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2009-07-04 05:03廖美芳鸿寇永奎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偶发事件生物学错误

廖美芳 崔 鸿 寇永奎

摘要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因其随机性、偶发性而充满了艺术创造,本文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生物学的认知因素、教师课堂的认知因素和课堂教学秩序紊乱三方面来探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以期有助于生物学课堂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生物学课堂教学偶发事件

在生物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生物学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人主导的课堂,而是教师和学生交互学习和提高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学处于动态的、多边的复杂关系之中,常常会出现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教学事件,即偶发事件。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能充分体现教师教学的艺术性,这种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的大脑经过瞬间高度运转后的产物,最能表现他们高度的教学机智,同时也是其发挥聪明才智、树立威信、塑造自我形象的良好机会。

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员,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本文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从学生生物学的认知因素、教师课堂的认知因素和课堂教学秩序紊乱三方面来探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一、学生生物学认知因素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学生生物学认知因素的偶发事件主要包括学生由于遗忘了已学知识点,而造成新知识学习的障碍以及学生头脑中的错误概念对生物学概念学习的干扰这两个方面。

1因势利导处理知识遗忘。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由于生物学知识点的关联性很强,教师在讲授新知识点时往往需要学生结合已有知识经验来帮助理解,通常都是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在教学设计时,教师总认为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点已经掌握得比较好了,但实际上学生往往不能顺利地完成知识回顾,从而影响新知识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采用因势利导的策略,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不能单纯为了完成预期的教学进度而将问题留置下来。可以借助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方法,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帮助他们回忆已学过的旧知识,从而有效地进入新知识学习的状态。

例如,在学习“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这一节时,课本上有个问题探讨是关于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扎尼研究胃的消化方式的实验。在实验中,让鹰把装有肉块的小金属笼吞下,一段时间后,肉块就会消失了。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把肉块装到金属小笼子中,但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出来。为了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笔者就提供线索,要求他们尽量思考,并提醒其回忆初中学习过的鸟的消化系统的特点。学生一时还是想不出来,这时,笔者就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在杀鸡的时候是不是会发现在鸡颈部有一个膨大的部位,即嗉囊。索囊中有很多沙子,其中的沙子会跟食物发生摩擦。起到物理消化的作用。学生听到这些提示之后,豁然开朗,并迅速说出斯巴兰扎尼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食物同消化道直接接触,以消除物理性消化。

2对错误概念要有选择性地当堂解决。概念是自然科学领域中最基本的学科语言表述单位。生物学概念是对生物的结构、生理乃至一切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的精确而本质的阐述,也是学生进一步探究深层的生物学现象与规律的基础,它具有很强的客观性、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在接受新的生物学概念时,头脑并不是一片空白的,通过各种实践,他们会在无形中形成一些生物学概念,这些在正式教育之前形成的概念就是前概念,但很可能都是错误或片面的,如蘑菇是植物、玉米是种子、蝙蝠是鸟、鲸鱼是鱼等。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前概念常常会影响他们对生物学概念的正确理解。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时就不能“实时处理”学生凸显出来的所有错误概念,而应留置一些与新知识点的学习无关的错误概念,并选择合适的课后时间来加以纠正。但与新知识点的学习密切相关的错误概念,就必须当堂解决。

例如,在讲“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这一节时,当提到草履虫这种单细胞动物时,许多学生当场提出“草履虫这么小怎么会是动物呢?”可见,在他们的脑海中,动物的体积都是比较大的,微生物不可能是动物。但当堂课主要是讲单细胞和多细胞动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所以就只有把微生物的分类问题留给学生课后去解决。

二、教师课堂认知因素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课堂教学是一项复杂的认知活动,而教师仍然是全班学生的注意中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行举止都必须慎重,但也会由于自身认知方面的影响而难免出现失误。具体来讲,教师课堂认知因素的偶发事件主要包括教师在知识讲授过程中出现错误被学生当场指出以及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时解答不了这两种情况。那么,如何来应对这些偶发事件呢?

1正视错误、及时更正。当教师自身的错误被学生指出来的时候,不能文过饰非,而应当首先表扬学生能够认真听课,然后实事求是、坦然面对,最好能够“借错生智”、“化消极为积极”,以充分挖掘事件发生的教育价值。如可以借机提醒学生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并设法将自身的失误及时更正过来,进而扭转尴尬的教学气氛。保持良好的教学环境。在处理偶发事件的过程中,往往体现了教师自身的素养以及他们的教学机智。

例如,某教师在给学生讲评“中心体”的习题时,有一道题目只用数字标出了一个中心粒,该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告诉学生说这就是一个中心体。当时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后来有学生打断了他的教学,并当场把错误指了出来。当时,他虽然显得有些尴尬,但还是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借此提醒学生注意,一个中心体是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组成,单独一个则不能叫做中心体。

2疑难问题留置或转移。生物学的知识非常广泛,而教师不可能掌握所有知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思维敏捷的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疑难问题,教师不一定都能当堂给予学生圆满的答案,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冷静、机智,然后加以妥善地处理,一般有以下两种解决的策略:

