字即把藤野先生的外貌神情描绘出来,令人读之而难忘。其他如“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翁翁的闹着”,(朱自清《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道铁道边,慢慢地探身下去……”(朱自清《背影》)“清请的小溪旁,有一只石雕大虎,两只前爪抓住水边的石块,引颈探腰,嘴唇刚好没入水面……”(梁蘅《晋祠》)他们写人状物绘景无不生动形象,原因就在于生动的描写。

二、语言的生动美

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我们就要不断地去汲取。向古今中外名篇汲取,向鲜活的生活汲取。俄罗斯有句民谚:“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我们语文老师,都应该用自己美的语言粘住更多的学生,让我们的语文课闪亮生辉,成为校园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例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一课,作者魏巍为了表现志愿军战士对敌人之恨、打击敌人之狠,用了一系列动词,讲授时就必须抓住。像“猛插”、“切断”、“赶”、“占领”、“阻住”、“高喊”、“打”、“摔”、“扑去”、“抱住”、“掐住”、“紧握”、“衔”等等。紧紧扣住课文将这些动词讲深、讲透,志愿军战士对敌人之恨也就很好地揭示出来了。这样抓住了重点剖析,学生被强烈地感染,觉得过瘾,有身临其境之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与志愿军战士产生共鸣——恨敌人,这也是一种美的感受。又如《荷塘月色》可谓是抒情美文,尤其是课文四、五段,我们看之不够声读之,读之不够吟咏之,咏之不够情化之……老师摇头晃脑,如痴如醉,学生无不被强烈感染。冯梦龙说得好:

“世界万物如散钱,唯情一线牵。无情亲者疏,有情疏者亲。”“情”,真乃一剂灵丹妙药,我们语文老师怎能漠视!

三、语言的音乐美

语言很讲究朗诵时顺口流畅,抑扬顿挫。起伏跌荡,音节整齐匀称,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席勒甚至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如徐志摩《再别康桥》韵律和谐,除第五节不押韵外,其余六节都严格押韵,而且频频换韵,追求音节的波动和旋律感。四行一节,诗作的单行和双行错落排列,每句字数基本上是6、7字(间有8字句),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此外,“轻轻”“悄悄”等叠字的反复运用,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诗的尾节与首节句式相似,节奏相同,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四、语言的情感美

在日常教学中,教学语言的情感美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情感自觉地进行控制和调节。有时可以用火山爆发式的激情来讲,有时可用直陈的语言层层深入地表述课文的情感,有时又可以喜怒不形于色地含蓄地传达情感。不管如何,教学语言的情感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两者互相吻合形成一条情感曲线,时高时低,波澜起伏。教学语言的情感美的中心在于教师对教材的认识,这是滋生一切情感的源头。教师通过体验或想象,把自己的情感融进相应的教学内容,使整个教学穿上情感的外衣。教师在上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让学生能够从父子之爱上升到引导学生追求对祖国对人民的爱,这首先基于其对文本情感的高度认识,认识高才能情深,也只有这种识高情深的语言,能够更有效地提高语言的教育价值和审美功能。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体验,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车站送别所表现的亲子之情,当一位学生读到父亲用吃力的双手攀登月台为其子买桔子的情景时,情不自禁地掉下了动情的泪水。老师见此景问之,她回答说:“我来自农村,家贫,为了给我上学,父亲把家里收的粮食、鸡和猪都卖掉了,替我交了学费,并挑着行李亲自送我来上学。临别时,也给我买了苹果、桔子之类的水果,并再三叮嘱我要好好学习,读到此,我仿佛看到了满脸皱纹,头发花白,长满老茧的双手捧着水果的父亲就站在我的面前似的。思亲之情难以抑制,所以泪水从眼里不知不觉中流出。”

综上所述,教学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审美教育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真与作品中艺术形象所展示的美相结合,并借助于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情感体验,运用教育特有的符号、语言、技巧和风格,去创造教育情境。以具体感人的形象展示于教育活动中,以声传情,以情感人,声情并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接受审美教育,获得精神愉悦,从而培养他们深刻体会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

猜你喜欢
语言美审美教育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