(1)存疑待答,为了不影响课堂教学的整体进度,对于一些较为复杂、难以用三言两语解答完毕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避实就虚的办法,给提问的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资料,留下一个悬念,让他们在课后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并要求其与自己及时交流。这样,教师就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思考的时间,从而给出圆满的答案,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讨论共答,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地把问题还给学生,并组织他们讨论交流,以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同时还可以借助师生交流来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学习“细胞器”的时候,当教师讲到溶酶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它们可以将一些代谢产物以及衰老和死亡的细胞器水解掉。有些学生当堂就提问:“为什么水解酶不把溶酶体自身水解掉呢?”这个问题是

教师在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于是就把问题作为一个讨论题,让同学们进行分组讨论。而教师也进行认真思考,最后,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得出了答案,即溶酶体膜可能经过特殊的修饰,能起到保护作用。

三、课堂教学秩序紊乱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

课堂教学秩序紊乱的原因主要包括:个别学生违反纪律、学生不认真听讲、学生的恶作剧和因外界因素的干扰等。对于这类偶发事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非言语调控法。对于那些违反纪律、不认真听讲的学生,如果他们的行为不太显著、影响不大的话,教师首先可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主要通过“身体逼近法”、“目光注视法”、“短暂沉默法”等非言语教学手段给予暗示和警告。这样既给予了学生自行改正的机会,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同时也保证了课堂教学进程的同步进行。例如,一些学生习惯不好,上课总是窃窃私语、吃东西,这时候就可以及时用目光暗示,也可以走到学生中间进行制止。

2有意提问法。如果暗示后学生仍然视而不见,教师就可以进行有意提问,以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例如,在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这一节时,由于知识较为抽象,有的学生基础较差,一时听不懂,于是就开始做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这时,老师就可有意对这些学生进行提问:“协助扩散和自由扩散对能量的需求有什么不同?”通过提问。学生就会害怕因总回答不出问题而被其他同学笑话,同时也意识到老师已经注意到自己了。因此,即使老师没有批评他回答不出问题,他也会主动改正了。

3“冷处理”恶作剧。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些学生由于对教师的某些做法不满或抱有成见,就会在课堂上故意捣乱或刁难老师,这样的偶发事件就属于恶作剧型。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形,可采用“冷处理”的方法。所谓“冷处理”,就是采取冷静、冷落的方式来对待这类偶发事件。教师首先要沉着冷静、制怒戒躁、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不能对学生赌气发火、批评训斥或变相体罚,否则,就很容易激化矛盾。因此,教师最好心平气和、泰然处之。当然,也不能对这类事件视而不见。而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恶作剧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态度严肃但不乏亲和,以缓解学生的对立情绪。

也可以采用幽默教育法,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化解师生之间的矛盾。这样,既可以让教师自己摆脱窘境,同时也轻松愉快地缓解了课堂的紧张气氛,使课堂更加活跃。采用幽默教育法,既能巧妙地给予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同时也能使学生消除对教师的成见。

例如,在讲到“性激素的作用——促进雄雌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和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的时候,有一些调皮的男学生就看着老师开始哈哈大笑。接着,当老师对同学们说,第一性征大家应该很清楚了,就不用解释了,重点是讲解什么是第二性征,比如男性的喉结、胡须、女性的……这时,刚才那些调皮的同学就追问,以为老师不敢说,并且表现得得意洋洋的。老师接着说,如女性的乳房等。说完后,严肃地批评了刚才的几位同学,并且告诉全班同学,这是人类正常的生理现象,大家要以平常心来看待这些现象。

4“借题发挥”法。课堂教学不是封闭的,来自课堂教学系统之外的人、物、自然现象等对课堂教学的干扰都属于外部干扰型的偶发事件。对于这类偶发事件。教师要利用言语或非言语手段将学生的注意力重新转移到课堂中来,运用“借题发挥”的处理方法。一般来说。引起这类偶发事件发生的外部干扰因素都比较显著,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被转移,因此,教师首先应该暂停教学,以稳定学生的情绪,然后再巧妙地从外部干扰因素说起,从而逐渐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中来。

例如,正值冬天,某教师正在上课时,外边下起了鹅毛大雪,那是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雪花出奇地大,且非常美丽、壮观。这时,学生已无心上课,都在看窗外美丽的雪景。该教师无论怎么说,都无法将学生的目光从窗外拉回。经过短暂思考后,他暂停了教学,让学生先尽情地观看雪景。几分钟后,才要求学生们将注意力转移回课堂,学生也聚精会神地上完了那节课。

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能充分展现教师的教育机智和应变能力。教师只有掌握了精湛的教学艺术,才能巧妙地处理偶发事件,并将偶发事件的积极价值发挥到极致。这样,不仅较好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而且还能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智慧和人格之美,进而进一步确立教师的威信,良好的师生关系也由此逐渐地建立起来了。此外,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探索、总结,以掌握更多的处理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技巧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猜你喜欢
偶发事件生物学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生物学概念教学研究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高中生物学中“一半”的涵义
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的方法及思考
“怒”与“努”
“浮”字等
妥善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体育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策略与思考